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仑 《公司》2004,(8):21
德隆幻想“整合产业”,就像是5岁男孩在做娶媳妇的美梦。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宁愿相信德隆是一个“善庄”,因为唐万新是一个有梦想、有抱负 的人,他要做“产业整合者”,他要做中国的GE  相似文献   

3.
《英才》2005,(3)
有的庄家我把它比做“高级扒手”,它通过一些看似合法的方式把股价抬上去以后就套现。德隆并不是靠所谓坐庄来掏老百姓的钱。《英才》:你认为使德隆倒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钟朋荣:德隆出问题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德隆去救金新信托,因为在金新信托里有很多新疆老百姓的钱,所以唐万新坚持要救  相似文献   

4.
杜亮 《中国企业家》2005,(24):218-218
很多人宁愿相信德隆是一个“善庄”,因为唐万新是一个有梦想.有抱负的人.他要做“产业整合者”,他要做中国的GE  相似文献   

5.
财务、内控视角的德隆危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隆大厦”倒塌时飞扬的尘土似乎还弥漫在资本市场的上空。在德隆即将迎来“周年祭”的时刻,我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德隆,投向曾经被专家、学者视为“产业整合”、“战略投资”、“产融结合”、“金融运作”、“国际并购”以及庞大产业王国的德隆。我们这样做,不是想借助这个已经算不上新闻的题材来炒作什么卖点。事实上,连篇累牍的有关德隆的新闻已经将“德隆神话”披露得一丝不挂,并将崩溃定性为“并购规模过于庞大,速度过快,而整合效率太低,效益太差,终致严重失血而死”。我们之所以以专辑的形式推出《财务内控视角的德隆危机解读》,旨在赢得应有的话语权,体现本刊的特性。因为在此之前,对于“德隆神话”鲜见财会专业人士的声音。面对如此重大的财经事件,作为财会专业期刊的《财会通讯》以及财会学者,如果失语或者漠然处之,是一件极不正常的事情。我们必须发出专业的声音,争取和享有自己的话语权。当然,话语权的使用并不单纯是为了表达某种学术观点,更重要的是,我们想为自己的读者做些可供警示的东西,因为在我们的读者中,有许多是上市公司的财会人士,他们迫切希望通过专业眼光的指引规避和防范德隆危机的产生和再度重演。基于此,我们特邀厦门大学的青年学子,从财务和内控的视角解读德隆危机。  相似文献   

6.
《英才》2004,(1):36-40
“低调是别人给我们扣的帽子”《英才》:德隆系下控制了很多家上市公司,为什么德隆自己不上市?店万里:上市应该是为了做产业.德隆作为一家控股性公司,如果不上市,很多事悄就不需要向公众做信息  相似文献   

7.
德隆资金链断裂 德隆由于业务扩张过快,大量的兼并收购均通过资本运作来完成,拖欠了大量贷款和债务,一直面临财务困难。对于资金链断裂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在扩张过快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德隆做庄操纵股市。德隆集中大量资金究竟是何用途?虽然早有其“短融长投”于产业的种种说法,但除山东德隆农资超市外,这些资金“长投”向国内哪些产业,现在  相似文献   

8.
《公司》2004,(11)
德隆一直是把自己当作中国的在德隆,“唐总”是个容易引的称呼,因为这里有4个“唐总”里、唐万平、唐万川、唐万新,合“万里平川一片新”。唐万新说:做产业的,不是做企业的。记得去系被金融监管层大规模调查期间,德隆一位执行董事在接受英国《人》采访时曾表示,“德隆已经大市场的一部分,too big to fail(  相似文献   

9.
6.败于资本运作。资本运作本身并没有错.适度巧妙的资本运作可以借助其杠杆效果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然而,过度的资本运作却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德隆和格林柯尔的轰然倒塌又一次为那些痴迷于资本运作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德隆致力于中国产业整合的梦想是正确的.并且在这方面的确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卓有成效。但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盲目乐观和自信的问题同样在德隆身上体现出来。在短时间内对世界番茄加工业、中国汽车业、世界电动工具业的快速整合,使得德隆在资本市场上走得太快、太冒险,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德隆通过数次大胆的资本运作控制的近二十家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了巨额的短期资金,用于投资时间长、见效慢的产业整合.这种“短融长投”模式在面临银根收紧和金融调控时,自然难逃劫难。  相似文献   

10.
产业整合(industryreorganization)是目前非常时髦的经济词汇。无论资本市场新贵新疆德隆在机械、水泥行业的并购,还是“海归”大鳄华润集团打造中国啤酒巨人的手笔,无一不冠以“产业整合”的桂冠。产业整合能够有效提升整合者的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整个产业的业绩,已经成为目前企业界  相似文献   

11.
林隆华 《公司》2004,(11):26-29
德隆由于业务扩张过快,大量的兼并收购均通过资本运作来完成,拖欠了大量贷款和债务,一直面临财务困难。对于资金链断裂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在扩张过快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德隆做庄操纵股市。德隆集中大量资金究竟是何用途?虽然早有其“短融长投”于产业的种种说法,但除山东德隆农资超市外,这些资金“长投”向国内哪些产业,现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家》2004,(6):13-13
曾经是中国最著名整合者的德隆,眼下不得不苦苦追求被整合重组的“善终”(本期封面故事《拯救德隆》);而曾经领头“重型化”的东方希望、复星,也受困包头、唐山(本期宏观栏目《宏观调控下的民企重型化》)——这样的变局,不禁让人长长叹息。从2001年起,《中国企业家》杂志一直在关注中国的产业整合和整合者,关注民企在全球范  相似文献   

13.
扛着产业整合的大旗驰骋多年,可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轰然倒下。2004年的德隆,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唐·吉柯德式的背影,也给产业整合奉上了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 德隆折戢,并不意味着整合沉寂。相反,在德隆的废墟旁,更多的企业仍然在产业整合的道路上奋然  相似文献   

14.
做大还是做强,这个类似莎翁“TOBEORNOTTOBE”的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中国的企业家。人们习惯于将做大等同于多元化经营,将做强等同于专业化运作。二者之间应该如何选择呢?每个时代都会有企业“做大”、“做强”的神话。新疆德隆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企业,通过产业资本控股金融机构,迅速膨胀为控制多家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国内外企业,涉足数十个不同行业的庞然大物。德隆的发展壮大历程犹如神话,但随着资金链条的断裂,“德隆系”轰然倒下。德隆神话的破灭,让我们不得不对企业的“做大做强”进行更理性的思考。我们可将以德隆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5.
又一个新整合者盛大上场了。整合者流年不利。德隆唐氏兄弟、复星郭广昌、华源周玉成、东盛郭家学,格林柯尔顾雏军,这些雄心勃勃、借资本力量大举收购试图整合某个产业的“整合英雄”,出师不利,丑闻缠身;不但整合未果,而且自顾不暇。极端的例子是,德隆年前轰然倒地,格林柯尔眼下步履维艰。中国整合者未能高唱凯歌,大致有三方面原因,第一, 资金问题,国内的资本市场难以支持长期、庞大的战略投资;  相似文献   

16.
“要使德隆的生产企业能够继续经营下去”黄孟复(全国工商联主席)德隆把从股市积累来的资金来搞产业整合,这还是非常有意义的。舆论界、政府部门应该对德隆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该支持的应该支持。作为工商联来讲,我们还是呼吁有关部门保护好德隆的生产企业,使它的生产企业能够继续经营下去。将来无论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新疆德隆旗下三家主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揭示了德隆的整个产业整合战略存在着致命伤。德隆本意是希望通过资本投入来进行产业整合从而创造价值,但是整合效果的不理想导致投资难以收回,只能靠融资维持,整个资本运作过程实际上毁灭了价值。一旦融资难以为继,企业恶性循环的经营就难以延续,股价最终必然将以大幅度调整的方式向真实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18.
6.败于资本运作资本运作本身并没有错,适度巧妙的资本运作可以借助其杠杆效果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然而,过度的资本运作却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德隆和格林柯尔的轰然倒塌又一次为那些痴迷干资本运作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德隆致力于中国产业整合的梦想是正确的,并且在这方面的确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卓有成效。但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盲目乐观和自信的问题同样在德隆身上体现出来。在短时间内对世界番茄加工业、中国汽车业、世界电动工具业的快速整合,使得德隆在资本市场上走得太快、太冒险,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家》2006,(20):43-46
陶武平认为,德隆高管都不是“坏人”,唐万新个人素质很高,企业的整合很成功,“他们在主观上不想做反社会的事情”,但到最后几年,德隆就像一匹野马,刹不住了就在杨斌案二审判决前两天,2003年9月5日,周正毅被上海警方正式拘捕。与接下来的唐万新案一样,陶武平都是整整做了一年。陶的律师事务所在上海,由于地利,他一共会见了周正毅33次。唐万新关押在武汉,虽然远一些,陶也会见他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中国大企业溃败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增速远高于其他同类企业,在遇到危机之后则迅速衰退甚至倒闭,陷入"做大而做垮、做快而做垮"的怪圈.特别是近一年来,围绕德隆由兴而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不乏所谓的"内幕爆料".喧嚣之后冷静下来思考:德隆崩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德隆将给我们留下哪些"遗产"?试想20年来,中国企业围绕"大"与"强"、"专业化"与"多元化"、"实业"与"金融",生覆不息,既有挺进世界五百强的豪言壮语,更有德隆帝国般的梦想.前车之鉴,岂能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