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湖北省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日益形成。基于对湖北的调查,本报告提出,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实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户口的转换是形,服务的分享是实。对于已经具备条件的公共服务项目,应率先实现同等对待;与城市户籍紧密挂钩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也要逐步覆盖符合条件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2.
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近年来,我国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新进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坚持基于公平的正义原则、综合改革,配套推进的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公平优先,底线公平的原则、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以及制度设计,统一协调的原则。依据这些原则,进一步改革需从加快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促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确立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主体与方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公共服务制度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开始有所遏制,但由于农村社会发展历史欠账较大以及受体制政策等因素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仍然十分明显,主要体现为投入力度不均等、供给水平不均等、供给质量不均等和成本负担不均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主要原因是: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各级政府事权与财力不匹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缺乏有效问责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较为单一。十二五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制定全国和省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二是强化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权责;三是以制度统一为切入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推进适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财税体制改革;五是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六是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监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应该尽可能地使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同样的权利。长期以来,由于过于偏重经济建设而忽视社会发展,并在公共服务领域采取了过分市场化的改革路径,致使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出现不足和巨大差异。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形成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结构,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现公共服务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全面实现农民工市民待遇,是以人为本,维护公平正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抉择。当前,不少城市和地区的农民工在经济地位、社会环境、受教育机会、身份等多方面仍然存在着被边缘化的情况。全面实现农民工市民待遇,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庆市在全面实现农民工市民待遇上大胆创新,特别是在农民工户籍、住房、教育、社保、医疗、文化、民主权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是全面实现农民工市民待遇的实践与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6.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农民工不再都把眼光放在大城市,而是逐渐回归乡村、回归家庭。因此,重点分析农民工的返乡就业现象及农民工所要面对的困境。在新农村建设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农民工问题更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解决返乡农民工问题,包括农民工、输出地政府、用工企业在内的各方都有所期待。针对农民工在返乡就业遇到的困境,从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公共财政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我国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出现的低效率的现象表明,我国公共财政体制需要不断完善。文章首先探讨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接着就我国目前公共财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刘岩  赵文祥 《生产力研究》2011,(10):110-111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政府追求的目标。文章主要概括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并结合实际指出当前我国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中国提出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目前国内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还未形成统一定论,尤其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类型及实现模式方面。在此情况下,对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用教育的投入均等化和产出均等化指标进行评价,以此分析适合中国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方式。主要结论:一是认为目前中国教育这一公共产品不仅未实现均等化,教育均等化水平在地区间还有扩大的趋势;二是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难以实现公共服务的产出均等化,应以首先实现投入均等化,然后再逐步促进产出均等化;三是应加快建立评价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是当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在充分测度中国各省域内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基础上,基于2013—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赋能作用。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缓解财政压力两条路径赋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门槛回归发现,数字经济赋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存在显著的动态调节效应,在政府治理效率、财政透明度、技术创新氛围和人口密度四个变量的调节下,均呈现出正向且边际效用递增的动态特征。该研究的结论对于深刻理解“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这一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边际贡献。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将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进程,体现了城镇化在区域发展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配置中的作用。而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国现行分税制条件下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社会经济差距的重要手段。然而,中国实施多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实现均等化目标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在许多方面甚至背离均等化目标,不利于改革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  相似文献   

14.
胡献政 《发展研究》2012,(1):110-112
基本公共服务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本文在分析福建省公共服务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省市做法与经验,提出"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郭青 《财经科学》2011,(5):104-108
农民工权利的保证包括诸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其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权利的获得。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主要依靠政府,但目前我国财政分权体制的现状导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责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地方政府在为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上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府财政补贴是新农保制度的最大亮点,目前新农保财政补贴由多级政府分担,因此政府间财政补贴筹资责任分担合理与否,将成为新农保试点工作稳步开展的关键。本文在考察和梳理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筹资分担机制设计内容和类型的基础上,基于公共服务横向均等化视角分别对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筹资责任分担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采用"一刀切"式的固定份额补助法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致使农业人口比重高、财力相对较弱的基层政府不得不承受较重的筹资责任。因而,设计合理的财政补贴筹资责任分担机制需要在公共服务横向均等化理念的指导下,探寻更为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转移支付方式和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效果,当前,我们应弱化、取消非规范性、非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形式,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各地方政府积极开展了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均等化目标的实现。包头市作为国家重要的新兴工业基地,城镇化水平高,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强,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具有可行性。对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既必要又可行的情况下,其推进和实现的关键是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和均等化意识。  相似文献   

19.
罗鸣令 《经济论坛》2009,(16):14-16
人口迁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赁献。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的出现也显示出一个社会状态下的制度缺陷——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本文从人口迁移的现状开始研究其与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内在联系存在的原因,由此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雪虹 《时代经贸》2012,(24):56-57
贫困作为世界著名的“三P”问题之一,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对于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的原因、有人为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等,如何根据现实经济能力对南部山区进行反贫困推进南部山区的发展,成为宁夏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