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业家》2013,(5):105-107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只有愿意授权并且懂得如何有效授权的老板,才能引领企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强大。 陈玮导读:诸葛亮治国能臣,他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蜀汉却是三国中最早灭亡的,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事必躬亲、不善授权治国如此,管理企业也一样老板的集权在创业期一般都发挥巨大作用,但随之往往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掣肘从人治走向法治,员工各尽其责、各施其能——这才是企业长期发展和“解放”老板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2.
关梦 《商界》2004,(11):23-23
这是一个张扬的时代,也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在抛开了诸如谦虚、谨慎之类的束缚后,聪明人遍地生根,并且茁壮成长。他们高谈阔论,妙语连珠,几乎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在老板们眼里,他们思维活跃,处事灵活,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他们往往能获得担当重任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林景新 《商界》2009,(11):78-78
在这个聪明人过剩的时代,聪明不再是稀罕物。没有多少人喜欢那些“聪明成精”的家伙——相反,商场上、职场上、生活中.那些看起来笨笨的、钝钝的、善善的、憨憨的人,成为了这个精明时代的“宝贝”。拥有这样一个老板,拥有这样一个同事甚至是爱人,会让许多人都感到心里踏实。  相似文献   

4.
《销售与管理》2005,(1):75-75
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来看,人们的工作基本上可以如下三种类型:国家公务员、企业雇工人员、自己做老板。他们各有千秋;但是恐怕很多人都想自己做老板!但是谁都知道,老板有老板的难处,并非人人都能做老板,真正做一个赚钱的老板、做一个事业有成的老板是需要勤奋和智慧的。古人云:万丈高楼平地起!  相似文献   

5.
肖虎 《广告导报》2006,(4):48-48
“广告传播活动往往伴随着信息流失和误解,而其中许多,都是人为造成的。画蛇添足、节外生枝的往往是聪明人,创意和沟通需要的技巧可不是这些。”[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蔡丹红 《浙商》2010,(11):92-93
今天的很多民企,多多少少都会碰到这些难题:利润微薄、劳工成本日益攀高、工人难以管理、天天辛苦工作打下的基业孩子还不肯接班……因此一些浙商甚至想放弃现在的工厂。迷茫中,听到政府、培训师、自己尊敬的大企业家都在忙着转型升级做品牌,心里自然就把做品牌看成是自己的唯一出路。浙商向来以积极行动而闻名中国企业界,因此许多老板们便开始摩拳擦掌,寻求自己的品牌升级。  相似文献   

7.
何晓春 《浙商》2005,(12):107-108
价值意识:鲁柏祥:最近我问很多企业老板一个问题:公司是谁开的?老板们都认为公司是自己开的。正因为公司是“我的“,所以“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认为公司是自己开的老板其实脱离了社会价值层次。实际上,企业的第一股东是顾客,顾客以需求入股,老板是接受众人委托,以资金入股,员工以知识和劳动入股。这其中,顾客才是公司的大股东。  相似文献   

8.
《商业文化》2006,(10):85-85
职场上,老板用人都是一把一利索,本想忠心耿耿的就在一个企业干下去,但常常又因为许多不平事,最后被动离开了这个公司。  相似文献   

9.
《商界》2007,(2):86-87
一直以来,许多人做老板,从内心深处都觉得,在自己的公司可以随心所欲,正规的说法是“不严格要求自己”,江湖语言叫“乱来”。然而在今天,现代商业社会对一个优秀老板的要求恰恰是:修身、齐家、兼济天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商》2013,(19):1-1
这是每个老板脑子里的都有的一些秘密想法。当一个高效率的老板意味着要把你的一些想法和感觉保留起来。而不是和员工分享。下面是每个伟大的老板都会有的九个共同想法,但是这些想法最好是保密:  相似文献   

11.
苦活与巧活     
中国向来有干苦活和干巧活的说法,许多工人经常不满于自己劳累一天,却得不到领导重视。后来,干巧活的人想出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服那些笨人,一套设备坏了,老板情急之下,悬赏一百万美金,请人修好这套设备,这时,一个工程师站了出来,拿起螺丝刀,拧紧了一个螺钉,于是机器又恢复正常工作了。老板也不免有些心痛,问工程师“你觉得拧一个螺钉值一百万美元吗?”工程师不慌不忙地说,“拧紧一个螺钉只值1美分,而知道拧紧哪一个螺钉却值999,999.99美元。”中国PC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一高技术领域自然是聪明人多些,所以喜欢干巧活的居多:CPU这种大块头是想都不用想,主板台湾做的挺好,何必我费力开发,附加卡也是买别人的省事,机箱选一个兼容的就行,电磁幅射又关我什么事?至于评测,留给  相似文献   

12.
私有企业在创业之初,基本上实行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一体化的业主制。然而,当私有企业完成资本积累进入第二次创业阶段,所有权与经营权就会产生出一种内在的分离要求。此时,对私企老板来说,将面临八大难题。一、痛苦的自我否定企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企业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然而私营企业否定自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否定老板。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许多老板痛苦地认识到自己无力承担复杂的经营管理事务了,聘请职业经理已在所难免。然而,离开管理岗位,则意味着老板丧失在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决策地位,只能作为股权人行使权力。这种角色的转换是许多…  相似文献   

13.
郝志强 《商界》2005,(12):26-26
什么是老板?老板是资本的所有者,或是资本的代言人,这是常规的定义。此外,还有一个另类定义:老板是老拍板的人,老叫板的人,老板脸的人。  相似文献   

14.
如今,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大环境中。无论是刚刚成立的小公司还是有所成就的大企业都面临着一个难题——销售不畅。 零消费!消费100元等值返奖100元!你信么? 何晓婷是浙江衢州市一家服装店老板。小店不大投资不小,先抛开竞争激烈、库存积压不说,就店铺装修、租金和店员工资就已经让她没多少收益了,开店几年来也没赚到多少钱。迷茫之际。北京通州的朋友李琳给她打来了电话:  相似文献   

15.
刘紫薇  苏可 《中国工商》2002,(8):136-139
挣到钱以后,老板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企业的再发展问题;二是老板自身的人生定位问题。因此,企业进行转型或者搞多元化经营,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战略问题:而对企业的老板来说,以什幺样的心态面对今后的生活,也是一个新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16.
周斌 《商界》2008,(6):70-72
“绝大多数所谓投资公司,都是骗子公司!”此话并非耸人听闻。缺少资金是无数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狡猾的骗子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小老板们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7.
从一千万做到一个亿以上,经销商老板要做四件事:第一个,企业要有愿景,要有使命,要有文化,老板要编故事,文化建设是老板要做的事情,这个文化就是你的价值观,你的主张,你的愿景,要灌输给员工。第二个,组织建设,以前你像村长一样,分配大家干什么,现在不是了,你是一个组织体系,所以,你要搭班子,建队伍。第三个,老板要活化机制,只有老板可以调整机制,哪些人可以入股,哪些人可以分红,哪些人可以有什么权利,这些事实都是老板定。老板做的第四件事就是带队伍,带核心员工,对专业人员要保驾护航,对新起来的员工和干部要关注,一个企业能否做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你的企业内部有没有生生不息的人才梯队,看来看去就是几杆枪,你做大头了,再做却没有人可派了。  相似文献   

18.
三国时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若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韬略,无人能出诸葛亮之右,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戏司马无不是传世的经典之作。但诸葛亮在用人上存在盲点,三国相争中蜀国始终处于劣势,和诸葛亮的用人很有关系。有两个很生动的例子:一是压制魏延,魏延本来能征惯战腹有良谋,若听魏延的建议,北出祁山伐魏或许能功成而返,可诸葛亮感觉魏延脑后有“反骨”,始终不对其重用;一个是起用马谡,马谡是赵括的门徒,只会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结果失了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如按照今天足球场上“球队失败,教练下课”的规则,挨斩的…  相似文献   

19.
何晓春 《浙商》2005,(5):95-96
《浙商》:鲁博士,最近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规模较大的企业都在做一个工作,就是抓基础管理。老板们说,这是细节决定成败。  相似文献   

20.
在许多经销商企业中,老板娘是一个很特殊的角色。如何面对老板娘的指责,如何处理老板与老板娘之间的关系?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处理得好,可能会让你的工作“如鱼得水”,甚至深得老板和老板娘的赏识,升职加薪也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可处理不好,则很可能让你陷于进退两难之中,甚至还会丢掉手中的“饭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