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户信用体系建设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村信贷条件的重要保障。《征信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规范了征信业信息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但对农户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问题并未作出明示,农户信用信息权益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基层央行征信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信用信息采集和披露缺乏法律依据。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法律主体具有"知情权",采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应取得本人同意,从保护信息主体权益角度看是最稳妥的做法。但若坚持这样的法律规定,征信机构采集信息的难度太大,可操作性不强,直接限制了征信体系的发展和征信体系作用的发挥。目前信贷征信系统采集和披露信用信息时,往往并未取得信息主体同意,只是规定在信用信息查询、提供信用报告等使用环节必须取得信息主体的授权,剥夺了信息主体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3.
构建我国信贷征信体系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宏 《南方金融》2004,(5):12-14
信贷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贷征信体系的建立对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9月国务院在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的“三定”方案中赋予了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职能,信贷征信体系的构建成了当前人民银行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当前我国建立信贷征信体系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信用信息主体权益及其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离不开规范发达的征信业,而对被征信主体的信用信息进行合理利用、建立有效的信用权利保障机制,是征信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对信用权性质与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征信业发达的国家的经验,分析了我国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息主体权益保障制度的建设框架,力求在实现信用征信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使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王秀芳 《征信》2011,(1):46-48
当前,被征信人权益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直接规范被征信人权益的法律层次不高,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缺乏法律依据,信用信息资源分散等.因此,应尽快完善征信业发展的法律体系,明确人民银行在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合理规范征信信息的采集和使用范围,对信用信息的保留期限应作出明确规定等.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征信体系发展实践表明,个人征信体系对个人信用信息提出了既要开放、又要保护的制度需求,因此,在建立征信体系过程中面临着信用信息开放与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内在矛盾,在征信体系发展的不同阶段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我国征信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征信法规制度取得重大突破,征信系统建成并日趋完善,征信市场初步形成,征信管理逐步规范。但是我国征信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条例》已颁布实施、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以及个人征信及维权意识不断觉醒的背景下,如何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寻求征信业持续健康发展与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平衡是一个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潘功胜 《征信》2014,32(1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国征信体系的建设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需要建立一个发达的征信市场,让市场化的征信机构起主导作用.政府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应体现在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推动政务信用信息的公开尤其是负面信息的公开,推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与信用信息共享,推动信息的应用,实现联合惩戒和推动完善信用法制体系等方面.市场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应体现在发展中国征信业市场、积极利用新技术条件发展新业态征信、推动征信机构加强自身信用建设、依法推进征信市场对外开放和加强征信业监管等方面.在征信业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要高度重视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概率神经网络在农户信用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信用风险评价与管理对提高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农村征信制度逐步深入的背景下,本文首次采用概率神经网络(PNN)方法,利用湖北调查数据,对问卷信息反映的农户信用状况进行拟合和预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今后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统一化管理农户信贷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一乌兰察布市信贷征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征 目前,乌兰察布市金融机构除农村信用社个人系统未上线,全部实现了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全国联网运行。人民银行全力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征信数据不断丰富,征集范围逐年扩大,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各种典型案例证明,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防范风险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旭  李南南 《征信》2016,(10):48-50
大数据为征信发展带来新机遇,也给信用主体权益保护带来挑战,如何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是大数据征信面临的一道难题。从大数据在征信领域的应用入手,阐述信用主体权益保护内容,分析侵犯信用主体权益的风险表现以及影响信用主体权益保护的因素。最后从法律体系、行业监管、自律机制、内控管理、权益保护教育、技术发展等方面构建大数据时代信用主体权益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1.
《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在中国人民银行已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国家设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主要收集商业银行等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所报送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依法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查询服务。《条例》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功能定位,对于规范征信业发展、保护信息主体权益、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主要依托的信贷征信管理平台,对有效防范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并促进整个社会征信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某县信贷征信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县域信贷征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逐步推进,社会公众对个人信用信息关注度不断提升,个人征信权益保护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结合我国征信建设实践中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现状,在对我国个人征信权益风险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征信权益保护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个人征信权益保护的制度安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化,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在分析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发达国家成熟的法律制度和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征信建设实践中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信息权益保护的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化,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分析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发达国家成熟的法律制度和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征信建设实践中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用信息权益保护的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田旭胡俊 《征信》2023,(5):56-60
近年来,征信权益保护领域出现了非理性维权现象集中爆发、接入机构执行征信权益保护政策不一、新旧法规衔接中信用信息报送存在合规风险、“征信修复”骗局侵害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征信权益保护纠纷呈显著增长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宣传解释不到位、征信权益保护政策缺乏统一标准及事后监管与征信业顶层法律制度设计不完善三个方面。结合基层央行征信履职服务实际,建议进一步优化征信宣传、加强征信合规监管、完善征信业顶层法律设计,为征信权益保护工作提供更好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李雪梅 《征信》2021,39(9):58-62
我国征信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现行征信体系存在征信数据来源狭窄、数据分析能力不足、信用主体隐私易被侵犯、信用信息权威性不足、缺乏信息共享机制等问题.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完善互联网征信体系建设,去中心化机制能增强数据采集能力,分布式存储处理有利于提升数据存储能力,加密算法能保护信用主体隐私,溯源技术能提升征信信息权威性,定价机制能促进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8.
征信领域中信息主体信用信息权益受到侵害现象屡见不鲜,信用信息权益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从个人信用信息权益保护机构设置分工、法律与制度建设、征信业务操作、社会公众权责意识等四个层面,对当前征信领域中信用信息权益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段旭峰  胥绍雄  杨龙 《时代金融》2014,(9Z):235-236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农户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是依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体系,改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金融稳健的系统化工程。这项工作不仅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农户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是依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体系,改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金融稳健的系统化工程。这项工作不仅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