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物     
仇保兴:"绿色运动"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微弱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中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还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中,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由于中国老百姓的收入还非常低,所以对成本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2.
交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大城市目前处于交通拥堵社会问题普遍存在和突发的阶段,如何处理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成为大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评价因素。世界发达国家和发达城市,在处理交通拥堵社会问题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城市的具体情况,提出我国大城市处理交通拥堵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元楷 《中华商标》2009,(12):17-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理标志的注册与保护,对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村经济组织的组织化程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推动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问题。近年来,重庆市工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城"相当于躯干,是有形的实体;"市"是城市的灵魂,是促进居民交流、融和的手段。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一个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两大要素:"城"和"市"。城相当于躯干,是有形的实体;市是城市的灵魂,是促进居民交流、融和的手段。在新城建设"大干快上"的背景下,中国出现了"鬼城"、"空城"等问题,究其原因,往往在于没有规划好城市,没有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5.
《纺织服装周刊》:从创意产业的角度来说,上海名仕街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卞向阳:"创意产业"最早是英国人提出来的概念,但做得最好的是美国,美国称之为"版权业(Copyright)",法国也做得很好。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创意园区,其实是套用了英国创意产业最初期的一个模式,即老城区改造。中国城市发展到当前,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当  相似文献   

6.
观点"财富并不能与幸福划等号,前城镇化的巨大发展甚至是以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代价的。"如果我们即将进行的是新型城镇化,那么我将之前的称之为前城镇化。前城镇化时代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以大城市和大城市群带动经济发展,从而催生了沿海诸多开放城市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重要的经济圈;二是以房地产的野蛮发展为代表的杠杆撬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镇化对经济贡献瞩目,但也有高成本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吴海燕 《中国纺织》2004,(5):122-122
中国酒店宾馆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尤其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世界社会与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酒店宾馆业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以大城市及旅游城市为中心,每年递增的数字及建筑景观现象,就足以证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所带来旅游产业链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溢出效应、集聚与城乡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乡差距始终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农村人力资本流向城市,表现出对城市的外溢效应,推动了城市部门的知识创新和产业发展,是扩大城乡差距的一个因素。由于城市偏向的制度安排,农村人力资本对城市表现出强烈的外溢性,而城市人力资本主要表现为内溢。要缩小城乡差距,扭转农村人力资本的单向溢出趋势,就必须加大政府对农村的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中小城市目前面临的城市发展问题不是考虑如何辐射,而是仍然处于如何聚集的层面上。中国现在有265个地级市,一个地级城市合理的发展规模应该在300万~600万人口之间。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应当是以地级市为中心,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小城市。如果能够以地级市为中心形成合理的发展结构,中国将在未来实现最大的跨越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研究城市未来的运营和发展才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发展其最高理性境界是建立理想的城市结构,这就需要通过"速度模式",以勇气和智慧确保城市经济实现长期、稳定、持续地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的比较优势,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城市功能区并适时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提高发展空间的布局水平;提高大城市管辖区市和大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水平;不断扩大域外经济合作,提高开拓更广阔市场发展空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观点"人口的聚集会产生诸多无形的效应,但这还需要通过市场和资源的自由流动来实现,于是取消户籍制度和改革土地制度最为紧迫。""在新型的城市治理机制下,政府的职能不再是经济建设,而应转向以提供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为主。""建议取消城市的行政级别,停止按行政级别分配公共资源,避免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超大城市。"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而不是一个经济政策。城镇化的提高并非来自政府主动的和有意识的推动,而是城乡社会、经济、市场、产业和文化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把城镇化当成一个经济政策来拉动内需、来刺激投资,把城镇化当灵丹妙药来解决经济中的问题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观点"不要让人去为城市牺牲自己的生活,而要让城市为人服务。""城镇化应该是人们生活总体丰富化、多样化的过程,而不是消灭乡村性的过程。是加法,而不是减法。""乡土中国不能成为现代化的代价,我们就必须主动地、理性地、人性化地、有意识地建构一种城乡兼容的新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13.
麦克·戴维斯近年来对中国的城镇化问题兴趣浓厚,他认为中国不均衡的城镇化,导致了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城镇化并未与工业化同步。他认为,中国新一轮的城镇化是针对城乡结合部与大中小城市之间的空间来进行的,而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城乡接合部,往往是流动人口的集中居住区,贫民窟也通常在此产生,为此麦克·戴维斯为本刊撰文。  相似文献   

14.
株洲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根据人口和劳动力、经济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四个指标群的系统评估,株洲综合实力居全国第54位,属具有地区优势、规模优势和大城市群优势有显著特征的第二类城市.入世后,我国包装工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把握"入世"给株洲包装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促进株洲包装产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包装企业素质的提高,以及如何制定正确的包装工业发展战略,成功地应对"入世"给株洲包装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对于株洲包装工业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使包装工业更好地适应株洲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效率提升的目标导向下,中国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在专业化与多样化发展模式之间进行选择。本文构建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与工业效率提升的一个分析框架,并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工业效率提升导向下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模式选择。研究发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工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规模的上升和门类的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逐渐由专业化向多样化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工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强,但受交易成本和"面对面"接触需求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加而衰减,在100公里范围内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强,当距离超过350公里后溢出效应呈现明显的下降。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适宜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促进工业效率的提升,其中,特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程度的提高对工业效率的拉动效应最为显著;而中小城市则应专注于某些特色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发展,以此带动本地工业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历史上最快的时期,城市的空间发展将面临巨大的调整。与此同时,城市的用地开发、交通建设和商业建设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这个人多、车多、行路难的时代,对于交通建设发展的升级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地铁的来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变化,如交通工具的变化、出行方式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购物方式的变化等等。与此同时,这种变化将对整个城市的  相似文献   

17.
在工业化发展时期,大城市经济发展将长期处于工业推动经济增长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心城区工业逐渐向郊区迁移,郊区工业的发展态势成为影响大城市发展进程和演化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大城市郊区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北京到深圳,从上海到成都,细心的人会发现,近年来中国各大城市举办的时装周越来越密集。从时间上看,一年中春夏秋冬都有时装周举办,地域上,哈尔滨、大连、青岛、石狮、广州时装周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分布可谓横贯东西、纵跨南北。于是,很多人在惊讶之余也提出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短短数年间中国涌现出了如此多的时装周?中国真的有必要举办这么多的时装周吗?  相似文献   

19.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当前城乡统筹规划要实现3个"尊重",即尊重普通农民的利益,尊重地方的历史文化,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仇保兴是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城乡统筹高层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仇保兴说,尊重普通农民的利益,就是要按照他们的愿望,引导和帮助他们去完善农村生活环境。放弃以城市规划建设模式为中心的思想,认为农村就得按照城市的模式来改造,以城市的生活模式去占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农村规划建设不能像城市那样,对大自然进行无限的挑战。应该尊重和悉心呵护自然环境,继承村民们尊重周边生态环境、与之共存的传统思想。我们只有把…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三农"问题是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三农"问题依然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