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他各国对泰国的经济援助,特别是东南亚各国的共同干预,泰国的金融危机暂时得到了缓解,也减轻了国际金融投资者冲击东南亚各国货币的压力。从目前情况看,该地区的金融形势正趋于稳定。但一个多月来所发生的货币危机而引出的一系列问题却发人深省。从表面上看,这次东南亚货币危机,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超出人们预料的巨大影响,引起了全球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并且已经到了各国必须采取共同的对策来扼制危机继续蔓延的地步。深入研究这场危机的成因,及时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引导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对东南亚金融...  相似文献   

3.
基于定量数学模型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界各国大量的银行危机案例中可以看出,尽管其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内部控制不力始终是造成银行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蔓延整个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平息后,各国的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都将加强内部控制改革和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各国货币危机可谓风起云涌,有的甚至演变成严重的金融危机(如拉美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由于缺乏货币危机的预警系统,这些危机的突然爆发常常使有关国家措手不及,从而增大了危机的破坏性和反危机的难度。本文旨在根据全球货币危机的历史经验,在大量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监测货币危机的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5.
从表面上看,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者兴风作浪是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源头,其实,从深层次分析,东南亚诸国不正确的经济政策和“发烧”的房地产业,早就为这场危机埋下了隐患。在过去十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东南亚各国无一不以价格暴涨的房地产为保证来吸引贷款。仅就1996年统计,泰国金融机构实际贷款房地产资金占整个贷款的50%,马来西亚为29%,印度尼西亚为20%,  相似文献   

6.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各国政府和专家们始料未及的,对危机产生的原因众说纷云,但都难以解释危机前各国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中的表象,有的专家直接指出危机的根源来自企业,与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失真、不全面有关。但仅从微观角度难以解释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前泰国等国大量企业、银行纷纷看好当时的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大举进人房地产等经济现象。结果是危机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企业家们也不想看到的。  相似文献   

7.
70年代以来,东南亚各国所普遍采取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从而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东南亚经济奇迹”,东南亚地区也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富经济活力的区域。直到1997年下半年,这种经济的繁荣仍然为世人所公认。人们很难预测到从1997年的下半年开始,东亚各国会爆发金融危机,而且这次危机的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传播之迅速以及对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冲击之强令世人嘡目。  相似文献   

8.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看中国金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对危机的回顾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也促使东南亚国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包括加大外汇储备的积累力度,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建设,推动IMF机构的改革以及亚洲金融的合作等.  相似文献   

9.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概况因泰殊贬值而引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是继英镑危机和墨西哥金融危机后的又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由于泰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及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泰国中央银行于1997年7月2日被迫宣布“将相对固定汇率机制改革为根据市场因素在更大范畴内活动的机制”,当日泰林贬值19%。泰殊贬值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东南亚各国货币在巨大压力下,纷纷放弃实行多年的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各国货币对美元随即大幅贬值。至10月28日,与7月1日实行固定汇率时的汇率相比,泰殊跌60%,印尼盾下跌35%,菲律宾比索下跌33%,新加…  相似文献   

10.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援救计划在东南亚各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IMF在外汇与金融操作方面屡屡失误,在拯救危机上显得力不从心,没有充分发挥世人所期望的作用。另一方面,IMF在向发生危机的国家提供援助时,附加的条件引发了这些国家的不满。各国金融专家、经济学家和一些政府官员也对现有的IMF的作用提出了批评。那么,为什么IMF在危机中显得力不从心呢?首先,让我们来考察一下IMF的历史地位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IMF是联合国十一个专门机构中专营国际金融业务的专门机构。创立于40年代,其目的是为了防…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经济往来日益密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05年全面启动,中印互访日趋频繁,推进中国与东南亚诸国联系往深层次发展。在广西、云南等与东南亚交界省区,产品相互渗透的区域经济联系方式正逐步让位于生产力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2.
华人企业:东南亚经济腾飞的动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南亚各国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二战之后日本经济独霸亚洲的格局,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华人企业作为东南亚各国经济的重  相似文献   

13.
1998年中国经济所以能取得成功,与宏观政策的正确选择是分不开的。1999年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显得更加重要。一、立足于严峻世界经济形势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人们关心它对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由于贸易及投资引进的联带效应;当这个危机波及到日本和韩国使人们认识到它是亚洲金融危机;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在各大洲的扩展,以及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们认识到它的影响遍及全世界。特别是日元对美元汇率的不断波动,及全世界几大股市的震荡,美国经济泡沫因素作用的显现,使我们再次深入思考这个危机的全球…  相似文献   

14.
1997年7月2日,这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对东南亚国家来说,却是一个不祥之日。一场灾难性的金融危机席卷了东南亚这一经济发展为世人瞩目的新兴工业化地区。而被认为是这场危机的操纵者的乔治·索罗斯受到各国舆论的谴责。泰国人声称非抓住他判刑不可,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也指责他出于政治目的操纵货币投机以破坏东盟国家的货币稳定。这个呼风唤雨的索罗斯究竟何许人也?他又如何有如此能量?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各国更加重视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6.
一、亚洲金融危机原因分析  自从1997年7月2日,泰国取消外汇管理制后,国际金融炒家立即袭击了泰铢,使泰国货币贬值,股市大跌,危机随机向亚洲相关国家漫延扩散。除中国大陆之外,危机几乎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各国和地区,数以仟亿美元的价值损失直接导致了大批金融机构的倒闭。仅泰国就有56家金融机构破产,印度尼西亚有17家金融机构破产。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高增长与资金严重短缺矛盾的加剧。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都存在着强烈的发展冲动,迫切希望通过经济高速增长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要实现经济…  相似文献   

17.
胡冰冰 《黑龙江财会》1998,(8):11-11,13
新旧世纪之交,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各国,摧垮了许多国家的金融体制。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性,这场风暴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的波及面与影响力将在一段时期内持续与扩散。痛定思痛.人们对危机产生原因之分析见仁见智,而金融市场监管不力,财务信息的失真与不足,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的呼声在危机过后的各国日渐高涨.会计管制作为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和有效手段自然也倍受关注。本文拟从不同的会计管制模式比较入手,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论述会计管制的必要性。一、会计管制的理论界定与模式比较所谓会计管制是指政府以宏观…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四国城市问题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南亚各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它们的城市化也经历了一个起伏的过程 ,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城市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本文以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4国为例 ,探讨东南亚国家城市问题的产生及政府所采取的措施。  一、最突出的是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基础设施不足 ,是东南亚城市问题的中心。东南亚 4国基础设施不足 ,首推交通问题。80年代以来 ,各国对交通设施的投资增加幅度很大 ,交通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1980年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的公路长度分别为14 .2万公里 ,3 .14万公里 ,15 .19万…  相似文献   

19.
亚洲金融危机是从1997年7月2日,泰国放弃盯住汇率制度,泰国铣对美元的汇价大幅度下降开始的。初期陷人危机的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几个月后冲击我国的台湾和香港,接着韩国陷入危机,1998年上半年俄国也被卷了进来。这次危机现在尚未过去,有关国家如不采取有效的缓解措施,还有发展为世界金融危机的可能。危机发生的原因由于亚洲金融危机来势很猛,且有向全球发展的势头,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界均非常重视,都在议论,关于产生原因自然也就出现了多种看法。我们认为,危机的原因首先应从卷人危机国家自身来找。以最早陷入危机的泰国为例,…  相似文献   

20.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6):F0002-F0002
《东南亚纵横》(月刊)创刊于1998年,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广西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内较早的一份专门介绍和研究东南亚各国情况的专业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