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2008年间,中国区域收入差距基本处于一种拉大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地区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所引起的市场经济制度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在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战略实施中,影响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制度性因素可以概括为,一是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权制度所造成的地方财力的差异,二是有限平衡发展战略实施所造成的地方财力的有限平衡,三是地区间市场化程度的差异,四是地区间开放度的差异.利用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证明,在长期里,上述第三和第四个因素显著地拉大了地区间收入差距,而第一和第二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显著地缩小了地区间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CV、HHCI、TEC、MLD分析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趋势,包括省际发展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发现1990-2003年期间省际发展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而2004年出现下降趋势;利用回归模型、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造成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发现1990年以来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由第二产业所造成的.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李若建 《经济地理》1996,16(4):7-10
通货膨胀的区域差距及其原因李若建(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广州510275)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中国民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在地域上遍及全国各地。不过在普遍物价上涨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研究通货膨胀的空间特征、初步探讨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5.
苏舟 《经济师》2007,(11):95-96
文章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区域一体化问题,首先对区域一体化的类型进行了总结,其次,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区域主义的特点和发展进程,最后,探讨了区域一体化中的——"安全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胜强  周兵 《经济问题》2008,341(1):53-55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学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并作出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区域发展水平因诸多原因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性,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文试图从人文生态的角度对这一状况作出社会学分析,并就后发展地区人文生态的优化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9.
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成因、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产业结构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制度、历史和区位、国家政策、基础设施、市场意识等诸因素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生和扩大;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或不断拉大的势头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遏制,则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要统筹区域发展,建立政府区域管理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用金融相关比率、收入比、存贷差和存贷比等变量对我国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衡量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地区不平衡虽然显著,但与全国总体金融发展相比,地区差距要小得多;农村金融目前仍然处于比较明显的抑制状态,体现了政府的意志;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决定农村金融发展的唯一变量,政府因素、传统文化、社会资本等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比较优势一直是落后地区缩小区域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依据.但是,具体到落后地区发展的实践,一味地依赖区域现有比较优势,其实是形成和扩大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甚至会导致区域落后的锁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公平更成为遥远的幻象.文章提出,落后地区区域差距的缩小和公平思想的实现,最重要的是利用好劳动力和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省域内经济差距的过分扩大影响了省内各区域以及国家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率,要求地方政府从更高更宏观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处理区域内的经济问题。陕西省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陕西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演化机理及其合理性对该省及全国经济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3.
李立华 《经济前沿》2003,8(9):16-19
从1981年到2000年的20年中,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提高即从1981年的年人均458元到1995年的3892.9元,到2000年则增加到6316.81元,增加了13.8倍;而农村居民的年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0年的2253.42元,增加了16.7倍。但是随着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地区间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逐步扩大,而且差距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评价与差距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相当严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差距是造成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应用改进的TOPSIS方法,选取科技活动人员等13项指标,测度了2003—2007年我国29个省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分析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差距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差距巨大,省际差异、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差异最为突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呈金字塔结构,且有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的发展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核心因素之一。基于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将城市是否开通高铁作为准自然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铁网络,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系统考察了高铁开通对长三角中心与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加剧了长三角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且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结论依然保持不变。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加剧了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对大城市影响不明显;高铁网络中拥有度数中心度越高的地区,越有利于缩小其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影响机制表明,高铁开通加速了劳动力流动进而加剧了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极化效应,且该机制对外围小城市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高铁开通降低了外围小城市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拉大了其与中心城市的发展差距。进一步研究表明,多中心、网络化的高铁网络有利于缓解因高铁开通所导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此外,高铁开通明显扩大了距离中心城市300-400公里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本研究为从多中心、网络化的中心—外围视角理解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政府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差距呈扩大的态势.产生这一差距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本文不期望全方位研究和揭示这些原因,仅从要素禀赋和政策视角对东西部差距作一分析研究.从结果看,东西部要素禀赋各有自己的优势,应该说东西部差距的根源不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从政策因素看,由于对东西部经济发展政策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东西部制度性差异、观念差异、资本及人力等要素丰裕度差异等,并进而导致了东西部的差距和变化.对于东西部差距,显然我们不能听之任之.由于马太效应和不可逆效应,必须给予西部更加特殊的政策,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我国总体经济的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武强  吴静 《经济问题》2023,(3):9-15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克服了古典经济学以单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社会认识论的片面性,按照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人类可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从脱贫攻坚胜利向共同富裕奋斗已经开启了坚实的步伐,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说明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现实基础和目标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变化的新趋势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杰  赵浩  郭锐 《经济地理》2022,42(1):1-11
区域发展差距是经济地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把握区域发展差距新趋势和成因,是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近十年来,我国沿海与内陆区域经济差距有所减缓,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呈现有所扩大的趋势;城市群之间、欠发达区域之间等南北方同类型区域间差距全面拉大;城乡差距普遍缓和,经济发展越落后地区的城乡差距依然越大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边境省份和邻近国家之间,我方超前发展普遍加快。进而讨论了产生区域发展差距新趋势的原因,针对我国新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包括:近期,把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缩小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适应南北差距扩大的规律,激发南方发展的动能,使之为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按照打持久战的部署,在我国消除绝对贫困之后,应将扶持相对贫困区域的经济发展作为区域政策的重点;面对新挑战、适应新形势,以解决新基建嫌贫爱富为抓手,扭转区域创新能力在我国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持续扩大的格局,激发创新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税收优惠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它是调控和干预经济运行、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着重从税收优惠政策角度来分析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并提出完善措施。 一、区域性经济发展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谓税收优惠政策,是指对某些课税对象、纳税人和地区给予照顾或鼓励而采取的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一些措施。在我国,税收优惠的形式包括减税、兔税、降低适用税率或将应纳税额折扣计征等。此外,退税、税收抵免、纳税扣除、扩大所得税前列支…  相似文献   

20.
许佩娟  冉光和  卫来 《技术经济》2012,31(1):95-100
利用1978—2009年我国省级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协整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其城乡收入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分析了两者间关系在三大地区的区域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对于东、西部地区而言,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效率负相关,与地区金融发展规模正相关;中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其金融发展效率正相关,与其金融发展规模负相关,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规模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在不同的区域条件下,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