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成林 《农村经济》2010,(12):70-72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其道路选择是政府与农民之间博弈的结果。由于博弈局中人各自不同的策略选择,导致了现实中农村小额信贷的非合作的低效率均衡。采用加强小额信用贷款的监督管理、提高其金融管理能力、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和提高基层人员的能力等措施,将会达到合作的帕累托上策均衡。  相似文献   

2.
信贷资产质量是农村信用社的“生命线”。农村信用社作为立足农村的合作金融组织,其信贷运作应遵循“小额、流动、分散”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社和其它金融机构一样,当前以信贷资产为其主要经营业务,因此,信贷资产质量是农村信用社的“生命线”。农村信用社作为立足农村的合作金融组织,应遵循什么原则进行信贷运作呢?笔者认为,“小额、流动、分散”是科学、理想、现实的选择原则。1、“小额、流动...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大力拓展农村小额信贷的建议,使其摆脱困境,从而实现小额农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山东省394户农户调查数据、120个农村信用联社信贷员调查数据,从小额信贷偿还监督机制、偿还激励机制、担保替代机制和偿还服务机制四个方面对农村信贷机构和农户在农村小额信贷偿还机制选择的趋同性上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信贷机构和农户在偿还激励机制选择上趋同性较高,对偿还监督机制、担保替代机制的选择上差异较大,二者在小额信贷偿还地点、偿还途径的选择上具有一致性,而在偿还计划、偿还沟通渠道、手续费用设置选择上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制约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农村小额信贷的文化环境建设问题.因此,改善农村小额信贷的文化环境不仅有利于推动农村小颇信贷的发展,而且对促进中国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小额信贷作为农村地区发展经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融资方式,在解决低收入人群贷款难、增收缓慢等方面发挥了其它贷款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村金融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进行分析,肯定小额信贷的优势,指出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小额信贷利率及其需求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实证分析农村小额信贷的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差异和形成机制。农村小额信贷的实际利率与还款模式相关。小额信贷项目或机构能否实现实际利率取决于其经营管理和资金流动效率,但借款人实际支付的贷款成本没有变化,这是农村小额信贷外部性的表现。本文利用长期观察获得的案例资料分析了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利率弹性,还通过在西部农村的社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并预测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市场规模。  相似文献   

10.
小额信贷的偿还机制:一个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信贷风险和采用的贷款技术两个维度,综述并评论了小额信贷偿还机制方面的理论文献。现有理论文献分别解释了小额信贷机构采用连带责任、次序贷款、定期还款、小组基金等贷款技术,利用横向选择、横向监督、动态激励、分期偿付与担保替代等机制,解决金融中介机构常见的信贷风险问题(包括逆向选择、项目选择、努力程度选择、审计成本与策略性违约等)并最终有效提高还款率的机理。近20年来,对于小额信贷还款机制的理论研究,已经建立了横向选择、横向监督、动态激励机制的基本研究框架,并通过放宽假设、引入多样化机制、采用实验博弈方法等实现了向现实的逐渐逼近。  相似文献   

11.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制度绩效、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模式的制度绩效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模式,解决了金融机构与农户贷款博弈中长期存在的两个基本问题:金融机构在放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小额信贷的高固定成本。正规农村商业信贷市场机制存在两大障碍:第一,中低收入农户和农村新建企业缺乏抵押品;第二,小额信贷在获取信息、监控、收集和处理成本等方面的固定成本较高,限制了农户小额金融合同与交易。由于存在进入正规金融部门的限制,小额资金需求农户、中低收入农户、农村微型企业和个人只能求助于各种非金融安排,通过一系列非金融渠道来实现无法通过正规金融体系满足的金融需求。通过对农户问卷调查发现,非金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孟加拉格莱闵银行(GB模式)小额信贷运作的理念和原理建立小额信贷市场一般模型,并衍生出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理论模型及其扩展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认为信任在小额信贷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农村信用社、微型金融组织(MFI)、非政府组织(NGO)等信任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群体,农村信用社行政性低贷款利率难以覆盖小额信贷业务的经营成本和贷款风险,并导致"市场挤出MFI(NGO)"现象发生,影响了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上MFI、NGO、农村信用社、民间借贷等的公平竞争和有效合作,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村小额信贷纠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解决成本比较高,效果却差强人意。针对此,有必要对当前的纠纷机制成本展开研究,明确相关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农村小额信贷纠纷解决的效率。在本文中,笔者对农村小额信贷纠纷解决的成本因素展开研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纠纷解决效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缓解农民融资难、促进农民增收以及农村金融发展等方面,小额信贷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小额信贷也面临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小额信贷的信用缺失最为突出,具体表现在:小额信贷的管理水平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以及小额信贷规范制度,这些表现造成了小额信贷的高风险运营直接影响到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信用问题是小额信贷机构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的寻求一种可行性机制对小额信贷模式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5.
小额信贷的英文是Micro Credit,一般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小额信贷的宗旨是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观企业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我国的小额信贷是在1993年由中国社科院的专家们首先引入的,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从2000年开始,农信社根据央行信贷扶持"三农"的要求,以农信社存款和央行再贷款为资金来源,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开展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据统计,截至2006年12月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9197亿元,比年初增加126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82亿元.农户贷款中无需抵押担保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710亿元,比年初增加116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1001亿元,比年初增加140亿元,是小额信贷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在中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公益性小额信贷首开先河,在中国探索小额信贷模式,而今已出现商业性小额信贷、公益性小额信贷和福利性小额信贷共存的局面,小额信贷市场初步形成。在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共同作用下,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也较为活跃。本文通过对其供求分析与市场环境分析,指出小额信贷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小额信贷经过30年的发展,在国际上形成了多种模式,许多国家利用小额信贷办法在解决贫困户融资问题上取得了成功,在整体推进我国农村金融改改的过程中,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小额信贷缺陷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探讨了如何因地制宜.通过制度供给的方式,推进小额信贷发展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小额信贷作为农村地区发展经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融资方式,在解决低收入人群贷款难、增收缓慢等方面发挥了其它贷款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从陕西省安康市西营镇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设计博弈模型,讨论了单期博弈下的信贷约束、在假设条件下的动态及重复博弈分析以及林权抵押改善信贷约束。首先确定信贷存在利率约束,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对林农等信贷需求者采取信贷约束措施;在动态和重复博弈中,银行和林农之间的均衡策略为合作,也即银行放贷,林农还贷;通过抵押担保模型发现,森林资源可以降低银行的预期贴现。因此,提出继续确定林权抵押政策的确切内涵、增强团体贷款能力、政府分担银行部分信贷风险等相关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由于小额信贷存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故本文首先基于效率-公平模型探讨了在小额信贷商业化的新时期下,农户收入水平的分化及在该种情况下对小颠信贷机构的选择,而后通过对高、低收入两类农户与小额信贷机构的预期收益的分析,探究小额信贷是否存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方式,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在文章的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提高小额信贷项目整体的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