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楼市新政出台后,房地产界“动作连连,震动不小”。但各种迹象表明,房价并未受到实质影响,开发商“见招拆招”应对新政;炒房者伺机观望,再以“不变应万变”,于是,当“房产税”跃入人们视线里,即被视为治理房地产长久之策,被推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3.
细数2003年来的楼市调控政策,可以发现,这些曾被寄予厚望的调控政策出台之后旋即陷入尴尬境地,楼价在“上涨-调控-再上涨-再调控”的恶性循环中不断推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政府既希望通过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应以及鼓励“自住和改善型”需求来促进行业的持续景气,从而维持庞大投资量,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整体经济; 相似文献
4.
5.
正当楼市回暖、销售旺季来临之际,国庆前国家出台了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上海10月7日公布的楼市新政细则中更提到要按"住房销售价格确定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二次调控"这只等了半年的靴子到底有多大力度,房产税这把达摩克利斯剑会不会真的掉下来? 相似文献
6.
自政府对楼市进行调控、实施房贷新政后,楼市急剧上涨现象有所降温,很多地方还出现房价下跌的情况,以致有不少人认为房价出现拐点,虽然大家对拐点的讨论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相比以往历次调控而言,此番楼市调控,对投机炒作者的打击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 相似文献
7.
种种数据表明,已经出台两个多月的楼市调控新政已经初显成效,但效果仍需继续巩固。业内专家认为,地产调控已经进入持久战阶段,很多问题并非一次调控所能解决,关键应进行土地政策、经济结构调整等深层次改革。 相似文献
8.
9.
10.
巴克莱银行最近发布报告指出:房地产市场崩溃的可能先兆包括“金融市场风险态度急剧转变”“一家大型房地产开发商或大型金融机构破产”以及“政府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出现政策失误”。 相似文献
11.
2007年8月份以来,紧缩银根成为各地银行一场自发的“集体行动”:在北京。银监局要求辖内银行业审慎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在上海,多套房按揭贷款收紧。多家银行提高了两套以上住房贷款的申请门槛;在浙江,建设银行暂停二手房按揭贷款,多家银行已冻结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以限购、限价、限贷为主要特征的“限”字系列调控措施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但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出现“量价齐跌”现象,而是整体表现出“量跌价稳”的走势,市场预期正在冲破楼市调控所形成的僵持局面。事实上,作为限购重点城市的上海,楼市观望在逐步松动,而一些非限购城市的楼市则一直受到投资资金的追捧。无论是季度走势,还是短期成交数据, 相似文献
13.
2013年5月13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在里昂证券2013年中国投资论坛上表示,内地的楼市调控政策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预料政府会在年底前放松楼市调控。李稻葵认为, 相似文献
14.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2005年已经开跌的城市,2006年应该不会止跌回升,而那些房价畸高的城市,譬如房价收入比超过12:1的城市,2005年虽然没有下跌,但如果成交量已经极度萎缩,那么,2006年的某个时候,也极有可能转涨为跌。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房地产屡调屡涨,备受诟病。但是,无论调控的实际结果如何,每年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多少还是起到了一点望梅止渴的效果。然而,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很少提及有关商品房和房地产调控的话题,举世关注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没提,2013年12月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没有明确提到商品房和房地产调控工作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2005年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 的一份公告牵动了千百万普通购房者 的心。在公告中,央行宣布次日起调整 个人住房贷款优惠利率:5年以上长期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最低上调0.2个百分 点。这是继去年10月28日央行"9年 来首度加息"之后,又一次使用利率杠 杆调控经济。只不过上一次是同步上 调存贷款利率,而这一次仅仅调高了 房贷利率。 相似文献
18.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国房地产的多舛命运不外乎如此。
从国务院的“23号文”到“18号文”,从央行的“121号文”到银监局的“212号文”,从“七部委新政”到”九部委细则”……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地产调控依旧处于“马拉松”状态,疲累不堪,没有结束的“哨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