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在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商业改革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是购销政策逐步放宽。到一九八五年,日用消费品全部取消了统购包销,农副产品也全部取消统购、派购;计划管理的商品由原来的188种调减为23种,扩大了市场调节的范围。二是发展了多种商业形式,调整了社会商业结构。一九八五年和一九八○年相比,国营商业、供销社商业的零售总额增加43%,其它集体商业、个体商业分别增长二倍和六点八倍。国营商业、供销社商业的经营比重由84%下降到59.5%,其它集体商业由12.5%  相似文献   

2.
<正> 从1988年开始治理整顿以来,在流通领域里突出强调的是要发挥国营商业(包括供销社)的主渠道作用。但结果如何呢?国合商业的纯销售额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不是上升了,反而下降了。在未强调主渠道作用的1988年。成都市国合商业的纯销售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是74.6%,1990年上半年下降为67.6%。当国营商业大喊受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1984]92号文件下达以来,江苏省国营商业、饮食服务业的改革,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逐步铺开,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省国营大中型企业436个,目前已实行内部经营承包责任制的355个,占总数的81.42%。其中:零售商业273个,占同行业总数的80.29%;饮食服务业39个,占同行业总数的76.47%。全省国营小型企业3,339个,已经按集体企业办法放开经营的2,061个,占61.73%。其  相似文献   

4.
最近,国务院批转了国家体改委、商业部、财政部和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关于1986年商业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报告》,为今年商业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商业部的领导下,上海日用工业品批发商业近年来的改革是有进展的,但也遇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值得引起注意和研究解决。一、近年来的改革状况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贯彻,上海商业局所属各批发企业,结合实际情况,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基本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进货方面,一是取消了统购包销的形式,实行了计划收购、协商收购、订购、选购四种形式收购商品,而且逐步缩小计划收购范围,扩大协商收购、订购、选购的范围。计划收购占收购总值的比重,由1981年的76%到1985年减少为20%;协商收购、订购、选购的比重则由24%逐步增加到80%。今年上半年还在继续发展。二是取消了市内零售企业向系统内批发部一个口子进货的限制,使零售企业按照市场需要自由选择进货对象。1985年零售企业自购占进货总值的比重达到56%,今年上半年又增加到62%。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批准的商业部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商业部要改变目前只管国营商业、粮食、供销社三个系统的状况,逐步转变为面向社会商业。本文仅就商业行政管理部门如何转变职能,统管社会商业的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荣锡祺 《财贸经济》1992,(10):57-61
建国以来,国合商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商业总体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国营商业批发企业起着主渠道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三多一少”出现了。国营商业批发企业的地位下降,逐步形成三分天下(国营、集体和个体),或者五分天下(加上工业自销、外贸转内销)。国营商业批发企业陷入严重  相似文献   

7.
国营商业企业在完善承包制的同时,可以率先实行股份制。这是前一时期在商业经济理论界较有影响的一种观点,理由是商业企业固定资产比重低,资产评估较为简单,实行股份制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等等。笔者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国营商业企业是否可以在近期内实行股份制? 目前普遍推行的两大包干体制即地方财政包干和企业税前承包,大大增加了国营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的难度。其一,国营商业企业尽管固定资产比重低,资产评估较工业企业简单,但要实行股份制,股权结构同样是由国家股、企业集体股、职工个人股、社会股(包括其他企业和私人持  相似文献   

8.
在流通体制改革中,国营商业也要改组、联营、扩散。改组,就是改革现有的商业体制,组建贸易中心,建立一个多头的批发商业体制;联营,就是国营商业企业,可以与市内外集体企业、乡村企业、工业企业以及商业内部联营;扩散,就是国营商业企业的网点,不能集中、缩小,要向市郊、乡村集镇扩散,扩大市场阵地。只有这样,国营商业通过改革,才能发挥主导作用,才有生命力、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一)对现存所有制结构坚持继续调整的基本思路。合理的所有制结构,是把汁划经济的优越性和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有效结合起来的客观经济基础,经过十年改革开放,我国已大体上形成了国营经济居主导,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格局。1988年底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国家所有制经济占56.8%。集体所有制经济占36.15%。城乡个体经济占1.31%,其它经济类型的成分占2.71%;1988年各种经济成分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国营商业占39.46%,集体合作商业占34.71%,城乡个体经济占17.79%,农贸集市占7.99%,从另一方面看,十年来,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不仅搞活了整个国民经济,而且也触动了企业(国营)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人锅饭”的僵化体制,稍稍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增加,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这种状况表明,十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国营大中型商业零售企业实行个体户租赁柜台,截止1988年11月底,共有40家左右,约占全省国营大中型商业零售企业的10%左右。在国营商业零售企业实行柜台租赁,最初的想法是顺应深化企业改革的潮流,试行“一店两制”,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营商业零售企业内部经营体制的多样化,目的是增加企业效益,在企业内部引人竞争机制,解  相似文献   

11.
东北三省集体商业理论座谈会,八月三十日至九月五日在旅大市召开。来自东北三省的理论工作者、教学人员和从事商业、饮食服务业工作的干部共80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调查报告30多篇。出席会议的代表结合东北三省的实际情况,讨论了我国现阶段集体商业、饮食服务业的性质和特点,它在流通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同国营商业的关系等一些理论问题。会议认为,集体商业同国营商业一样,同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对于集体商业和国营商业,不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应一视同仁。有的代表认为,集体商业  相似文献   

12.
基本情况南宁市的集体商业,是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组织和发展起来的。当时,全市共有合作店(组)132个,从业人员2,900多人。到1965年,发展为302个,比当时的国营商业网点还多15%,比1956年增长1.29倍,人员共3,200多人,相当于国营商业、服务职工的71%,比1956年增长13.8%。人们称之为南宁市集体所有制商业发展的最佳时期。但在“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13.
一、山西省服务业现状 1985年以来,山西省服务业比重变化大致可分成两个时期.2001年以前为第一时期,为服务业比重较快上升期.该时期服务业占GDP比重由1985年的25.9%上升到了2001年的44.5%,上升了18.6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2个百分点.以2001年为分水岭,山西服务业比重开始迅速下跌,从2001年最高点44.5%下降到了2006年的36.4%,下降了8.1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对我国1985-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三个部门服务出口与GDP的数据进行了图示分析和OLS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如下:服务贸易出口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三部门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我国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出口的比重太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尽合理,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服务出口,并培育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增强国营商业企业的活力,探索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途径,使其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武汉市商委确定于1987年1月1日起在中南商业大楼试行为期三年的资产经营责任制。中南商业大楼是一家新建的大型综合零售商场,营业面积1.6万平方米,职工近1600人,1985年元月开业。由于它地处开发建设区,流动人口较少,1986年营业额刚刚突破1亿元,实现利润420  相似文献   

16.
十年流通体制的改革,使社会商业出现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的局面,这对搞活经营、增加市场供应起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另一方面,国营商业的实力在社会商业中大大下降,随之流通秩序又出现了混乱。对此,社会各界要求国营商业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呼声日高。在当前新旧经济体制交替的形势下,究竟如何发挥国营商业的主渠道作用,是困扰商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原因在于国营商业的实际情况与人们的期望有很大差距。国营商业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困难何在,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些客观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大鹄 《财贸经济》1991,(11):16-18
近两年来国营商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1989年比1988年利润下降46%;1990年又下降107.6%,出现亏损3.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费用率上升,流动资金周转趋慢,劳动效率下降,纯销利润率由1988年的3.27%,1989年的1.83%,1990年降为亏损0.07%。这是国营商业历史上所未有过的。国营商业中,纯商业1990年利润比上年下降124.8%,亏损7.16亿元。其中批发利润下降  相似文献   

18.
商业体制经过八年来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是取消了统购包销制度,多种经济形式组织商品流通,结束了国营商业的一统天下,旧的计划分配体制逐步被打破,市场运行机制日趋协调和完善。但商业体制改革对商业的上层管理结构触及不深,商业行政管理体制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已成为进一步深化商业体制改革的掣肘。因此,改革旧的商业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成为非常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中下旬,我们商业厅根据中央关于加快国营商业改革步伐的要求,围绕商业体制改革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 个体商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去那种商业网点少,经商人员不足的局面,在迅速扩大的商业队伍之中,个体商业及个体从商人员占很大份额。个体商业在不同程度上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解决许多实际生活中的后顾之优,对国营商业和集体商业进行有益的补充。但是,通过对现实经济生活的观察,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个体商业的过度发展,个体商业从业人员的急剧增加给经济带来了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