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好的价税运行状况具有重要的财政经济意义,本文从价税体系的内容和层次性分析其运行状况。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依据合理的价税体系的标准,构建系统合理的价税体系。  相似文献   

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正当性根基在于“以票控税”模式下增值税专用发票与税收利益的绑定。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税务系统中的应用,信息本身的作用逐步凸显,税务机关发现、追究逃骗税款的能力大幅提升,严格保护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必要性逐渐减弱。“以票控税”向“以数治税”的转变带来的后果是票税关联性的削弱,这一影响加剧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罪刑不适应的冲突。应当区分识别虚开行为所侵害法益,以启用其他替代罪名的方式对各类虚开行为予以区别化处理,限制本罪适用。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社会保障税税制的设计,以企业增值税代替现行的工资总额为税基,把“增值税”作为社会统筹部分的社会保障税税基;在提出中国社会保障税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社会保险税税制要素设计的若干构想;最后,分析以“增值税”为税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增值税会计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增值税会计模式存在的问题从1993年底起,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关于对增值税会计处理有关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等文件,针对增值税有关会计处理作了规定和相应补充规定,标志着我国开始实行新的增值税制。但从这些规定的内容来看,我国现行的增值税采取的是“财税合一”模式,这种模式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税合一”模式下的增值税会计处理方法,难以兼顾会计和税法的要求。(1)不符合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按照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即按所支付的全部价款计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购进货物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下实际付出的是货物的买价、采购费用和增值税,而按照税法实行价税分离核算要求,采购成本部分计入货物成本,增值税则计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因此所购货物的成本只是支付额的一部分。(2)同一会计主体的不同财产、不同会计主体的同类财产,因计价不一,使有关信息缺乏可比性。具体而言:①从单个一般纳税人企业来看,如果在购进时按规定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其存货成本中就不包括付出的进项税...  相似文献   

5.
增值税涉税会计处理中,对不符合税法规定申报抵扣时间的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在会计核算上应增设“待扣税金”科目予以反映,以便使企业增值税会计核算更规范,并有利于企业正确计算缴纳增值税;对纳税人销售货物时向购买方收取的价外费用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应将含税的价外费用换算成不含税的价外费用,再计算增值税。  相似文献   

6.
杨芳 《新智慧》2006,(4):68-69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税务部门对房地产企业预收的房款要求在结转收入前预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及土地增值税。在实践中,房地产企业对上述预缴税金的会计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7.
樊建文 《新智慧》2004,(10B):29-30
目前,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负税问题比较严重。这不仅对国家税收收人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且长此以往还会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不平衡感,渐渐地淡化依法纳税的观念。对此,笔拟对企业负税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姚金武 《新智慧》2006,(11):66-66
《财会月刊》(会计)在2006年第7期刊登了洪彬的《对出口增值税“免抵退”会计处理的异议》一(以下简称“洪”)。“洪”举例:甲企业当期外购原材料100万元,进项税额17万元,其中40%用于生产内销产品,60%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甲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对外销售,其中:内销60万元,外销出口货物离岸(FOB)价120万元,企业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上期进项税额无余额。中就此例子中增值税“免退税”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提出了异议。笔读后有一些不同看法。现将个人观点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海涛 《新智慧》2006,(3):10-11
现行增值税会计处理依据的是税法规定,税法认为增值税不构成企业的费用,企业只不过是政府征收增值税的代理人.这实际上割裂了增值税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并导致会计报表失去可比性。本文就现行增值税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采用增值税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税费不分,费大税小,以费挤税,先费后税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清费立税,规范财政分配机制是近几年我国政府和学术界极为关注的热点课题,并逐步开始了“清费立税,治乱减负”的改革实践,本文从费与税的理论经较及其运行状况入手,对费税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设想,费改税的制度设计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免征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并不意味着农民负担的终结。由于“三农”问题改革不配套,农民负担反弹压力巨大,存在“税变费”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免征农业税后“税变费”问题的表现及出现的原因,并提出防止农村“税变费”问题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尧洪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4):73-74,117
该文论述了增值税改型的必要性,提出了现行增值税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是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提出了增值税会计处理重建的构想:确立增值税会计准则,建立财税分离增值税会计处理模式,将增值税予以费用化,以充分实现财务会计和增值税会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对于目前税收征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为完成税收任务而不顾税收政策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任务税”。本文列述了任务税的五种表现方式及其对税收政策与税法的危害, 分析了形成“任务税”的三个原因, 并立足于现实从体制、方法、行政三个角度提出了根治 “任务税”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将税负对居民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定义为“税痛”,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0年的抽样数据和样本所在区(县)的财税数据分析表明:中等口径宏观税负给我国居民带来的“税痛”并不显著,中等收入群体的“税痛”相对更强;增值税和营业税与居民幸福感正相关,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给居民带来明显的“税痛”,且个人所得税的“税痛”高于消费税;地方政府支出不但完全抵消了宏观税负带来的居民“税痛”(对低收入群体的抵消作用最为显著),还显著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地方政府支出对不同税种、不同收入群体“税痛”的作用存在差异。应进一步优化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改革预算管理体制,提高区(县)政府自主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并增加普惠性民生支出比例,以切实提升我国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梁伟样 《新智慧》2006,(5):11-12
现行会计处理将增值税排除在利润表之外,割裂了增值税与利润之间的联系,破坏了不同行业会计报表的可比性。本文指出了现行增值税会计处理的理论基础“代理说”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增值税费用化的理论基础——“费用说”,论证了增值税作为费用列入利润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无论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怎样分离或分离程度有多大,税务处理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会计处理而单独进行。所以,税收制度中的视同销售业务是针对财务会计制度未将同类业务视同销售来说的。在这个前提下,《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视同销售业务的主要项目做了具体规定。同时,按税法规定,属于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的还涉及城市维护建设税(以下简称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除外)的计算和缴纳。另外,对于应税消费品来说还涉及到消费税的缴纳问题。笔者现对视同销售业务有关税务会计处理进行讨论。有观点认为,企业对视同销售业务应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应直接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但对按规定应缴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则不能直接计入相关科目。这是因为,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是以实际缴纳的“三税”之和为依据计算的,一般随同“三税”按月计算缴纳,如果发生视同销售业务的当月应交增值税为负数,则该笔业务就无需计算城建税。所以,当视同销售业务发生时,应缴纳的增值税记入“在建工程”等科目;应缴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不记入“在建工程”等科目,而是在月末将应缴纳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税收收并没有随社会财富的增长而增长,近10年间宏观税负水平呈下降趋势,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目前宏观税负水平偏低。但由于有政府预算外税收费且费大于税“费挤税”现象的存在,纳税主体的负担并未越来越轻,而且如果将税外收费中的“准税”因素考虑进去,恐怕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在发展中国家是较高的。因此,必须调整税费关系,规范政府收入形式,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保险税收制度,深化税制改革时要努力加强所得税和财产税的制度建设和管理,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和税负结构。  相似文献   

18.
对于我国社会保障税税制的设计,以企业增值税代替现行的工资总额为税基,把“增值税”作为社会统筹部分的社会保障税税基;在提出我国社会保障税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社会保险税税制要素设计的若干构想;最后,分析以“增值税”为税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19.
蔡欢 《新智慧》2008,(7):9-10
我国现行增值税会计处理的理论基础是“代理说”,其认为增值税本身并不构成各中间环节纳税人的成本,将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处理,但事实证明这种处理方式有着很大的缺陷。本文对增值税费用化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改进了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利得与损失并非独立的要素,其原因既在于对概念本质属性认识的模糊,更在于会计要素界定模式的缺陷。根据利得损失不同项目及其与收入费用的差异,要素概念有不同的划分标准,而现行要素界定模式难以解决其定义缺陷。从会计报表目标出发,可基于“市价交易观”建立会计要素界定模式,进而可得出要素定义:利得是指会计主体无对价的经济权利增加或经济责任减少的确定性实现,损失是指会计主体无对价的经济责任增加或者经济权利减少的确定性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