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弱质性,即粮食生产经营中对自然因素的依赖性强、抗御自然风险能力差、需求弹性小、比较效益低;阐述了粮食生产周期性波动的原因;研究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向主产区集中的趋势;分析粮食在不同区域农民收入中的作用;提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1996年全国粮食生产形势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农业处一、全年粮食生产形势1996年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预计达到16.8亿亩,比上年增加3000多万亩,总产量突破4.8亿吨,成为9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又一个增产高峰年。1996年粮食生产的主要特点是:1夏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粮食生产和消费数据,对该国粮食生产、消费及其盈亏等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生产看,哈萨克斯坦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粮食产量和单产不稳定,波动幅度较大;人均粮食产量较高。从消费看,加工用粮不断增加,占主要地位;饲料用粮和种子用粮不断减少,但仍是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消费用粮稳定增加,但增速较慢;其他工业用途用粮和损失用粮波动增加,二者占粮食消费总量的10%左右。从生产和消费盈亏看,粮食生产和消费盈亏变动幅度较大,具有规律性,总体处于盈余状态。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在新的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如何继续发挥湖北省粮食生产优势,完成中央下达全省再增25亿公斤粮食的任务,既满足省内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搞好粮食的省际间调运,充实全国粮食大市场,迫切需要我们加以探讨。 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历史回顾 湖北省的粮食生产从建国以来到现在,如果以每净增50亿公斤左右为一个台阶的标准划分,大体跨越了四个台阶。第一台阶:从1949年到1963年,粮食产量由57.8亿公斤发展到106.3亿公斤,实现了粮食总产100亿公斤的跨越;第二台阶:从1963年到1974年,粮食总产由106.3亿公斤增加到157.6亿公斤,实现了粮食总产150亿公斤的跨越;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紧迫性粮食历来就是困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自70年代初开始,世界粮食形势急转直下。进入80年代,世界粮食生产形势进一步恶化。1982年至1988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一直没有增加,1988年比歉收的1987年还下降了4%。最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尽管1989年世界谷物产量比1988年增长6.2%,但仍低于消费水平,世界范围内的粮食供求情况正在日趋恶化,90年代人类将面临着世界粮食安全的严重问题。我国自1985年以后,粮食生产形势也发生了变化。1987年,粮食普遍短缺,尽管198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45万吨,比  相似文献   

6.
谈东华  周波  朱述斌 《商业研究》2007,(10):141-145
粮食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江西省1978年至2004年粮食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江西省粮食生产周期波动的重要特征和一般规律,其中,粮食的播种面积、价格的波动、对外贸易、农业政策、自然气候等因素是影响粮食生产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粮食是关系国家安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物资。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既是我国农业结构形态战略性调整的先决条件,又是农民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山东省莱阳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位于胶东半岛腹地,具有优越的土地、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其农业发展具有较高水平。文章就实地调查的莱阳市具体的粮食生产建设经营现状,发现目前莱阳市的农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8.
《致富天地》2012,(8):12
2011年12月26日,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国务院对全国200个产粮大县、100名先进工作者、300名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和300名种粮售粮大户给予表彰,对粮食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省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表扬。这次粮食生产表彰奖励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表彰对象最全、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央保障国  相似文献   

9.
江西粮食生产周期波动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是农业大省,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江西粮食生产发展形势如何,对全国粮食市场乃至整个农业发展有着举剧轻重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对粮食生产周期性波动产生、发剧的规律性缺乏认识,在宏观经济管理中时常出现被动、盲目,甚至失误。本文拟从江西的实际出发,对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粮食生产周期进行实证分析,探寻粮食生产周期性波动的原因,捌出熨平粮食生产周期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0.
粮食生产是我国粮食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我国未来的粮食生产趋势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未来粮食生产的三个主要特征,并从两个方面探讨了未来粮食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销合作,贯彻落实江苏省“南北挂钩,对口扶持”精神,近日,苏州市粮食局一行8人到江苏省宿迁市考察粮食生产基地。经过对基地、码头和收储企业等的实地考察,在协商、洽谈的基础上,苏州市粮食购销公司与该市的部分储销企业签订了《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的意向协议书》和《粮食购销合同》,拟在宿迁市所辖泗洪县龙集、界集两镇各建立1300多公顷的粮食生产基地。基地建成投产后,宿迁市将每年向苏州市提供不少于1.6万吨的优质晚粳稻谷和1万吨优质小麦。苏州将在宿迁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吴俊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发展现状进行出发,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实际影响因素进行明确和分析,进而根据影响情况,给出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策略,从而保证高产高效的粮食种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供应链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规模化水平低,产业化水平低,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粮食生产比较利益低,农业投资严重不足;粮食企业规模偏小,粮食深加工水平偏低,市场不健全,部门分割、地区封锁严重,粮食流通不畅;政府监管干预成效不大,对市场的引导作用有待加强。文章提出,政府必须调整粮食行政管理体制,基于粮食供应链行使管理与调控职能;完善农业管理的法律体系,改革粮食管理制度,建立综合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粮食供应链信息网络,逐步建立粮食产量和产能调控机制;加强对粮食种植大户与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平等合格的粮食市场主体,促进农业中介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发展现状进行出发,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实际影响因素进行明确和分析,进而根据影响情况,给出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策略,从而保证高产高效的粮食种植。  相似文献   

15.
王柳丽 《商》2014,(10):237-237
根据1990~2011年甘肃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甘肃省粮食生产主要影响因素;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寻求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对策。这对甘肃粮食的稳产、高产以及全省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稳定粮食生产,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是稳定物价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解和掌握全省粮食生产与价格方面存在的问题,把握后期粮食价格走势,最近,我们对三原、富平、大荔、凤翔四县小麦生产、成本、价格及相关问题做了专项调查。一、全省粮食生产基本情况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2011年末全省常用耕地面积为2860.98千倾,人口37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七成。  相似文献   

17.
由收入差距引起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对粮食生产产生负面影响.根据1990-2010年间省级面板数据估计结果,以2004年为分界点,2004年之前的收入差距对粮食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和粮食安全状况将全国各省分为四类区域,欠发达地区粮食增产与地区经济差距的关系最明显.应重视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在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以促进当地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正> 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河南粮食生产如何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结构调整,使粮食生产者获得较好的收益,一直是决策和生产部门关注的焦点和难点。本文拟在对河南粮食生产历史和现实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粮食生产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期对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在指导农业结构调整时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完达山脚下的八五四农场,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粮食生产领军人物,她叫王淑琴。作为粮食生产的“巾帼英雄”,2008年12月28日,她被国家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的称号,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农业部部长孙政才等领导的接见。就是这样一位47岁的女家庭农场主,在2008年创下了承包耕地1.8万亩,实现粮豆总产7975吨,纯盈利460万元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2004年全面推广粮食补偿政策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无论从生产水平还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上看都得到较大提高,但必须看到,当前粮食补贴政策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并改进,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