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今年以来,市国土房管局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认真做好房地产用地供应工作,3月31日公布了全市2013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计划供应各类建设用地2064公顷,其中住宅用地595公顷。同时抓好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执行,有序均衡供应房地产用地,住宅用地实际供应有较大增长。  相似文献   

2.
近8年来,全国住宅用地供应年均增长率为城镇人口增长率的3倍,理论上应能充分满足需求中央政府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不动摇,多部门纷纷响应,国土资源部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房地产用地供应,抑制地价异常波动。我们对2012年房地产用地供应和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以下分析。全国住宅用地供应总体平稳,年底供应量高峰属季节性波动。住宅用地供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从2008~2012年住宅用地供应月度数据看,上下半年供应总量大体在四六分成左右,而且每年年末达到  相似文献   

3.
《湖南房地产》2007,(1):101-102
一、2006年我省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情况分析 1、全年房地产用地供应情况分析房 地产用地供应总量有所减少。2006年全省房地产用地(包括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供应总量为2387.52公顷,比上年减少13.49%。其中,商服用地面积为642.94公顷,比上年减少24.48%;住宅用地面积为1744.58公顷,比上年减少8.58%。  相似文献   

4.
地市追踪     
正南京今年房地产用地供应800公顷4月1日,南京市国土局公布2014年度南京房地产用地供应计划:全市土地供应计划总量在4200公顷左右(溧水、高淳两区合计为500公顷),其中房地产开发用地800公顷(商品住宅500公顷,商服30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2300公顷左右,鼓励和引导利用存量建设用地1900公顷左右。主城及其他地区建设用地的供应量占20%。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供应管理机制创新有助于房地产建设。本文提出以下创新机制:变房地产建设用地招拍挂为建设项目招标、创建规划主导下的土地供应机制、创新房地产建设用地供应决策机制等五大方面。最后文章提出了做好房地产专项规划引导土地理性需求、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应比例建设保障性住房体系、加强现有建设用地管理,盘活闲置土地等五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产市场》2014,(4):22-23
正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房地产用地供应稳中有增。房地产供地同比持续增加总体情况:土地市场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供应总量增加,土地出让面积微降。2014年1~2月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7.83万公顷,同比增加8.7%。工矿仓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用地分别供应2.16万公顷、2.69万公顷和2.98万公顷,同比分别减少20.4%、增加14.7%和增加39.2%。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1月28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在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举行2014年度第一次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竟价仪式,出让成交6宗地。2013年广州市贯彻落实中央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策部署,加大经营性用地和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应,全市十区二县级市供应住宅用地6.49平方公里、商业服务业用地3.08平方公里,两类用地合计供应9.57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产市场》2013,(8):24-27
规模:土地供应总量27.75万公顷,同比增加3.6%,增速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价款:土地出让合同价款增幅达77.3%,其中,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款经历低谷后反弹明显,同比增幅超过90%。房地产:房地产用地供应量增加明显,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明显提速。重点城市:70个大中城市土地供应总量保持负增长,但房地产用地增长超过三成,增幅略低于全国水平。土地市场运行基本态势土地供应总量同比保持增长,但增速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下降趋势:重点城市供地总量持续负增长,但在稳定住房供求关系的政策导向下,房地产用地同比保持增加。土地供应总量绝对水平仍处于近年新高,但增幅持续下降。上半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27.75万公顷,同比增加3.6%,较2012全年回落23.8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产市场》2014,(10):24-25
正今年1~8月国有建设用地供应34.51万公顷,同比减少12.6%,供地总量降幅继续扩大。分类型看,房地产用地和住宅用地供应延续高位回调态势,同比继续下降,但与2012年同期相比仍增加一成以上;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用地跌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降幅较1~7月有所收窄。全国土地出让面积和成交价款同比双双下降,但房地产和工矿仓储用地出让均价仍保持同比微升态势。  相似文献   

10.
《国土经济》2013,(11):17-17
一、建设用地供应情况 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同比继续保持小幅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45.9万公顷,同比增长4.4%。从供地结构看,工矿仓储用地、房地产用地和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分别供应14.8万公顷、13.6万公顷和17.5万公顷,同比分别增长6.8%、31.3%和下降11.5%。三类用地占土地供应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2.2%、29.7%和38.1%。  相似文献   

11.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4号)精神,切实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监管工作,提高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近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上半年国土资源有关统计数据,房地产用地供应8.24万公顷,同比增长38.2%,增幅高于近五年同期水平。上半年,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款已高达1.7万亿元,增幅达77.3%,亦创历史新高,其中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款同比增幅高达90%。房地产用地供应的大幅增加,一方面出于以扩大土地供应抑制地价、房价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部分省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产市场》2014,(11):26-28
正土地出让量价同比双降,房地产用地供应逐季减量前三季度,全国土地出让面积和成交价款同比均有减少。其中,房地产用地供应节奏调整明显,逐季减量。土地市场呈持续调整态势土地供应总量降幅扩大。受宏观经济增速下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8.12万公顷,同比减少17.1%,降幅较上半年扩大11.6个百分点,近5年前三季度同期同比增速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近日在全国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上说,确保政府对建设用地的集中统一供应。在一个城市内,必须坚持土地利用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供地和统一管理。同一城市范围内的新增建设用地必须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征用、统一供应。市辖区及各类“园、区”的建设用地必须纳入市政府统一的供应渠道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私下签定圈地用地协议.  相似文献   

15.
《湖南房地产》2007,(4):35-35
省国土资源厅目前公布信息显示:2006年,我省房地产用地供应总量为238752公顷,同比减少13.49%。该厅分析认为,2007年,我省房地产用地供应总量将与2006年持平或略有上升,供应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开发商手中待开发的土地较多,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土地紧缺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产市场》2010,(Z2):14-14
4日前,国土资源部出台《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确保上述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严格控制大套型住房建设用地,严禁向别墅供地。《通知》要求,严格土地出让条件,出让方案中要增加房地产主管部门提出的住房销售价位、套数、套型面积等控制性要求,并写  相似文献   

17.
8月上旬,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公布了2012年度第二批商品住宅和商服用地拟供应地块信息。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对此称,为深入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管理和调控精神,进一步发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我们要提高计划完成率,切实抓好下半年住房用地供应计划落实工作,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供地任务,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加大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确保全年供地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8.
全年住房用地拟供应量超过去年实际供应量的2.35倍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拟供应量占比达77%土地供应量会根据市场情况适当做出调整,招拍挂制度正在完善中尽管国土资源部一再公开全国土地供应的相关数据,并于不久前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增强土地政策参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  相似文献   

19.
《国土经济》2014,(5):21-22
一.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 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同比小幅下降。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1.92万公顷,同比减少3.1%。工矿仓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用地供地量分别为3.43万公顷、4.04万公顷和4.45万公顷,同比分别减少20.9%、增加7.2%、增加5.9%。  相似文献   

20.
1月28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在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举行2014年度第一次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竞价仪式,出让成交6宗地。2013年广州市贯彻落实中央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策部署,加大经营性用地和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