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国债是以国家信用的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有偿形式。国债与其他债券相比较,除具有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安全性最高,流动性最大,变现能力最强,信誉最好。在现代经济中,许多国家将国债视为有效的经济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操作中,货币流通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变量,也是对货币存量进行周密测算的基本前提;基于此,全面了解影响货币流通量规模的诸经济因素及其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是中央银行操纵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节经济温度的重要条件。当今世界上,各国对货币流通量的囊括范围及其合理外延历来都是众说纷纭,国内理论界似乎是也未形成定论。所以,在对货币流通量进行研究的初始阶段,人们首先就难免碰到如下的问题: 如何选择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货币量指标? 怎样理解货币流通量增减的内在金融成因? 本文正是围绕着对这两个问题的一般性讨论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4.
让货币流通量回归到正常水平这个提法是对的。因为从理论上说,不管哪一个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归根到底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总是同货币流通量偏多有关。但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至少,这里有若干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一、什么是货币流通量的正常水平在计算货币流通量时,通常都是以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数学模型探讨了马克思的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和商品的纸币价格;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价格总水平模型,并将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和价格总水平模型与货币数量论模型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考察我国国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发现1981-1997年我国国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是“中性”的;而1998年以后,我国国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是扩张的。 相似文献
7.
8.
9.
从内生性货币供给的角度看国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998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以大量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 ,虽然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也增加了经济运行中隐藏的危险。本文认为 ,目前我国大量增发国债时并不考虑公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而这涉及到公债性质的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货币供给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内生性 ,因而研究和分析发行国债对内生性货币供给、从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债发行的规模入手,从国债规模与货币供应量、国债规模与货币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国债规模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14.
债券,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筹资手段和投资对象,它对聚集社会闲散资金、调整社会资金结构、发展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国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信用活动。因此,利用债券集资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过量使用,必然会降低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本文就国债的适度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谈一些粗浅看法。一、适度的国债规模刺激经济发展,规模过大对经济发展有负面效应1、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较优方式。败政赤字出现后,一般有三种方式弥补。一是动用历年的财政结余;二是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三是发行国家公债。采用第一种弥补方式的前提必须有结余… 相似文献
15.
16.
国债发行的经济效应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债是重要的经济工具,在当前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形势下,研究国债发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显然尤为重要。从理论推导及分析两方面来看国债发行的经济效应,国债发行的确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18.
19.
论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的一般影响李健货币供求问题历来是货币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一国货币政策抉择的出发点。在当代的货币信用经济条件下,随着金融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货币供求理论的研究亦在不断变化。自70年代形成高潮至今仍方兴未艾的全球大规模全方位的金融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逐步实现市场化,品种和期限趋于多样化,认购主体也由企业单位为主转向以个人和金融机构为主。最为突出的是,近年来国债发挥着货币工具、信用工具及调控工具等多重功能,国债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而国债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政府运用国债调控经济运行的净效果,关系到利率的稳定、金融秩序的维护和金融风险的降低,所以适度的国债规模对经济发展起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