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国内发展现状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即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和产生废物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能源.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即“3R原则”。  相似文献   

2.
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是未来五年乃至相当长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发展战略。张家口将立足建设“西北腹地经济枢纽和华北地区次经济中心”的发展定位,针对市域间区位差异、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不同的实际.大力实施“一带两翼”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增强沿海意识。摒弃内陆心态,集全党之智。举全民之力.打造“北厢”经济重要增长极,在环渤海和外长城“两圈”发展战略中奋力崛起,努力建设冀北地区强市名城,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提出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已撑起全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尽管如此,如何协调一、二、三产业及金融支持小城镇化建设发展比例关系,尤其是未来发展如何突出工业在小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县域经济发展规模的关键。小城镇化建设要避免产业“低、小、散”问题,朝着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发展;坚决避免产业发展中“拼资源”、“拼排放”,增大资源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供应的有限性与经济发展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开发、消费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日益严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要“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处于“相对高碳”和“高碳”发展水平,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仍面临着巨大压力,尤其是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社会等问题.本文在低碳经济意义上,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现状和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三五”规划提出“绿色”的发展理念.G20杭州峰会上,绿色金融被首次引入,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球共识.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以煤炭及其延续产业占主导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在资源能耗、污染排放等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亟需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以长治市为例,阐述了新常态下绿色金融发展的着力点,分析了绿色金融发展的受限条件,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多数城市源于交通枢纽或矿产资源的“地利”而诞生,特别是依赖资源开发而生存、发展的城市较多,在资源日益紧张甚至枯竭的形势下,普遍面临着艰巨的经济转型重任。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届政府都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十分重要的任务来抓,并通过建设大海港、打开出海口、加速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战略部署,加快了这一进程。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循环型经济,是在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中处“核心”地位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银都”永兴县金银产业循环经济的基本情况 永兴县金银产业是一项综合利用废渣、废料、废液(简称“三废”)冶炼回收金银等有色金属的传统产业,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具有“零资源、再生性”循环经济特征。2000年以后,该县坚持以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引领金银产业发展,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关停3800多家小冶炼企业(户),  相似文献   

9.
张芳 《证券导刊》2012,(5):54-55
通过对最近工信部发布的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规划进行解读。我们认为有色金属“十二五”的发展重点在于前端资源开发和后端深加工产品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的提升,最终以两端建设共同催动整体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作为全国第九个海洋省份,拥有打造对外运输通道的重要优势。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下,吉林省海洋经济的发展要依靠长吉珲大通道的谋划和延边州“借港出海”物流通道的建设。打通长吉珲通道与“借港出海”通道不仅可以扩大中俄贸易规模,而且有助于扩大吉林省在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因此,延边州物流产业优化要侧重衔接长吉珲通道对延边州物流资源的积极影响,在现有产业政策与优势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海产品加工产业与供应链体系;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扩大对外贸易体量;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与信息平台,降低延边州物流成本,为吉林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地区大力进行政策倾斜,新农村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笔者对山东的特色经济、产业集聚发展迅速的几个经济强县进行了广泛调研、得出结论:在当前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劣势短时期内无法扭转的情况下,应该引入集聚式发展的产业行进模式,从而克服农村经济的弱质性。同时也希望对农行“面向三农”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鹤岗市属于衰退型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而产业竞争力是我市经济竞争力的核心,项目建设又是产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因此,产业项目建设是关系我市经济长远发展的一项复杂系统性工程。近几年来,我市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但融资能力较弱,金融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支持了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与发展,增强了衰退资源型城市经济核心竞争力,但产业项目建设及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依托,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支柱。但是,目前不少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优势”并没有真正体现为“经济优势”,更没有直接转化为“财政优势”,而是陷入了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艰难境地。认真分析资源型城市“优势不优”的成因,积极探索工业经济的发展路子,努力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财政优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磷矿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宜昌磷矿资源比较丰富,是全国八大磷矿产区之一,“十一五”期间,宜昌将建成全国最大的磷精细化基地、磷复肥基地,金融部门对宜昌市磷化工产业信贷支持的力度和政策,关系到磷化产业集群未来能否持续、稳定发展。为此,我们对宜昌市磷化工产业信贷支持进行了调查,以期能够为相关的政策选择和金融信贷改革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转变思想观念。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高站位 2006年上半年,保定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保定·中国电谷”的构想,致力于在保定市国家级高新区,整合资源,打造光电、风电、输变电、储电、节电、电力自动化六大产业体系,推动集约集群发展,建设“电字号”产业、技术、人才和信息聚集区,力争使保定成为新能源产业的领军城市。工作中,把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牢固树立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要求“把旅游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其中针对金融机构更是明确提出“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和旅游产业的多种方式业务合作,探索开发适合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增强银行卡的旅游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外延式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化”经济模式无疑将成为人类社会“工业化”革命以来,发展方式最重要的变革。京北重镇怀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8.
吴晋勇 《福建金融》2023,(10):77-80
“向海而兴,向海而强”。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宝库和重要领域,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海洋经济发展迅速,金融支持已成为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关键转折点。文章从经济和金融两个视角,剖析宁德市金融服务海洋产业实践,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资源类地区发展比较滞后,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资源类地区发展企业集群,可以降低资源型产业的波动性、促进区域经济的结构升级和持续发展、提高本地区资源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立资源的特色“区位品牌”。资源类地区企业集群发展,除了通过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或构建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群之外,还应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进程、在区域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方面进行政府主导型的制度设计,还要积极培育国际化的区域性资源商品定价中心。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产业金融可以促进地方产业发展进而助推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地方产业金融发展的主体动力和运行机制,对现有产业金融运作模式的主要类型和特点进行归纳分析,明确发展地方产业金融运作模式的基本原则。构建产业金融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应当从地方产业发展基础出发,理顺“政产融”三方关系,通过推动地方金融供给格局调整,塑造地方产业金融生态体系并提高其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