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我国整车与零部件产业2002~2012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整车和零部件产业协同共聚的空间布局及其空间演化趋势,以期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研究发现:我国整车产业布局与零部件产业布局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002年我国省域样本中,山东、安徽、北京与天津的整车与零部件产业空间共聚趋势明显;而在2012年的样本中,辽宁、北京、天津、河北、湖北、安徽、江苏的共聚趋势明显,这些省份逐步形成了2个整车与零部件空间上协同共聚的群落,一个是以北京为中心,天津、河北、辽宁环绕的共聚群;另外一个则是以安徽为中心,湖北、江苏环绕的共聚群。  相似文献   

2.
伴随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进程, 产业转移趋势愈加明显, 其中, 东部地区的建筑业、工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持续转出并由中西部地区承接, 由此引致能源强度在空间分布和收敛性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选取2004~2017年间中国30个省(区、市) 的相关数据建立空间杜宾面板模型, 实证研究了产业转移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 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南低, 西北高的集聚特征; 能源强度存在条件β 收敛, 人均GDP的增长以及产业转移的推进促进了能源强度的收敛, 即省域间的差异会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3.
产业转移作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 通过主成分分析、空间计量和 Monte-Carlo 模拟等方法研究了长江经济带地区产业转移及长江经济带各地区联动协同发展。研究结果表明: 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力和离散力的组成上差异较大, 其中下游地区的吸引力来源主要是地区发展潜力和运输能力, 劳动供给、货币外部性和市场潜力则主要影响中上游地区; 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离散力上, 下游地区主要受到潜在生活成本和外部不经济的影响, 中上游地区主要受到农业土地依赖和劳动成本的影响; 在空间上, 长江经济带自东向西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离散力上均呈现“U” 形, 合力则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 这一空间关系显著, 且结果稳健。  相似文献   

4.
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竞争优势的获得,反之区域经济的增长又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空间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模型的基础上,试图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产业集聚发生的一般特征以及它在促进某个特定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别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开始纷纷借鉴沿海地区经验,通过引导部分产业向该地区集聚以实现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建设。探讨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集聚之间是否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文章阐述了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协调发展的内涵,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两者间存在的促进机制和反馈机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集聚的关系,发现自1990年以来我国产业集聚和城市空间集聚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协调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城市群主导经济发展的世纪。城市群的作用大小是通过衡量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在国家中的作用,产业体系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来体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结构优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融合性和集聚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的协调度、集聚度、竞争度三维模型,构建由28个指标组成的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指数,为城市群结合自身特色设计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路径提供依据。我国三大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2010年发展指数分别为:珠三角城市群51分,长三角城市群47分,京津冀城市群43分。  相似文献   

7.
市场集中与空间集聚:现代产业组织演进的两条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集中和空间集聚作为现代产业组织演进的两条基本路径,分别从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推动产业组织形态的调整与演进。在工业化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二者在产业组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二者在功能上不能完全互为替代,在发展趋势上呈现相互融合、功能互补的态势。在我国的现阶段,产业的市场集中和空间集聚都有待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与此同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途径,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9.
基于我国生态产业链失稳、失灵现象,本文提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研究思路.本文分析了我国生态产业链治理的背景;从内部整合性和外部调适性两个雏度,分析了影响生态产业链系统稳定性的风险因素;分析了政府、企业、第三社会组织和公众等主要利益相关者治理失灵困境;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生态产业链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型,分析了各利益相关者的治理功能和治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治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发挥集群企业的集体效率,推进集群创新,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良好的集群治理结构可以促进企业生产的灵活性和集群系统的弹性专精,提高集群创新的协同性和动力机制的有效性.本文从集群治理的基本概念入手,对集群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以及治理效率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从中探讨集群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机理及其蕴含的新竞争环境下集群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浙江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基于企业家的视角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企业家对产业集群发展演变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其企业自身较好的经济绩效,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地方主体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浙江集群的案例表明,一方面,地方企业家的行为引发外部效应(即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激励地方持续创新;另一方面,地方企业家通过创建地方产业网络,重新配置地方要素资源,并促进资源、技术与信息在整个地区的流动与传递。地方企业家联盟亦是重要的网络关系,可能导致竞争势力的强弱交替,并引发地区市场结构改变。内外企业家联盟(尤其是与海外投资商的联盟)是推动集群纵深演进的另一重要网络关系,他们共同推动集群技术水平提升、增强集群品牌效益,并引发浙江集群系统效应。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产业集群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区域发展政策极为关键。本文借助多自主体系统方法建立了产业集群形成模型,研究了产业集群如何在特定区域形成以及不同市场环境下城市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并给出了稳定性证明和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产业集群问题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从各自的范式出发,对产业集群的演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随着产业集群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与演化,各国学者开始对产业集群演化的周期性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对国外、国内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并提出了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装备制造业集群耦合结构:一个产业集群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一直游离于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证研究之外,本文在国内外研究人员产业集群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装备制造产业特点,提出耦合的研究视角。文章借鉴系统耦合的思想,把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间的经济联系和内在产业关联抽象为制造企业耦合、集群产业耦合以及区域社会网络耦合三层结构,构建装备制造业集群耦合结构;结合集群耦合度模型,研究装备制造业集群的耦合机理和影响集群要素耦合度的因素。并以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为例,分析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促进集群要素耦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   总被引:85,自引:2,他引:85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是在市场化、国际化和工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的。目前,中国产业集群的主要竞争优势还是低成本,处于集群发展的低端道路.存在支撑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缺口。因此。如何保持集群优势的持久化和最大化.实现中国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从演进视角出发。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对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进行分析,并针对集群发展中存在的行政区划锁定、社会资本锁定和价值链低端锁定问题.按照如何规避和摆脱锁定状态的思路.提出推动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编译了并联机器人在金属切削机床中的应用,详细叙述了该新型机床的性能特点、试验分析及应用前景,因此可供并联机器人研究设计人员在开发与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借用全球价值链及其治理理论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问题。本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理论、产业升级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的详细梳理,系统总结了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发展脉络,以及当前全球化生产组织体系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进程带来的机遇与阻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通过融合“技术能力”和“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的演化视角,简要评述了目前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方法上存在的局限,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地方产业网络为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其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在全球价值链中与区域外的经济行为主体积极互动,并实现升级。在这种研究视角下,本文首先界定了价值链治理的概念,然后从理论上阐述了全球价值链治理的主要类型,以及价值链治理对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影响。并在调研的基础上,以嵌入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的浦东集成电路(以下简称IC)地方产业网络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全球IDM公司的治理行为对浦东IC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价值链治理者——全球领先公司,对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推动或阻挡,决定于地方产业网络的升级行为是否侵犯了其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决定于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类型”。这一结论是对国际研究的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19.
治理机制与企业网络的规模:嵌入性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企业网络的规模直接影响着一国产业的竞争力。本文以能够使成员企业合作激励达到最大的自由交易的概率衡量企业网络规模的大小.运用随机图表示企业网络内部的关系结构。通过博弈分析研究了企业网络规模与网络治理机制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网络的规模是由合作的张力决定的.当企业单纯依靠网络成员之间自发的嵌入关系维持相互间的合作时.网络规模只能在较低的水平上达到均衡。要想从根本上扩张企业网络的规模。必须引入外部治理机制。我国当前推动企业网络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强化外部司法惩罚机制上。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广东产业集群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深度调整期,产业集群中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十分突出,产业集群的就业弹性较低。因此应加速发展产业集群制造业基础上的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加快产业集群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出和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聚集地的城市化进程,加大产业集群的人力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