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蔡长生 《西安金融》2001,(11):46-46
1993年2月1日,由财政部印发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第一章第四条规定:“企业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支出,不论款项是否在本期收付,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即使款项已经在本期收付,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处理”。对此,本人就金融企业亲身经历,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工会系统的会计核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由此形成的工会预算会计模式为上级部门的管理与监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在工会系统的会计核算中传统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核算方式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笔者认为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会更符合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客观性要求。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的会计核算有两种方法: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又称实收实付制或现金制,它要求会计核算在确认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时,按是否实际收付现金作为记账依据,凡本期收到的款项均作为本期收入,凡…  相似文献   

3.
农行实施财务“双轨制”存在问题与解决意见荣培湖借鉴国际惯例,农业银行从1994年度起在财务核算上实施了权责发生制,即凡是应属本期收入和支出,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入帐;非本期收入和支出,虽正在本期收付,亦不作本期收入和支出处理。但又...  相似文献   

4.
权责发生制是指会计核算以权力取得和责任完成为基准来确认收人的取得和费用的发生。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是当期实现的收入和支出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由于权责发生制能够正确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真实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并有助于“配比”原则的实行,为此,《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要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核算上实行权责发生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张小丽 《会计师》2020,(2):79-80
《政府会计制度》构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核算模式,给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特别是往来款项,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如何确认收入、费用、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其中的其他应收应付款项的会计核算进行探讨,并对核算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事业会计准则(试行)》规定事业单位非营利性收支业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为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的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按照收付实现制,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与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与否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发生.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2006年对预算会计制度出台了一个补充规定(财库[2006]48号),其中第四条规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负债类科目下增设“211应付工资(离退休费)”、“212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213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此举一方面是为了工资改革数据汇总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了解部分欠发达地区工资拖欠情况,了解政府隐性负债,但该科目必须先列报支出,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政府会计主要遵循收付制,是通过政府款项的实际收付来确定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收付实现制越来越显现出其局限性,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实行权责制已势在必行,权责制开始成为政府会计改革的新举措.本文就权责制政府会计改革的困难与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会计法》规定企业进行会计处理要遵循会计权责发生制,但在税务处理上却大量应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权责发生制要求,经济活动的发生无论本期是否收付款项均作为本期会计业务处理,在对增值税进行账务处理时,却与我国现有企业会计准则相悖。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执行修订后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提出了对行政单位的各种不同经济业务和事项都有所兼顾,尝试性地引入权责发生制,将对收付实现制下行政单位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模式带来了冲击。对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有着不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会计准则中配比原则的体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并与权责发生制共同作用来确定本期损益。  相似文献   

12.
樊其国 《税收征纳》2014,(11):27-28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条明确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根据这一规定,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相似文献   

13.
姚玉婷 《会计师》2012,(22):10-11
<正>一、前言权责发生制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认可。在理论上,权责发生制指凡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一切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很长一段时期以来,相关人员便认为权责发生制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与现代会计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过去会计制度设计中,对事业单位的财产收入一直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因此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一直使用收付实现制。这种错误观点认为事业单位有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规定欠发职工工资的会计核算,也没有设置“应付工资”会计科目。行政单位拖欠职工的工资,是单位应偿还的债务,也是职工已付出劳动应得到的工资而未得到形成的债权。因此,行政单位欠发的工资,应在“暂存款”和“暂付款”两个会计科目中核算,其账务处理,笔者建议:(1)在年度终了,行政单位将本年拖欠职工的工资按月列出明细表,经单位领导审批后,作为原始凭证,借记:暂付款——某年应列未列  相似文献   

15.
受制于《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所厘定的"双基础"会计核算原则,《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下简称《新制度》)要求政府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账套和预算会计账套应分别执行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政府会计核算一般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推进,收付实现制已在许多方面出现与经济运行和财务活动不适应的地方。本文就我国政府会计如何引入权责发生制问题展开分析研究。一、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现状和问题我国现行政府预算会计执行的是1998年实施的包括政府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从制度规定来看,政府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采用权责发生制。  相似文献   

17.
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实际收取现金权利或支付现金责任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的收入、费用及债权、债务。具体来说,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  相似文献   

18.
<正>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各项业务活动中发生的暂付、应收等债权方面的以及暂存、应付等债务方面款项的统称。按照核算要求,其内容应该既不属于收入也不属于支出性质,但在实际情况中,有单位将应属于收入的款项记暂存,也有单位将应属于支出的款项挂暂付。  相似文献   

19.
王巍 《会计师》2019,(8):62-63
从2019年1月1日起,财政部颁布的新《政府会计制度》开始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重构了行政单位的会计模式、会计要素、会计报告。本文通过简要论述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讨论其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各方面的影响,对行政单位应对新会计制度变化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财政会计对支出处理的现状 按照现行《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财政会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拨出时,列入“经费拨款”科目。每月和年终,汇总各单位所报银行支出数转列“预算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拨给的经费,除按实际支出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