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最后一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金融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取得突破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提出 经历了长达15年的"复关"、"入世"之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于2001年12月11日生效,标志着我国于同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我国全面参与世贸组织的各项工作,并积极履行我国的入世承诺.根据WTO文本、中美及中欧达成的协议和目前公开的文件,金融服务业的过渡时期比较短,仅有五年时间,届时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地域限制将取消,他们将在存款银行业务,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等金融服务领域同我国金融机构展开平等、激烈的竞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金融业已今非昔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体系已初步建立,金融机构实力日益雄厚,比如,在<财富>杂志,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信、中国化工进出口、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都进入全球500强排行.但是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是在金融市场不完全开放这一保护伞之下进行的,那么随着金融服务业全面"入世"脚步的临近,中国金融业不得不从保护伞下走出来时,就需要对新的竞争因素有深入理解.中国金融业正确分析"入世"对金融服务业的影响,才能使中国金融服务业界准确的估计形势,合理应对挑战.另一方面,这些影响因素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金融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加入 WTO的中美谈判 ,经过 13年的艰苦曲折终于在 1999年 11月 15日达成正式协议。根据协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时间安排 ,概括的讲是 :五年为期分两步走 ,达到全面对外开放 ,实现金融业游戏规则与国际接轨。一、WTO的性质与我国金融业的制度冲击对于 WTO,人们认识并不一致 ,一般认为 ,WTO是一个产业组织概念。我认为 ,它是一个制度概念。用最简单的话来说 ,WTO是全球性平等互惠的贸易金融服务系统。加入 WTO,就是加入这种制度系统。中国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要加入世贸组织 ,面临的冲击将是…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提出经历了长达15年的“复关”、“入世”之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于2001年12月11日生效,标志着我国于同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我国全面参与世贸组织的各项工作,并积极履行我国的入世承诺。根据WTO文本、中美及中欧达成的协议和目前公开的文件,金融服务业的过渡时期比较短,仅有五年时间,届时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地域限制将取消,他们将在存款银行业务,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等金融服务领域同我国金融机构展开平等、激烈的竞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金融业已今非昔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金融业就面临着国内国际银行业的双重竞争压力,尤其是来自于国际上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挑战,国际上的混业经营是值得我国金融业借鉴的可行性发展模式。但是由于国情不同、金融环境不同,我国的金融业又不能完全按照国际上的模式发展,应该选择一种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可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2007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党的十七大将在年内召开,“十一五”规划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金融业在近1.0年内走过了一段非常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是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加快的10年,是金融业高速成长的10年,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金融市场的稳定,已成为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愈加密切,金融业也将日益开放,这就要求我国金融业要树立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尽快构建一个稳定、健康的现代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8.
金融业的发展助推了陕西省经济的提升,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削弱了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近10年的数据,分析陕西省城乡收入差距,提出促进城乡金融业均衡发展、推动陕西省金融业“质”与“量”的发展、提高陕西省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及建立完善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四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下中国金融业的战略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世界金融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后金融业竞争形势的加剧,中国金融业应根据国情,借鉴国外金融业的发展经验,如能做到货币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的有机融合;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混业发展;政府、行业和机构三级监管的有机协调,中国的金融业将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入世后,中国经济将进一步与世界融为一体,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作为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将首当其冲。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入世给中国金融业人才增加了就业机会,扩大了发展空问,提高了个人待遇,有利于中国金融业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入世同时也带来了更强的竞争和更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舒予维 《现代商业》2007,(7X):47-47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中,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实行了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业在分业经营体制下明显难以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要想做大做强,我国金融业唯有积极应对,主动创新,不断提高金融市场运作效率。而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回归,必然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2.
Grey 《市场周刊》2009,(12):105-105
中国金融业正在步入品牌竞争时代。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目标,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2007年在全词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其中,温总理特别指出“金融业要打造具有特色的服务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建立金融品牌,对于目前中国金融改革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水平也在日益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好转,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处在欣欣向荣的状态。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领域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为了适应这种社会背景,我国的金融业发展也在改革中前进,国家及相关政府都在大力推行各种各样的改革完善政策,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探索研究相应的改革措施,让金融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金融改革的现状,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希望能够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寇宇 《商业科技》2014,(17):141-141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金融业开始对外开放,世界各国银行纷纷开始在我国拓展业务,导致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空间受限。对此,国内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更新、升级、创新金融产品,以改善日益严峻的市场经营形式,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业是否会出现像日本那样的“大银行倒闭”事件?中国银行机构未来改革风向标将指向何方?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应该如何处置?以上的问题都在7月3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2004中日金融高级论坛”上求得了答案。与会的数百名中日金融界高层官员、学者,为中国金融未来发展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由入世效应引发的市场重整大潮正席卷而来,金融业可谓处在风口浪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议留给商业银行的5年保护期已为时不多了,面对即将大批涌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一些专家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之初,由于网点、人才等因素限制,存、贷业务短期内不会有很大发展,而会把具有强大优势的中间业务作为进军中国金融界的“切入点”。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国际发达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相比,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一直把发展本国经济作为重中之重,而金融贸易发展将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理论研究入手,探讨了金融发展与贸易政策的平衡机制和传导机制,实证了多种形式的贸易比较,在优势比较之中,探索了政策的发展方向,为金融业的进步提供了拙见。  相似文献   

18.
加强改进金融生态环境,无论是对于金融业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于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促进本地区经济健康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特保措施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2年5月西班牙向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对中国柑橘罐头实施特保措施第一例申请以来,截止2003年12月底,各世贸组织成员先后对我国产品发起10起特保调查,涉案金额3.23亿美元,特保措施已逐渐成为我国出口企业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的主要难题之一。面对严峻形势,我国政府和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并全力开展各项应对工作,保护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融业如何迎接“入世”的挑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的谈判达成了协议,使中国“入世” 已成定局,标志着中国经济和中国金融业向着国际化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金融业如何迎接挑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