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加快,同时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和美元汇率的持续贬值也给世界经济的平稳运行造成巨大威胁。虽然2005年世界经济增速预计将有所回落,但仍将继续保持相对较快增长。总体上看,2005年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还是比较有利的,外需继续保持稳定和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重新回升有利于我国继续扩大出口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2.
赵坤 《发展研究》2010,(5):14-17
经济基本面、流动性、美元走势以及地缘政治是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2009年虽然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但在经济回升预期、流动性充裕以及美元持续贬值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先于世界经济触底回升并强劲反弹。2010年,尽管流动性因素在各国政府刺激政策退出的预期下可能会有所改变,但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的基本面因素以及美元长期走软趋势决定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升势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但震荡将加剧。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世界经济形势及2006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2004年的强劲增长之后,2005年增速有所放缓。虽然受到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和美联储连续提高利率等因素的影响,但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仍保持着相对较快的增长,并且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所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5年9月发表的秋季《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达到4.3%,虽然低于2004年创纪录的5.1%,但仍高于2003年的4.0%和1995-2002年3.6%的年均增长。  相似文献   

4.
过去一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在欧债危机急剧恶化、全球经济复苏明显放缓、美元走强等多重利空因素打压下,走过十分艰难的一年,价格整体回落.2013年,世界经济环境逐步改善,市场信心提升,需求有所恢复,但同时也面临经济低速增长、债务风险依然严峻、货币战争硝烟四起等不利因素.因此,震荡、波动将是这一年大宗商品市场的主旋律. 影响未来市场的四大因素 全球经济走出低谷、市场信心逐步建立 2012年世界经济呈U型走势,虽然全年经济增长放慢,但年底已显现触底回升迹象.中国经济4季度在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下,投资、消费、出口均有所改善,工业生产逐步加速,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以上;美国房地产和就业市场在年底回暖迹象也较为明显,11月失业率降至7.7%,创4年来新低,新屋开工和二手房销售数据持续好转;欧元区目前已渡过最困难时期,随着欧央行推出无限量OMT债券购买计划以及希腊再次获得援助,欧债危机的系统性风险大大降低,国债收益率普遍回落,部分银行开始还贷,经济数据也逐步转好.  相似文献   

5.
随着1999年世界经济复苏,经历了1997年-199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全球贸易开始逐步恢复增长。2000年的形势比较乐观,全球贸易量增长率将达到10.4%左右。除原油价格将继续坚挺之外,受供大于求的制约,国际市场主要产品价格从谷底爬升的幅度仍然较小。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慢,2001年世界贸易量增长率将回落至7.7%左右。  相似文献   

6.
2011年的世界经济经历了由较快增长到明显减速的变化,欧债危机、发达国家经济减速、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压力、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中东北非政局动荡等,使世界经济的复苏步伐有所放缓。  相似文献   

7.
童莉霞 《经济》2012,(3):62-63
201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先扬后抑.1~4月受世界经济复苏、美元贬值、全球流动性过剩、西亚北非政局动荡因素推动,价格在前一年的基础上继续攀升;5月以后,由于欧债危机加剧,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市场信心受挫,资金从商品期货出逃,价格逐步震荡下滑,但全年价格总水平仍高于2010年.截至2011年10月,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指数(IMF)比年初上涨0.5%,比上一年同期上升14.7%.其中,能源类商品同比上升25.1%,金属类商品同比下降7.1%,食品饮料同比上升1.8%;工业用农业原料同比上升6.2%.  相似文献   

8.
2005年6月中旬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已突破60美元大关。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进口原油位居世界第二。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供需关系每出现一些细小变化,对我国来讲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我国虽然幅员广大,但能源并不丰富,因此仅凭国内资源供应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所以,国际市场能源供应能否得到充分保障的问题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0年二季度以来,受制于全球主权债务危机及各国财政压力、美国内生经济增长动力乏力、全球不均衡复苏及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全球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复苏势头有所减弱,除农产品、黄金涨价外,主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盘整走低。物件变动的逻辑关系从我国情况来看,国家宏观调控与外部需求不振的双重压力引致经济增速回落,PPI增速与经济增速均呈同向回落之势;但上游农  相似文献   

10.
自1997年-1998年遭受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已持续复苏了近两年的时间。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收支以及主要货币汇率特别是欧元与美元汇率之间等方面存在不平衡状况,以及一些受危机影响的国家面对金融体系改革的难题等等,都是未来不稳定的因素.上述因素对今后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如何,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一)世界经济增长仍较顺遂 1.原油价格高涨,世界经济仍有顺遂的增长。 2005年世界经济的最大困扰因素是原油价格的高涨、甚至是暴涨。原油价格(有代表性的油种、纽约当成的美国得克萨斯中质原油的每桶美元价格)以2005年初到秋季便高涨了约45%。特别是飓风袭击美国南部地区使该地区的有关石油设施受到毁灭性的破坏,8月在原油价格突破了每桶70美元的高价位(比2005年初高涨了55%。其后原油的价格虽有稍许下降,但2005年8—11月的平均价格仍超过一桶60美元,约在2004年的年平均价格上涨了50%左右。  相似文献   

12.
据国家发改委研究人员预测,我国2006年经济增长必须突破面临的四大压力。首先,出口增长可能明显回落。尽管2006年我国仍处于加入WTO后过渡期,但2005年纺织品贸易所引发的种种争端,预示着今后商品出口的难度越来越大,加入WTO效应将真正减退。国际油价高企,使正在回升中的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尤其是对于正在复苏中国家  相似文献   

13.
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延续下滑趋势,发达经济体明显减速,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企稳,国际贸易出现触底回升迹象,国际油价过低弊端显现,物价下行压力加大.展望2017年,国际油价及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回归理性,国际金融市场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有望重新引领世界经济增长.但是,当今世界缺乏主导经济增长的产业和技术,全球债务高企继续阻碍经济复苏,收入分配不平等也在抑制全球潜在增长能力的发挥,美联储加息仍可能引起金融动荡.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望止跌,并可能出现小幅回升.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的回顾一、尽管原油价格高涨,2006年的世界经济仍然取得高增长去年(2006年)的世界经济在2005年以来的原油价格暴涨的影响之外,又加上有禽流感的困扰,经济形势稍有暗淡,但其增长率预计仍会继2005年的5.3%(实际增长率。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以来,由于干旱影响逐步弱化,播种面积增加,世界粮食供求形势逐步宽松,并将在较长时间内对国际粮价构成下行影响。然而长期来看,粮食需求的刚性增加与资源压力的叠加导致世界粮食供求趋紧的态势不会改变,尤其气候灾害等导致的区域性短缺甚至会进二步加剧,未来粮食价格或将有所降低,但仍将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不断增长,但同时,由于国内外价差等因素的影响,粮食进口不断增加。面临资源约束、国际市场压力等,中国需不断促进生产、调整进口、加强资源与需求管理以提高自身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据世贸组织统计,2003年中国货物出口额的世界排名为第4位,进口为第3位,但应当看到的是.2004年以来,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原油.钢材及铁矿石等原料价格自2003年以来暴涨43%。例如,2005年4月1日.继2004年进口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18.6%之后,中国进口铁矿石的价格进一步上涨71.5%。这是亚洲铁矿石价格史上最大的涨幅。  相似文献   

17.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3月份发布的《2003年生产资料市场发展状况及2004年展望报告》显示,2003年生产资料市场销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8.1%,增长幅度是近几年最高的。分季度表现为一季度价格总水平呈逐月攀升态势;二季度受“非典”疫情的影响,价格水平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有限,不到—个百分点;三季度生产资料价格开始回升走高,7、8两个月分别上升1.4和1.1个百分点;四季度价格水平呈现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前四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呈高位回落态势,但回落速度较慢。短期内价格涨幅回落的态势不会改变,上半年仍将在下降通道内运行,通胀压力会持续减小。第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企稳,第四季度将有所反弹,但反弹的幅度有限。  相似文献   

19.
廖雷 《大陆桥视野》2005,(5):M016-M016
由于世界天然橡胶的最大产区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受自然灾害影响,2005年橡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将进一步看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以来,对于能源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部分初级产品的国内供应已不能满足需要,进口也相应增加,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渐凸显。但是,我国却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进口成本持续攀升,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为此,深入研究和探索我国积极融入世界商品定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