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地产导刊》2014,(1):34-35
正根据由城市土地学会(ULI)和普华永道(PwC)一同出品的《2014年亚太区房地产市场新兴趋势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上海位列亚太地区房地产投资前景排行榜第二位,同时位列房地产开发前景排行榜第四。上海与东京,雅加达,马尼拉以及悉尼被评为五大最佳投资市场。投资转向二线市场是大趋势报告指出,2014年亚洲房地产投资基础稳健,主要市场的传统物业竞争激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浙江省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去年下半年以来逐月回暖的态势,土地开发、房地产投资、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等各项指标回升,市场运行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幅表现出不稳定性、房价涨幅有上升的趋势,区域之间市场发展不均衡加剧,短期性风险依旧存在。我们应如何看待我省房地产市场回暖的态势呢?  相似文献   

3.
《浙江房地产》2007,(3):24-25
今年以来,我省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去年下半年以来逐月回暖的态势,土地开发、房地产投资、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等各项指标回升,市场运行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幅表现出不稳定性、房价涨幅有上升的趋势,区域之间市场发展不均衡加剧,短期性风险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4.
今年一季度,重庆市房地产市场在土地市场总量控制下平稳运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商品房和存量房交易大幅上升,商品房空置进一步下降,投资型物业成为市场主卖点。主要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表现来看,无论是与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历史数据相比,还是与现阶段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比,房地产开发投资还处于低位。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加之资金充裕,房企投资意愿回升,预计土地购置、新开工面积等指标将进一步向好,开发投资景气度有望持续,未来增速还将继续加快。短期来看,资金充裕的开发商并无降价动力,而市场潜在需求仍然旺盛,供不应求的态势将支撑房价继续维持高位;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尽职审查工作在外国早已发展成一项专业工作。在日本,尽管房地产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迅速,但由于国外投资机构过去十多年持续在房地产市场投资,同时J-REIT市场的出现,使得物业并购工作更加频繁,房地产尽职审查成为物业投资并购活动的一个规范要求。目前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刚刚在新加坡、  相似文献   

7.
完善住房政策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加大土地的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近几年,是宏观经济发展的上行期,也是房地产业发展的高位平稳运行时期。在这样一个阶段,如何抓住机遇,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房地产业继续领跑宏观经济,又能保持房地产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是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当前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2003年全市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1%;200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202.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以投资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增加土地和房源供应是无法真正做到平抑房价的,只会为炒作者提供更多的可炒作产品,让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越吹越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和浙江省对房地产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宏观调控政策综合效应已凸现,全省房地产投资得到控制,投机得到遏制,自住消费成为市场主流,房价增幅回落至个位数。全省房地产市场转型调整加快,不断由投资市场向消费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不断由短期投资为主向长期投资为主、以土地盈利为主向以产品竞争力为主转变。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格局发生了明显的阶段『生变化,房地产市场竞争规律和价值规律作用不断发挥。去年9月后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但市场成交问题不容乐观,短期性风险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10.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呈现明显的反弹势头,当前增速已接近2003年宏观调控前的增长水平,房地产行业已经接近趋热区间的临界点,应警惕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过快、过热。国家统计局表示,应该采取包括完善住房保障、金融、土地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防止房地产开发投资过热。报告还建议,为从源头上防止开发商土地的炒卖和囤积,建议改进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业是与国民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行业,这从近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可见一斑。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史,每一轮的宏观调控,房地产业总是首当其冲,既是调控开始的产业对象,又是调控的重点对象。在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大背景下,可以说这次对经济领域实施宏观调控的开始也是以去年陆续出台的在信贷、土地等方面促进房地产市场规范化、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121号和18号文件为标志的。无论是投资领域还是消费领域,政策调整给房  相似文献   

12.
始于2003年下半年的宏观调控,针对局部地区出现的房地产投资增幅过大、土地供应过量、市场结构不尽合理、价格增长过快等现象,将土地政策上升到宏观调控的战略高度,全面开展了土地市场的治理整顿,不仅对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以及经济过热起到了显著作用,也带来了土地市场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一、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的内在关系 房地产行业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在多数场合,房地产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大体吻合,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通常包括繁荣(高涨)、危机、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本文根据不同周期阶段的市场特征,分析市场主体的决策动机,并依次比较在各个阶段FDI资金对房地产市场的不同影响(见表1)...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产市场》2010,(Z1):96-97
2009年以来,在经济刺激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大陆房地产市场提前结束调整而急剧升温,出现了投资和价格回升、成交量大幅增加、资金来源充裕等新情况、新变化。从发展趋势来看,尽管房地产市场今年仍面临调整,但宏观经济景气上升、居民收入增加、流动性充裕和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将使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5.
《湖南房地产》2007,(1):103-104
2006年湖南省房地产开发市场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明显减缓,由2005年的快速增长(33.7%)到2006年的平稳增长(21.7%)。房地产开发投资过快增长得到抑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初步实现。全年我省房地产市场呈现投资增长稳中有降,资金到位良好,供给整体平稳,需求升温等特点。但住宅销售均价涨幅依然较大,由2005年的1405元/平方米上涨到。2006年的165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7.8%。  相似文献   

16.
《浙江房地产》2006,(3):1-1
去年国家出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国八条”以来,我省按照“总量平衡、结构合理、价格稳定”的目标,坚持“稳定房价、加强保障”的方针,“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基本实现了“稳定房价,稳定供给需求,稳定消费预期和市场信心”的要求,保持了房地产市场相对比较稳定的发展态势。全省房地产投资陛和投机性购房得到控制和遏制,自住消费成为市场主流,房价增幅回落。房地产市场转型调整步伐加快,呈现出由投资市场向消费市场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由短期投资为主向长期投资为主转变、以土地盈利为主向以产品竞争力为主转变。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格局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房地产市场竞争规律和价值规律作用开始不断发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产市场》2011,(5):62-64
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结果显示,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逐步传导到土地市场,使得土地市场不断发展变化,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贾生华  聂冲 《浙江房地产》2006,(2):38-39,41
2005年以来,随着全国房价的过快上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空前地关注。为了平抑房价,短短几个月包括“国八条”在内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迅速出台。宏观调控的实施,给2005年杭州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些显著的变化: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有所回落、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有所缓解、商品住宅销售量及销售价格逐渐回暖、二手房抛售现象有所改观、住宅土地供应明显变缓以及投机性购房得到有效抑制等诸多突出特点,这些都是在以前被称为“杭州现象”的杭州房地产市场所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福州房地产市场在宏观经济持续发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政策措施调控得当的大背景下,进入了以市场为主导,以有效需求为依托,具有福州自身特点的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一)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福州房地产市场承接近年来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商品房销售均强势增长,呈现投资消费良性互动,市场供需总量平衡、发展态势良好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上海企业家》2005,(2):47-47
据中新社报道,摩根士丹利亚洲区首席经济师谢国忠日前在接受该社记专访时表示.现在,中国因过度投资热情导致市场供过于求的大局已定。中央政府先后采取了包括加息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但供过于求情况已经在一些并将在更多行业和市场出现。比如.汽车、钢铁和房地产,其中前两个行业已经出现供过于求.因为有建设周期.房地产倒可能相对晚些,但它的影响更重要.因为其中蕴藏的风险.不仅针对金融领域,而且会波及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