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统筹城乡发展内涵介绍,结合重庆市为统筹城乡发展所做的土地改革探索,分析了重庆市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改革、"地票"制度建立及农村土地交易所创设、农民转市民农村集体土地退出与利用探索对于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重庆市在土地改革上的探索为确保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顺利推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改革要以充分保障农民权益为前提,土地改革的重点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2.
就城乡统筹发展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我谈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的土地管理法制建日趋完善.特别是近些年来,在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环境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确保土地资源的有序流转、公平竞争、利益合理分配,务必加强对土地资源实施公共管理,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仍然不完善、不成熟的广大农村。为了进一步科学统筹城乡土地资源,做到合理规划利用,从而实现城乡联动、科学发展,文章对我国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有利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和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也有利于预防土地腐败,促进社会和谐。在具体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的确权工作,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实行城乡土地同价同权,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并要有效地解决征收制度对农村土地市场秩序的威胁,进一步完善土地补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秦申 《上海房地》2014,(8):34-37
改革开放以来,旧区改造始终依托于土地制度改革持续大规模推进.加快了城市土地外延式扩张.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更加注重土地使用管理内涵式发展,为旧区改造和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了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城乡二元结构。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是影响我国发展的最重要的体制性障碍。城乡二元结构主要包括二元户籍制度、二元土地制度、二元社保制度,甚至还有二元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电价制度等。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存在,造成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形成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很大弊端。比如,二元户籍制度人为地限制了人口自由流动;二元土地制度导致同地不同权,土地资源配置低效;二元社保医疗造成城乡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和医疗福利等严重不均衡。所以《决定》明确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这是一个很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7.
已经实行工业化的国家在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时,基本上都实行了适度向农村、农民倾斜的正向制度安排,有效地促进了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我国也有一系列与城乡发展相关的制度安排,但却是一种与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不相适应的逆向制度安排,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因此,需借鉴国外城乡统筹发展的成功经验,打破这一逆向制度安排,实现城乡一体化制度的再选择。其具体措施是:改革现行户籍制度,统筹城乡居民迁徙权;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促进农民就业;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土地流转权益;拓宽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优化城乡土地利用对于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区域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现行城乡土地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唐山市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唐山市城乡土地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     
《国土经济》2011,(12):5-7
中国国土资源部:大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2011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11月19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表示,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对新形势,要着力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大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土地资源作为经济发展活动的载体,其优化配置是促进城乡关系进一步融合的关键纽带。通过成渝地区土地资源配置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配置对城乡融合发展特别是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土地资源配置对城乡社会融合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农用地边际收益的提高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非农用地边际收益的增加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较小的抑制作用;在政府干预下,土地资源配置、农用地边际收益和非农用地边际收益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作用明显缩小。在城乡融合发展和土地资源约束日益加大的新形势下,提高土地市场化配置,增加农用地边际收益,是切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导刊》2014,(5):19-19
(本刊讯 通讯员 穗房宣)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内容之一。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健全国士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指明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的土地市场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土地市场实行统入统出,政府统一征地制度、土地储备制度保障了政府统一掌握建设用地资源,有效发挥了土地的宏观调控作用。农村土地市场只对乡镇企业开放,与城镇土地市场处于隔离状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征地制度,经营性用地退出征地范围,  相似文献   

13.
陈晓娣  常焕焕  郭永生 《价值工程》2012,31(13):109-110
改革开放初期,基于对现实国情的考量,我国城乡土地市场实行了不同的管理体制,进而形成了二元土地制度格局。文章从土地市场改革的历程入手,分析造成土地市场二元分裂的原因,再将对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危害进行了深度剖析,最后提出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最近,徐绍史部长在成都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研讨会上指出:我们面临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涉及面广、关联性强,必须在关系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改革的任务相当艰巨,改革的征途并不平坦,改革的目标也不会一蹴而就,改革中还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共同探索、共同求证。推进统筹城乡土地制度管理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创新,突破改革重点,把握关键环节,注重依法规范,尊重农民意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及其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工作重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路径依赖和制度规模效应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实行制度变迁,具体而言要基于城乡公民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迁移自由权利、教育权利、社会保障权利、土地财产权利,加强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改革涉及领域更宽,利益关系更复杂,任务更艰巨。必须着眼于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通过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经济制度体系。本报告着重对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发育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经营关系要长久不变。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合理安排和调控城乡用地布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尽快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加强土地整理工作,支持和指导重庆创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承包方之间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相似文献   

18.
2010年9月28日,由重庆市国土房管局主办,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学会与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院共同承办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礼堂酒店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郧文聚副主任以及国土资源部科技司、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有关专家,全国12个省市规划院、重庆市内土地规划专家学者与会并作了会议交流。  相似文献   

19.
以所有制性质屏蔽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制度障碍有可能被打破,实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价、同权,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了政策空间我国土地制度、土地市场、土地法律体系的二元格局,在过去的30年里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加强化了。从上世纪80年代的几个中央一号文件一直到去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国家  相似文献   

20.
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和土地资源使用的效率。近年来,培育和完善农村土地市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中国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农村土地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也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