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土地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途径,而流转模式是决定土地流转成功与否的关键。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多样化的形式,具体包括: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租赁等。随着重庆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了实现城乡的和谐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形成了长寿区"农民承包地置换股份"和九龙坡区"农民宅基地置换住房、承包地置换社会保障"的土地流转模式。这些模式目前仍在探索进行之中,而把握探索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发现:承包地确权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的几率,且显著增加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面积。农业补贴也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几率,同时显著增加了农户土地转入面积,但减少了农户土地转出面积。承包地确权显著增强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入几率和转入面积的正向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出几率的效应,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出面积的效应受土地确权影响不显著。承包地确权和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流转面积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存在地区差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组织形式、上一年农业产出及投入等均对农户土地转入有显著促进作用。较好的土地生产条件对农户土地转出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建议通过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加强新型农业主体培育、改善土地质量等途径来促进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3.
农户承包地规模流转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承包地经营权的流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重要时期以后,引导农户由分散的零星的非规模土地流转逐渐转向合作的集中的规模土地流转,有利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指导思想,本文对规模流转农户承包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亮  江庆勇 《经济纵横》2019,(1):99-106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是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不断扩大,规范化程度有所提升,服务和支撑环境不断改善。但由于家庭承包地过于分散,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执行不到位,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制度化、系统性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运行时间尚短,制约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观念根深蒂固等原因,土地流转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土地经营权流转率偏低,规模化流转有限;流转价格尚不合理;流转规范化程度不高;缺乏有辐射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等问题。为此,应促进农村土地集中连片化调整;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专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执行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支持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金融支撑体系;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完善约束土地转入方的行为规范;加大力度对农民进行宣传和培训。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政府土地政策制定与农民土地流转决策的两期动态博弈模型,先后探讨了在平均分配土地的配给规则以及最大化农业劳动人口的土地配给规则下的土地流转路径,并比较了两种配给规则下土地流转速率的大小,得出土地流转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劳动能力不同以及政府行为前后不一致,从而揭示了影响土地流转速率的内在机制:农民的劳动能力存在差异,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可能,政府因此可以制定使农民激励相容的土地政策,推动土地整合集中到劳动能力高的农民手中;非农工资水平、农业补贴等外部因素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收敛速率上,并不改变土地流转的方向和最终均衡结果。在此引入劳动力市场冲击之后,本文提出了以产量甄别农民劳动能力的方法,改进政府进行农业定向采购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对稳妥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极大。稳妥推进农地流转,是构建新型土地生产关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近年来,我国农地流转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流转效果,一些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并由于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低,农地流转的可操作性差,风险较大。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完善流转配套政策和制度,有利于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措施,规范管理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7.
农户承包土地流转问题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一、我国农户承包土地流转的新情况①(一)土地流转规模扩大,速度加快在强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虽然中央始终允许和鼓励承包期内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但很长时期内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地流转很不活跃。农业部1993年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992年全国土地流转发生率②仅有2·9%。近年来,由于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土地经营收入不高,加上地方政府的直接推动,土地流转的规模扩大,速度有所加快。到2001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流转面积达6854·2万亩,占农户承包地面积的5·46%。全国30多个省份中土地流转发生率在这个数值以上的就有14…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与流转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自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以来,政府长期致力于赋予农户安全稳定的农村土地产权,以加快农村土地市场流转,促进农村土地有效、可持续利用。但由于政府过度地依赖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以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的引入,提高了国家对农民合法土地权利的保护力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或发证在使农民获得完整的合法土地产权、增强农民对土地权益的了解与信心、对抗农村集体干预、降低土地交易成本等方面创造了有利于农村土地市场流转的条件。江苏南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证率较高的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达,农户对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信心足,农村土地交易费用低。因而建议有必要按照规范土地登记制度的要求,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彻底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曹瓅  罗剑朝 《财经科学》2015,(10):82-91
根据客户经理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金融机构办理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客户经理对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评价较高;抵押品估值难易程度、处置抵押物收益弥补贷款违约本息程度、风险评估机构与体系是否健全、地方政府部门是否扶持、担保体系是否完善以及市场竞争压力大小是决定金融机构业务评价的主要因素.研究还发现,信用记录、土地经营面积、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对贷款申请人获批贷款具有决定性影响.基于结论提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励更多优质抵押物进入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中,鼓励良性竞争,完善金融担保体系,深化客户管理模式、进行客户信用评级,并建立规范健全的风险评估机构与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土地产权的可分性与流动性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可能。然而,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却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农村二、三产业的不发达,社会整体经济形势和农村生产力状况等构成经济发展层面的障碍,农民心理、观念方面以及社会制度安排等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为了规范和保障农村土地流转,最为关键的是经济结构调整、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的加强以及社会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城镇化中农民权益保障缺失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三集中"和"两置换"方式推动的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农村土地产权的不清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缺位、土地市场化流转机制难于形成等原因,致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一是转变观念,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首要目标;二是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以股权形式将集体土地量化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组建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三是尊重农民意愿,实行土地的市场化流转;四是建立健全流出土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再就业和创业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在土地流转方面大胆尝试,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重庆土地流转呈现了土地流转规模逐年增大等特征,但在土地流转中遇到来自农民、政府等方面的问题。针对土地改革中的问题。本文建议从三个方面改进,从而加速土地流转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土地流转不但关乎河南省经济稳定和农民根本利益,更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对河南省土地流转的驱动和阻碍因素进行分析,能够为促进土地流转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针对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结合河南省土地流转现状及特征,分析得到影响土地流转的驱动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规模化种植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扩大等;同时阻碍因素有:农民的土地观念较强,流转成本高,政府角色混乱,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及市场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及社会服务化体系不健全等.  相似文献   

14.
现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理性反思:制度缺陷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国各地进行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在促进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度缺陷:制度安排缺乏对政府的制衡,农民利益缺乏制度保障,土地流转后的配套制度欠缺,以及土地使用、保护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等。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涉及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政府等不同利益主体,利益关系极为复杂。由现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制度缺陷引发的多种风险不容忽视,需要从根本上改进现行制度设计,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土地流转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是推动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当前土地仍然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民生老病死的保障.在国家大力推动土地流转的形势下,必然有一大部分农民失去土地,而这部分农民何去何从是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研究土地流转的意愿对更好地顺利完成流转工作、促进城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土地收益状况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农民住房保障对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效应,为合理引导农民退出闲置宅基地资源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农民集居意愿与宅基地流转意愿成正相关,即农民集居意愿越高,则流转宅基地的意愿就越高,反之农民集居意愿越低,流转宅基地意愿就越低;在住房得到保障的因素分析中,集居意愿、现居状况正向影响宅基地流转意愿,集居拉力、支付能力、政策认知及补偿机制负向影响宅基地流转意愿;在住房失去保障的因素分析中,集居阻力则负向影响宅基地流转意愿.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提高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积极性,促进宅基地有效流转应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宣传推广惠民政策、健全保障性服务.  相似文献   

17.
潘林  丁明 《经济与管理》2015,29(2):68-73
农民对政策的认知是其参与行为的发端。采用分布式认知理论分析农民对政府主导大规模土地流转政策的认知过程,根据安徽省肥西县、埇桥区、长丰县和萧县的调查数据,建立多元有序Logit回归模型,分析农民对这种土地流转政策的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所选取的15个影响因素中,性别、文化程度、子女数、农业生产结构、社会阶层与地位、人均耕地面积、地域虚变量和土地情结等八个因素对政策认知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外农村土地流转的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外在推进农地流转过程中,注重农地流转与土地规模经营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引导作用,农地流转形式也多样化,农地流转法律体系也比较健全。我国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现阶段应加大政府推动和引导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多种流转方式;完善农地流转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论林地流转中的制度失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蔡志坚 《经济与管理》2010,24(12):77-80
当前南方集体林区在林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制度失衡现象,如不规范的私下流转、基层政府过度干预、采伐限额制约林地流转、林地转让价格偏低以及抵押困境等。制度失衡的原因主要是林地产权制度的残缺、林地流转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及当前农民的社会生存环境不利于林地流转制度效益的发挥等。因此,亟待对林地流转方进行生态补贴,加强对基层政府的权力制约,完善林地流转制度,改善农民的社会生存环境以促进林地流转。  相似文献   

20.
农地流转对土地使用权分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问卷中的农户数据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土地使用权分配的影响。通过计算农地流转前后的土地分配基尼系数,测度了农地流转影响土地使用权分配的结果,研究显示:农地流转促进了土地使用权的集中,但集中的速度并不快,各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在市场化农地流转中,土地较少而又贫穷的农民缺乏能力和优势转入土地,导致土地使用权集中。农地流转难以解决公平问题,农民获取土地仍然主要依靠村组集体的初次分配和二次调整。在符合农民认同、规则明确稳定的条件下,村组内部的土地调整能做到公平与效率相容。因此,村庄集体需要积极培育民主、发展农民自治组织;基层政府需要抑制自己调整土地的冲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支持和监督村组内部的土地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