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环境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从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着手,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此环境下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提出只有与国际社会合作和协调才能使中国的货币政策的效用最大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选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货币政策行为及其效应,是政策制定者与政策调节对象在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下进行理性决策的结果,在开放经济下,这种货币政策制定者与调节对象的对局又引申到一国货币政策制定者与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制定者,国际游资之间的博弈。本文就货币政策制定者在确定货币供给和维持本国汇率上所进行的博弈分析进行概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任何一国的货币政策都会受到他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在维护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前提下最大化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关键是要处理好我国货币政策与别国的货币政策的关系,也就是要利用国际协调来解决这个矛盾。 相似文献
5.
6.
我国外汇储备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以来,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到2011年底达到了31811.48亿美元,是国际上拥有外汇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外汇占款也持续增加,促使货币供应总量也不断增长。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需进一步研究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文章通过外汇储备对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影响的实证分析,分析了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为货币当局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条件下,一国货币政策进行国际协调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理论研究作了简要回顾,并结合我国1994年以来货币政策的实践进行分析。文章发现,我国货币政策进行国际协调的实践并不多,与汇率政策之间多次存在冲突,与美国货币政策有过简单协调。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实际上来自我国货币政策如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协调。从过去实践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在现存汇率体制下实现货币供给的独立性。文章认为,在进行汇率调整基础上,我国货币政策进行国际协调的难度将降低。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调节作用,还要取决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与位置。本文将总供给曲线与货币政策效果的关系放到一个开放经济中进行考察,着重分析了开放经济中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对一国总供给曲线的影响,进而对该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在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效果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两难冲突。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14,(4)
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以价格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并不能保证金融稳定,因而需要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系统的稳定进行管理。鉴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并非完全相互独立,政策制定者需要首先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经济管理。本文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认为:第一,宏观审慎政策中的逆周期资本工具是福利增进的,该工具的使用对于稳定金融波动有积极的意义;第二,宏观审慎政策对于货币政策能够起到辅助作用,特别是在市场受到金融冲击的时候,辅助的效果最明显。因而我国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互相配合,发挥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AS-IS-LM(即总供给、IS-LM)模型对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在短期内是存在的;但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能力随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减弱,对价格的影响能力随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强。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会不断弱化,引起的价格波动会有所增强,因此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进一步明确以稳定物价作为单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弗里德曼规则还是泰勒规则——信贷周期下的我国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一个包含银行部门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中讨论了银行信贷和中国经济波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比较了不同的货币政策规则通过信贷因素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宏观经济波动具有信贷周期的特点,并且模型模拟出的产出、实际利率和投资等主要变量的相对标准差都与实际经济数据相吻合;同时,脉冲响应分析的结论显示,相比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泰勒规则对我国实际经济变量有着更好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双变量、三变量和四变量模型对中国1980—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在浮动汇率下的独立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物价水平、货币数量、利率水平以及外生的政府财政支出对实际GDP的影响程度较小,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限。应当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体制,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使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笔者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OLS回归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货币供给的正负向冲击对产出具有显著非对称性,但在经济开放条件下这种非对称性会减缓。针对研究结论,笔者提出减缓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建议,这对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入手 ,提出国内货币政策运行机制改革和外汇体制改革必须结合进行 ,以及汇率和利率政策的搭配问题。提出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必须将固定汇率制转变到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上来 ,逐步加强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加强我国货币市场建设 ,完善对货币供应量内生性波动的冲销手段。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政策与就业政策有效联结之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西方经济学原理,货币供应就业之间存在着通过通货膨胀与就业所表现的所谓“菲利普斯曲线”关系,该关系说明,货币政策与就业政策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面对我国转轨时期较严重的就业问题,如何确定宏观政策取向,使各政策协调配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理论问题,本文认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货币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配合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开放条件下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现状及国际比较,分析了开放条件下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及冲击路径。研究发现:外汇储备变动主要通过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结构、货币内生性及“三元悖论”等渠道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一步阐明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应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促使国际收支结构平衡,以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区域效应的影响时,参考国房景气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各省市分为6大区域。然后采用向量自回归方法分析货币政策对不同房地产市场分区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率、信贷规模在不同分区的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利率的效果在北京上海地区存在正向的冲击,而在其他地区也存在不同的效应,并且利率在长期对房价的抑制作用无效。信贷规模则是对简单化以及完善化的市场存在明显的作用,而对相对复杂的市场效应也比较复杂。另外,不同区域货币政策产生效果的滞后期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本文认为在了解货币政策的区域性和时滞性的差异上,分不同区域进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才能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攀升.各国纷纷开足印钞机马力,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时重温货币政策的时滞性,有利于选择货币政策出台的时机,避免信贷投放过多过快引起后期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避免陷入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从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分布滞后模型测算出我国的的货币政策的时滞在1.5年至2年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