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高校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简称《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着主渠道作用。《纲要》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围绕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精神,在强化三个选择的基础上,整合《纲要》课教学内容,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个坚持的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通过多维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改革的三维意识,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将其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是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做出的重大改革。历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该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项根本性的任务而斗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教学需要发挥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专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和研讨式教学法的融合;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与教材、板书等资源的关系;此外还要提升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是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课程目标在于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介绍,使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而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各类微事物层出不穷.微课的出现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相似文献
6.
公民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公民素养和品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思想、有抱负的特殊青年群体,对他们实施公民素养教育,培育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公民品质对提高整个民族的公民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5,(9)
目前,在探索并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途径过程中,《纲要》课实践教学亟需建设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方案以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应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进而理解四个选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深刻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并最终使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能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条主线,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专题教学,在强化三个选择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进一步阐释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是高校新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课,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教师改变理论的说教形式,采取得当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1.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灾荒连连,构筑了一部惨痛的中国近现代灾荒史。将灾荒史素材融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对大学生起到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加深大学生对社会发展方式、先进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重大历史事件等问题的深刻认识,以达到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教师可以采用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渲染、重点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途径将中国近现代灾荒史的内容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达到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是全国高校新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重要意义。当前,制约《纲要》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涉及到很多因素,为此,主要从教师、学生和教法三个方面进行探究,认为《纲要》课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关键取决于《纲要》课教师素质提高、适应大学生特点和教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具有重要地位.大学生需要通过参与课堂实践来消化吸收传统课堂所学知识.实践教学任务的设计要以学情分析为基础,遵守结合什么和怎样结合的五个原则,设计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实践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纲要》课...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中,恰当运用地方史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要求;它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遵循启发式原则,采取导入、案例、讨论、提问、实践等方式方法,形成教学的一个特点和突出的亮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邵勇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11,18(1):26-2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党中央、国务院也多次号召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着眼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价值理性与意义世界构建”让其终身受益。本文即以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建构突出学生人文情怀培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关乎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职业教育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切入点。结合职业教育特点,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强化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生中培育民族精神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必须明确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探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背景下建设有中国民族文化,既要积极应对全球化对我国民族文化建设带来的种种挑战,也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对我国民族文化建设带来各种机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正确处理先进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在保持中国民族文化独异的精神特质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追求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弘扬民族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需要。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应当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高校应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当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课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思想精华。进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必须依靠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