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东部农村大都为沿海省份且明显得到国家重新配置经济机会的“好处”。可以说东部开放的20年,没有政策倾斜-重新配置经济机会,就没有乡镇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就没有东部经济开展的优势,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因素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差异,开发西部的首要和关键是重新配置经济机会,使西部有“特权”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本文东部农村特指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份,西部农村特指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和内蒙古等内陆省份。尽管这些省份并不能完全说明东西部农村整体发展状况,但通过对这些典型省份的分析,可以说明东西部农村的大概特征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现代和谐社会需要以高素质人力资源作基础,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没有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应有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全面,这与经济日益增长的人力资本需求之间、农民全面发展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之间很不平衡矛盾越来越突出。有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效机制,切实把农民由人力资本贫困者转变为人力资本“小康者”,才能在农民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何冰  杨保建 《经济论坛》2006,(23):129-130
一、供销社的产生和功能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改变或改善自己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作为满足城乡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供销合作社(以下简称“供销社”)应时而起,肩负着发展农村商品流通的重任,是联系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一方面组织工业品供应农村,另一方面将农副产品收购起来供应城市或工业,开拓了组织城乡物资交流的主渠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供销社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物资流通链条和巨大的联合优势,在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供销社在市场化进程中的运营…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农村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简称“三化”)。在“三化”建设中,城市化要以工业化为支撑,没有工业的兴起与聚集,就谈不上城市化;产业化要以工业化为依托,只有工业的发展和积垫,才能确保农业产业化的跟进和提速。因此,“三化”的主导是“工业化”,它是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金华 《发展研究》2005,(11):38-40
在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化运动过程中,国家权力一直处于不断扩展,直接伸向农村社会,从农村汲取社会资源,导致了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紧张.随着我国社会市场化、现代化、民主化的发展,中国社会已进入一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历史“拐点”,适应这种历史的变革,农村社会的公共管理模式也必须从过去“压力性体制”转变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的公共服务型管理体制上来.而农村社会中间组织的构建正是这种模式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和管理模式创新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李雯 《经济问题》1994,(11):44-45,20
论农村股份合作制李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的最大优越性是彻底打破了“大锅饭”,使农民真正获得对土地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千家万户发展生卢力的巨大积极性,从而使农业生产摆脱长期停滞的困境,农村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农村从温饱迈向...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中的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农村工业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正在朝着和谐社会中新型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中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根深蒂固,农业一直以来是为城市工业服务的,农村以及农村工业发展状况使得农村工业化发展出现诸多与和谐社会要求不符的问题。针对这些不和谐因素,我们要认识到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内涵,走科技含量高、以人为本、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新阶段,关心“三农”,支持“三农”,加快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如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走势、趋势、前景进行科学的认识、分析和判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趋向,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城市化需要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节约包括土地在内的多种资源等角度,都可以充分论证加速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必要性。本文要分析的不是“要不要城市化?”而是“制约城市化的几个主要的制度因素”──现行的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和落后的“城市”观念,从而认为:中国农村城市化需要重大的制度创新。 一、现行户籍制度阻碍人口和资源的流动和相对集聚,从而阻碍“城市化” 尽管人口集聚不等于城市化,但是城市必然有人口及其他资源的相对集聚。集聚的前提是人口和资源的自由流动。中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是…  相似文献   

10.
<正> 许多学者、专家把温州农村发展家庭工业称为“温州模式”。无容置疑,家庭工业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温州农村发展起来的一种很有特色的经济形式。它把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推广到农村工业和其它产业,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短短几年,就使温州市广大沿海地区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显示出了这种经济形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巨大作用。但是,把温州农村家庭工业的发展概括为一种模式是不全面的。首先,温州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是“一花独放”,而是“万紫千红”,是多种经济形式发展的结果,家庭工业仅是其中的一种,只是近几年它发展得快一些,给人一种异军突起之感,但绝不能以偏概全,把一种经济形式概括为“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取决于有效的农地需求和农地供给。在构建农户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理论决策模型的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土地产品价格、非生产性收益、生产性成本、非生产性成本、土地使用成本、土地交易成本、现有土地经营规模等因素对农地供求的影响作用。基本结论是 :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面临刚性的需求约束 ,总体水平上呈现需求大于供给的不均衡态势。为此 ,需要改善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的外部条件 ,促进农地有效供给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During the rapid urbanization perio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emand for the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for food security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China. With the urbanization the rural settlement land is increasing instead of decreasing; This paper aims at.finding the driving forces for rural settlement land expanston. Based on land use change survey data (1996-2006) by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P. R. C., this paper find, that per capita area for rural settlement land is more than per capita area for city; township and industrial land in each province except Tibet. Besides, rural settlement land area and per capita rural settlement land area are increasing while the rural poputation is decreasing in most provinces. The main problems of rural settlement land use are low efficiency, high vacancy rate, chaotic layout and illegal occupancy. Then the driving forces [br rural settlement land expansion, includ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family income, family scale, psychological factors, urbanization, transportation, lack of planning, limited circulation of dwelling-house land and imperfect sociat security, ate explored based on above analysis, Finalty,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view of diffe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put forward to control the disorder expansion of rural setttement land.  相似文献   

13.
乡村空间转换中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滘中村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开  许学强  魏立华 《经济地理》2012,32(6):114-119,131
村庄土地利用变化是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乡村空间转换的核心内容。以广东佛山南海的一个经历了乡村工业化和后工业产业升级的村庄——滘中村为例,分析了该村30多年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后发现,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大幅度减少,道路、公建、居住用地阶段性增长,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相继增长。其次,从主体、成本与收益、制度因素和空间效应等方面对变化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多元化主体的参与下,土地转用的产业升级收益和资本化收益相对于转用成本的差异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动力,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调节了这种差异。而土地利用变化带来了乡村城市化、流动性和村庄社会空间重构等方面的空间变化,推动了乡村空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农户金融抑制及其福利损失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李锐  朱喜 《经济研究》2007,42(2):146-155
本文运用biprobit模型和match模型,采用3000个农户的微观数据,计量分析了农户金融抑制的程度及其福利损失的大小。研究发现,农户金融抑制的程度为70.92%;由于金融抑制,所有样本农户平均所损失的纯收入、净经营收入、消费性支出和非土地性资产分别为9.43%、15.43%、15.57%和14.58%,直接受到金融抑制的样本农户平均所损失的纯收入、净经营收入、消费性支出和非土地性资产分别为9.55%、16.83%、16.46%和14.70%;土地面积、教育和医疗费用支出,对农户资金需求具有正的显著影响,金融资产余额对农户资金需求具有负的显著影响,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受教育水平、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对农户资金需求的影响不显著;土地面积、受教育程度、地理位置和“关系”对资金供给具有正的显著影响,固定资产总值、交通条件对资金供给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组织和用地企业是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流转交易的积极推动者,地方政府是集体建设用地能否直接流转交易的关键决定者。在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流转行为不能根本杜绝的现实基础上,地方政府应变堵为疏,规范交易双方行为,调整市场秩序,建立中介组织,降低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现行土地制度的全面分析,运用大量事实说明人口盲目增长和耕地资源日趋减少的严峻现实,告诫人们要正确对待这一不客忽视的社会问题。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控制人口增长,离不开土地制度建设。同时提出,要大力加强基本国策教育,正确处理人地关系,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私下交易形成隐形交易市场的原因,提出缩小这种隐形交易市场规模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用地企业风险偏好和地下交易超常收益的增加,以及地下交易惩罚和信用损失的降低,用地企业的地下交易空间将会扩大,而随着地方政府的风险偏好、积极监督成本和监督不力收益的增加,以及用地企业地下交易给地方政府造成潜在损失和积极监督收益的减少,地方政府的监督空间将会缩小,用地企业地下交易行为就会扩大。缩小这种隐形交易市场规模的途径就是推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18.
论红河州农村能源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河州森林资源消大于长的形势十分严峻,每年赤字70.2万m~3,其中薪材消耗量占63.61%。为扭转森林赤字,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结合红河州能源现状,近期应以推广省柴节煤灶、兴办沼气为主,逐步向综合开发利用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主要是政府.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严重短缺,政府应该把公共资源的分配重点放在农村.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十分必要."一事一议"的改革要遵循民主决策,筹补结合;直接受益,注重实效;规范管理,阳光操作三个基本原则和划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责任、明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两个重点.  相似文献   

20.
杨晓波 《财经科学》2012,(9):110-116
本文分析指出,从国家实施转向农户自我实施的根源是国家实施方式有其内在缺陷,农村土地整理的自我实施方式在效率上优于国家实施方式,与国家行政方式相比,市场化程度更高,能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有效地将各种资源、技术结合起来,以最有效的方式开展农村土地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