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省海口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畜牧业在满足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以及实现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畜牧业占农业比重60%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农民收入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我们必需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抓好以下“五点”:一是调动农民积极性,激发农民增收的兴奋点。认真贯彻执行土地延包、农副产品收购和减轻农民负担等有关政策,让农民经营土地有利可图,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二是加速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把握农民增收的着力点。以市场为导向,在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上下功夫。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调整种养结构,提高畜牧水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调整作物熟期结构,避灾保收;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思考陈学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广大农民群众增收奔小康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在眉山县的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199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5元,比1990年增加303元,其中因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收约占80%。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调整...  相似文献   

4.
运城地区是个农业人口占87%,矿产资源缺乏的传统农业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大环境,如何加快经济发展,尽快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跃?这几年,我们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发展特色农业 壮大地方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泰和县紧紧围绕“财政上台阶,农民奔小康”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1996年,全县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农民增收中有61%来自特色农业,财政增长中有38%来自特色农业。乡镇财政收入4069万元,是1993年的2.8倍,特色农业相关收入占乡镇财政收入的比重达35%。全县16个乡镇财政收入超百万元。农业特产税占农业税的比重也由1993年的1:1.2提高到1:3,特色农业已成为地方财政坚实的增长点。一、打破传统分散的农业布局,扩大种养规模,培植财政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总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是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反映。近年来,畜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占农业的比重逐年提高,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丰富城乡"菜篮子",破解"三农"难题,调整农村产业经济结构,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实现“四大”转变,创新农民增收工作思路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必须要有新思路。从我市近几年农民增收特点来看,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虽然逐年降低,但仍是农民收入来源的大头,而非农收入持续增长,成为农民增收最具活力的支撑因素,2005年农民非农收入比上年增长26%;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特别是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的增加,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8.
熊长富 《农村经济》2000,(11):22-23
西部大开发 ,给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实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关键是要围绕市场 ,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 ,尊重农民意愿 ,充分调动农民的自主参与意识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目前 ,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农业和农村仍处在 5个转变时期。即 :一是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 ,农业主要依靠手工劳动 ,逐步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农业转变 ;二是农业由自给经济、半自给经济占很大比重 ,逐步向市场农业转变 ;三是农村由文盲半文…  相似文献   

9.
1998年,安徽省六安地区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在午季作物严重减产的情况下,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一、农村经济收益分配主要特点1.家庭经营仍占主导,乡、村企业继续发展。农民家庭经营收入2029496万元,占总收入605%,比上年增加3.3个百分点。农民家庭经营所得877961万元,增长3%,人均15295元,人均纯收入中有87.5%来自家庭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全年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农业条件下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抓好各项工作,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求突破。1.要在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上求突破。当前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大力调整。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调整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在确保第一产业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迅速提高二、三产业的比重。第二层次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业、果业、蔬菜业、林业经济,不断提高多种经营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第三个层次是科学地调整种植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一、农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又一次革命,是农业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全国主要农产品大幅度增加,总量基本实现平衡,部分农产品出现结构性和区域性相对过剩,价格下跌,“卖难”问题突出,农民增收缓慢的大环境下,结构调整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但从广西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结构优化程度低,发展比例不协调,种植业比重过大,养殖业比重小,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的比重分别占42.6%和20.2%,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增收的…  相似文献   

12.
一、现状与分析 我省农垦系统的产业结构还很不合理。1985年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0.77%,比重显然偏小;在农业内部,种植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86.1%,而林、牧、副、渔业产值分别只占1.2%、9.32%、1.63%、0.94%,低于全省、全国水平。 能不能把我们的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得比较合理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富裕农民,必须转移农民;转移农民,必须提升农民。”今年以来,盐城市把加快农村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坚持城乡统筹,“五化”(即知识化、市场化、组织化、城镇化和产业化)联动,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世纪工程”,全面掀起技术大培训、市场大开拓、劳务大出征“三大浪潮”,农村劳务输出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1-6月份。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93万,总数达127万人;实现劳务人均收入369元,同比增长14.4%,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21.7%,劳务增收占农民增收的比重达39.8%。  相似文献   

14.
韩国的《农业、农村基本法》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农业、农村基本法》的制定背景  1-经济增长和农业比重的缩小。60年代中后期以后,韩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产业结构起了很大变化,人口集中在城市,农业人口大大减少。1970年农业人口占45%,1998年减少到450万人,比重只占9-7%。50岁以上的高龄农民的比重占47%,老龄化加速进行。韩国的耕地面积为1924千公顷。农户平均耕地规模是1-3公顷,零细农的比重逐渐减少,中、上农层的比重正在增加。随着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农业部门缩小的现象。农林部门的比重从1950年的50%减少到1965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村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成为困扰农业生产、制约农民增收的“老大难”问题,本文结合葫芦岛市农民信贷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高效农业为抓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奋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有力促进了全镇农民增收。该镇因地制宜,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走"提高单产,稳定总产"的路子,不断提高优质粮棉种植比重、瓜菜的种植比重和高效农业示范区的比重。全面种植高品质棉和优质稻、专用麦。瓜菜种植亩次占耕地种植面积的65%,实施西片无公害稻米及高品  相似文献   

17.
临西县地处黑龙港流域,总土地面积542平方公里,农用耕地57.18万亩,有农业人口25.6万人。农村工农业总产值为10931.7万元。其中:种植业比重大(产值比重占71.1%)。林、牧、渔业比重偏低(三业产值比重占5.1%),工、副业很薄弱(产值比重占23.8%),是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平原农业县。面对农村经济这一大系统,我县采用动态仿真模型来分析、调整产业结构,以迅速发展临西县的经济。  相似文献   

18.
“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农业化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对我县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在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针对农民“三怕”思想,建立了“失误赔偿制度”,受到农民的欢迎。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民有“三怕”:一怕领导瞎指挥、指导失误;二怕新技术风险大,难以把握;三怕服务不到位,增产不增收。针对“三怕”思想,青岩镇政府推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失误赔偿制》。该制度明确规定,由政府承担指挥失误、服务失误的风险,发生失误时由镇政府、提供服务的镇农业综合服务所、农业综合服务公司赔偿经济损失。从而从机制上约束了瞎指挥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调动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从政治的高度看南平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岳 《中国改革》2003,(1):13-15
南平是福建农业大市,虽曾是“福建粮仓”的美誉,但在转轨变型时期也遭遇了农民增收减缓、基层组织乏力的困境。“穷则思变”,自1999年3月起,南平市多次派遣科技特派员、村支书和乡镇党委书记奔赴农村。这些下派干部经过几年的工作,改善了村级工作人员的素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促进了南平传统农业的改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整个农村浓烈的创业氛围。2002年年初,南平市委组织部对下派干部进行了民意考察,优秀的下派干部占39.1%,满意的占57.4%,满意的占57.4%。可以说,南平市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走出了一条可资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