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月2日,中海油决定撤回以18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投标。结果雪佛龙以总值17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份完成对优尼科的收购。在此,我们除了对中海油所遭遇的政治风险可能以法律行为的形式表现进行分析外,更想探讨的是.假使中海油收购成功,其将会面临的额外风险。这将有助于阐明上述石油天然气行业特有的诸多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家》2005,(21):87-95
编辑指引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利,就连刚刚高票通过的中石油对哈石油的收购,过程中也遭遇了重重障碍……中国油企的海外行动正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而其中尤以法律风险为重。例如,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案中,政治风险最终以法律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致使收购失败; 而在对哈石油的收购中,中石油发现其收购行动受到了真正国际法律诉讼的影响。随着中国油企海外业务的扩展和增长,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国内外各种诉讼的目标。路伟律师事务所在本次报告中总结了中国油企在海外经营中将会遇到的法律陷阱,并对中国油企的风险系数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3.
并购成功固然可喜,但适时收手亦可谓明智之举在中海油撤回对优尼科的收购要约后不久,另一石油企业中石油打赢了另一个关键之仗。日前,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已接受中石油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提出的41.8亿美元收购报价。看来,中国这两大能源巨头同样的海外寻油故事很可能有不同的结局。但如果就此说中海油集团优柔寡断、中石油集团是深谋远虑的智者,笔者不敢苟同。我们总有“非成即败”的思维恶习。殊不知,  相似文献   

4.
《经营者》2006,(4)
中石油收购PK石油公司2005年10月2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收购团队终于可以打开香槟,庆祝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简称PK公司),加拿大法院批准中石油收购PK公司。至此,这一桩中国石油走出国门的收购案终于在一波三折之后宣告棋近终局。规模空前的41.8亿美元交易,几乎集中了全世界所有视线。中石油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以每股55美元的价格100%收购PK石油公司,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交易。中石油成功实施对PK公司的收购后,将使中石油获得5.5亿桶原油储量,这一数字将使该公司的的原油产量一举增收6%。加之…  相似文献   

5.
人物     
《中国企业家》2011,(8):32-32
沉浮石油巨头高层换岗 4月8日,石油行业三大巨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高层进行新一轮调整。根据中组部任命,原中海油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傅成玉接任原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苏树林职位,  相似文献   

6.
从2005年8月2日中海油宣布退出收购优尼科到10月27日中石油宣布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短短两个多月内我国跨国并购舞台接连上演两场“大片”。尤其是当中石油顺利完成总值高达41.8亿美元的中国企业最大海外收购时,这其中确实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回味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经营者》2006,(4):116-121
2005年10月2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收购团队终于可以打开香槟。庆祝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简称PK公司),加拿大法院批准中石油收购PK公司。至此,这一桩中国石油走出国门的收购案终于在一波三折之后宣告棋近终局。[编按]  相似文献   

8.
先前大型收购案失利后,中海油目光投向规模较小的交易 中国石油企业正抓紧机会扩张 中海油或有意于Bridas在土库曼斯坦的资产 在收购阿根廷Bridas Holdings股份之后。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应会继续在那些西方石油巨头避开的地区寻求更多中型收购案机会。  相似文献   

9.
唐凯林  梁海松 《英才》2005,(9):44-49
这不仅仅是一条被炒作的新闻,当中国第一艘“民营石油航母”长联控股有限公司浮出水面,旋即卷起的“黑色”风暴在预料之中。有人称其是继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之后的第四帝国,有人将其视为中国能源市场的新生力量,当然也有人指责其在哗众取宠……  相似文献   

10.
收购优尼科对中海油的未来意味着什么,现在很难料定6月23日清晨,中海油股份公司宣布以185亿美元现金要约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和另一家美国石油公司雪佛龙展开竞争。这以后,54 岁的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中海油股份公司董事会董事长傅成玉,开始出现在众多的分析师和一些媒体面前,兴致勃勃地向大家解释,中海油股份公司刚刚做出的决定,有多么明智,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相似文献   

11.
中石油:产业链并购狂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最拉风的央企,已经不是中铝,而是中石油。 半年之中,中石油为并购已投入和拟投入的资金几乎超越之前五年的总和。 6月24日,其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  相似文献   

12.
<正>2005年8月2日,中国第三大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宣布撤回对美国加州优尼科公司的竞价收购。早在今年3月,中海油就开始与优尼科高管对收购事宜进行了接触。是次收购中海油不只是在时间上介入得早,在收购条件上也是极尽优厚,承诺以每股67美元的价格采用全现金方式收购,总价值约190亿美元。与竞争对手雪佛龙现金加股票的收购方式相比溢价约15%;如此大手笔的收购在国际上也是颇为引人注目的。同时,中海油承诺,将尽可能保留优尼科全部雇员,并希望留住美国的管理层和经营团队。相对于雪佛龙此前宣布可能在收购成功后出售北美内陆和亚洲电厂资产,并且在美国展开裁员,中海油开出的条件显然对管理层和股东更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如果成功,意味着中石油一举完成了三年多时间要做的海外投资“任务”又一家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发动的海外并购行动正式启幕了。8月19日,中石油(0857.HK)宣布以41.8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etroKazakhstan.简称PK公司)。3天后.PK公司董事会正式宣布.接受中石油的报价。下面的事情,就是等待10月份举行的股东大会批准了。  相似文献   

14.
行业     
石油和化工行业WTO预警中心成立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WTO预警中心于4月16日在北京成立。预警中心的组建旨在维护产业安全,为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的建康发展提供服务。预警中心在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协调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成员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  相似文献   

15.
原本平常的一份报告,很可能会变成请君入瓮的诱饵。6月10日,来自渣打银行的一纸报告,让许多国人变得兴奋异常。在研究报告中,渣打银行讲到"在媒体广泛猜测英国石油公司(BP)可能被收购之际,我们做了很多中石油收购BP的设想方案。"并且很肯定地表示,"中石油收购BP在经济上是合算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上海质量》2010,(9):23-25
三大油企倡议节约石油绿色发展 7月30日,上海世博园迎来了石油馆特别活动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3大公司以”节约石油、绿色发展”为口号,倡议全社会立即行动,从“我”做起.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有能力让城市与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7.
《英才》2005,(10):18-18
继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失败之后,人们发现,亚洲另一个新崛起的国家——印度,也跟中国一样亟需石油。两个国家的石油争夺战从苏丹打到西伯利亚,目的是保障各自的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源。到目前为止,中国在这场竞争中稍占优势。  相似文献   

18.
《国土经济》2006,(5S):14-15
石油暴利税具体比例终于浮出水面。日前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公司分别发布公告称,财政部将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征收特别收益金,即所谓的暴利税。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1月1日,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张成栋陪同常务副会长董锋听取了石油分会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总会计师制度加快财务管理转型问题研究》进展情况的汇报。该课题是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共同参加研究的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特别立项课题.  相似文献   

20.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中国石油企业重返全球油气并购市场7月7日,中海油服的H股和A股双双停牌,随后,公布了收购挪威竞争对手Awilco Offshore ASA(AWO)的计划。当日,中海油服正式披露,拟对AWO进行要约收购,要约价格为每股85挪威克朗(相当于约130.40港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