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董事会》2006,(1):48-49
作为国内电能表巨头的华立控股.却将巨资投向医药行业.如此大跨度的行业战略转型能成功吗?这是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对于投资者的疑问.董事长汪诚可谓成竹在胸。他向《董事会》表示.华立集团对华立控股的未来发展抱有充分的信心。这种自信也可以反应在公司刚刚完成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华立控股的股改方案创新性地采取了”两头让价“的模式.即第一大股东华立集团不仅对流通股东进行了让价.而且通过承诺对除华立集团以外的非流通股东也进行了让价.这项举措充分兼顾了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不完全相同。股东结构、股权集中程度以及大股东在公司的身份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资产的市场价格产生重大作用。股权结构的优化要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皮海洲 《董事会》2008,(12):35-37
经过了股改,大股东与大股东之间还是参差不齐,有的大股东确实是在为上市公司的利益着想,但有的大股东还在继续干着损害上市公司利益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勾当  相似文献   

4.
十佳董事会     
《董事会》2006,(1):54-55
华立控(000607):作为国内电能表制造业的巨头,却将巨资投向医药行业.华立控股董事会在如此大跨度的行业战略转型过程中表现了极强的战略眼光、智慧和自信心。这种自信也充分地反映在刚刚完成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华立控股的股改方案创新采取了”两头让价”的模式,充分兼顾了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大股东控制董事会。我国现有上市公司已逾千家,由于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和法人股占较大比重(约占2/3),大多数董事由第一大股东派出,因而导致大股东事实上控制了董事会,大部分权限集中于以大股东为核心的利益集团,董事会集体决策流于形式,当公司利益与大股东利益发生矛盾时,通常倾向于保护后者的立场,中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得到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也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独立董事受大股东的控制,没有主动监督大股东及其代理人的动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落实中小股东的监督权。实行股权分类表决制度,取消大股东对独立董事有关事项的表决权,将该表决权完全交给中小股东,可以保证独立董事脱离大股东的控制,回归到中小股东的利益立场。文章最后还构建了一个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后的新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熊锦秋 《董事会》2012,(12):88-89
一些限售股在公司上市后不到一年就用于质押融资,早就破了法规底线。大股东极有可能通过不公平的关联交易抽取上市公司资金甚至掏空公司,伤害上市公司以及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三输的抉择     
S上石化和S仪化股改方案二次被否决后,上市公司、大股东和流通股东将面临三输的局面。2007年1月15日,S上石化(600688.sh)和S仪化(600871.sh)的股改方案在其各自的股东大会上被双双否决,这已是两公司股改方案第二次被流  相似文献   

9.
股票减持过程中的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2007—2009年被大股东减持的深交所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票减持过程中的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发现:被减持上市公司在减持前30个交易日有显著的正累计超常收益,而在减持后30个交易日则出现显著的负累计超常收益;被减持上市公司倾向于在减持前披露好消息,或将坏消息推迟至减持后披露;减持规模越大,大股东操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概率就越高;相比其他大股东,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信息操控更严重,获得的减持收益也更高。本文的研究证实了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通过操控上市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来掏空中小股东利益的事实,为监管机构加强大股东行为的监督,提高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利益的追逐是资本的本性,因此公司内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停止,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权益的案例也时时见诸报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斗争不外乎“阴谋”与“阳谋”两种。何为“阴谋”宁就是大股东利用现有立法上的漏洞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这种情况下,中小股东往往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何为“阳谋”宁就是大股东采用违法手段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如此行事已属明目张胆打上家门了。“阴谋”的手段,可以是大股东采取通过更换董事会成员,增加自己一方的代表成员,实现对董事会的控制,为大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大股东和小股东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亚集团,它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公司的监督程度也不一样,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小股东的"搭便丰"倾向,监督相对于帕累托最优下的不足,以及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中大、小股东监督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大股东和小股东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亚集团,它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公司的监督程度也不一样,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小股东的“搭便车”倾向,监督相对于帕累托最优下的不足,以及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钱卫清 《董事会》2011,(2):88-89
大股东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选举对自己"忠实、可靠"之人,继续为己牟利,小股东和公司的利益通常被置之不顾。这样一来,上市公司小股东和公司的利益无从保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引入不含利益倾向性判断的"股东利益均衡"概念,提出均衡判断方法,并发展了一个"环境—模式—效率—股东利益均衡"(EME-E)的分析范式,考察资产重组中的股东利益分配问题。研究发现,整体上市这类大股东主导的重组现象在表面上是"支撑行为",但其重组效率为负,表明股东利益并不均衡,小股东的利益可能被侵占。该发现有助于解释大股东为何从消极的上市公司"救火队员"转向积极的"锦上添花"。进一步分析显示,一些模式和环境的重组绩效相对较差,与更严重的股东利益不均衡相联系,其形成机理在于大股东受到的监控和约束相对更宽松。本文认为,重组模式和环境的选择等内部治理机制有助于缓解但难以消除股东利益不均衡,尚需引入外部治理机制以有效制约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策略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实现股东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5.
柏立团 《董事会》2013,(2):74-75
股东除名条款是对股东资格的剥夺,是对股东最为严厉的处罚。股东除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相关者利益及社会责任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就怕成为大股东欺压小股东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16.
沈勇 《工业会计》2005,(6):37-37
近期政府一系列的政策举措表明了其治理中国证券市场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决心.中小投资者似乎应该放下心来重整旗鼓,冲杀进市。但随着4家试点公司发布改革方案,很遗憾的是并未在其中看到能够令中小投资者欣喜的方案。在这场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博弈中,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大股东从公司向自身"输送利益"与公司预期获取大股东"利益输送"的机会,对公司首次亏损年度负向盈余管理幅度的影响。证据表明,大股东资金占用的规模越大,公司可运用于改善经营管理的财务资源越少,公司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幅度越大;当第一大股东为非经营性股东,公司流通股比例越大时,其获取大股东利益输送的机会越少,公司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中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东利益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更是公司制度公平与效率的前提。本文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中市场主导型权力配置机制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的缺陷,比较分析了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制度与股东派生诉讼两种主要的中小股东司法救济手段之功效,指出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制度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手段。最后,就我国公司立法引入该制度进行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永宾 《董事会》2006,(12):80-81
A 股第一家外商控股上市公司佳通轮胎(6001 82.SH)成了轮胎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最后一家未股改的公司。2006年10月26日,佳通轮胎终于发话了:"……公司控股股东愿意参与和开展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争取年内启动股改。"这是公司在三季度报告中的公开承诺。然而,公司的股改还没有到一帆风顺的地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直接关系到每位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在“统一组织、分散决策”的大背景下,各家上市公司的股改方案是否合理?投资者利益是否能得到有效保护?双方最终能否实现充分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