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帅 《经济月刊》2009,(5):28-30
医改三年内要抓好五项改革: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际上,对于百姓来说,这一系列的变化将带来的实惠无非有四个:一是平时少得病;二是得病有保障;三是看病更方便;四是治病少花钱。  相似文献   

2.
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发布实施.在我看来,这个<决定>中涉及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方面的核心规则有四项:一是扩大覆盖范围,二是做实个人账户,三是改革计发办法,四是建立调整机制.这些规则指出了下一步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基本方向,同时其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认真讨论.  相似文献   

3.
医改三年内要抓好五项改革: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相似文献   

4.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实行退休金制度,这对于保障退休人员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出台之后,近几年五个试点省市进展一直非常缓慢。如何解决改革中所遇到的难点,切实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鉴于此,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制度沿革和改革现状,重点研究了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面临的难点问题,并在借鉴国外政府雇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本文的主要政策建议:一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应与行政机关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并同步改革;二是按照"基本养老保险加职业年金"方式完善现行试点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三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就是切实做好"中人"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债务弥补方案;四是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带来的财政负担要有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5.
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来,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已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上海自贸试验区基本制度框架确立阶段,上海自贸试验区基本制度框架完善和制度创新快速推进阶段,推广政策试验经验和开展对比性制度创新试验阶段.在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创新成果.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试验之所以能够不断深入,主要在于其有效的推进机制.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关键动力源;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需要各个方面积极参与,汇聚起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是一个法律法规改革和构建的过程,重大改革必须坚持法律法规改革先行、立法引领、于法有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富强"对应于经济,"民主"对应于政治,"文明"对应于文化, "和谐"对应于社会.这一表述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中国未来的目标和愿景. 目标既已定,问题是如何达到这些目标.达到这些目标的基本途径无非是发展.而促进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三:一是制度改革;二是要素投入;三是分工深化.其中,制度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关键途径.因此,中国的未来系于改革.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我国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关系,探讨三个主体的行为和策略选择特征,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本质上是通过宏观层次的"选择"和微观层次的"突变"而逐步达成进化博弈均衡的动态过程.为了顺利推进我国农地制度改革,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同时兼顾三个主体的利益;保证宏观"选择"机制的健全;鼓励微观层次的"突变".  相似文献   

8.
进入2007年,全面制度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如何有策略地选择改革新阶段的基本目标,如何确定新阶段改革的重点任务,已成为顺利推进全面制度创新的重要前提。本文首先描述了改革新阶段的两大基本目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同时提出: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深化以破除垄断和要素市场化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要加快推进以公共服务体制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形成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相互促进;要全面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主线的农村综合改革,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城市化发展现状与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永欢  樊胜岳 《经济地理》2004,24(5):609-613
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文章基于对甘肃省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基本判断,指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积极推进城市化的战略意义。在简要分析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的基础之上,提出甘肃省推进城市化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一是改革传统的户籍制度。推行信息化管理;二是完善现行的土地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建立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的产业集群和政策环境:四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部委声音财政部:十一五将推进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推进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督促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生产成本或服务价格,实现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社会成本企业化。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三个方面推进开展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改革。一是进一步明确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使之成为我国污染物排放管理的基本原则。二是在“总量控制”前提下,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探索政府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改变目前企业随意排污、不…  相似文献   

11.
周健 《经济研究导刊》2010,(15):212-214
上海市M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及其成效包括:"一门式"服务升华"顾客理念",清理审批事项推动"政府解制",改进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机制.M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的难点问题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与形势任务的要求相比仍显不足,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推进较慢,行政审批监管存在薄弱环节.进一步推进M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具体建议包括:创新政府文化,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供思想根基;集中审批权,提升服务能级;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行政审批信息化水平,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哈维·罗森的<财政学>的研究对象超越传统财政学,成为公共财政学或公共经济学;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共财政的研究对象之一.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构建公共财政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改革政府预算制度;建立"纳税人"制度.  相似文献   

1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重新认知与理论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但关于市民化改革的基本认识存在简单化、笼统化和片面化的倾向,尚缺乏从改革全局视野和实践操作层面针对市民化改革的实践认知与理论思辨.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市民化改革进行了研究:一是在改革全局中定位市民化改革;二是从过程视角认知市民化本质;三是基于中国式转轨逻辑的市民化路径选择;四是基于渐进路径的市民化成本再认知.通过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讨论,本文试图为市民化改革廓清一个相对清晰的研究脉络和对话语境,为更深入的市民化政策实践和理论思辨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2月28日,2016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部署了2016年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八大重点任务. 一、继续深化改革攻坚 一是深化综合交通运输改革,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二是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三是继续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四是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推进竞争性领域环节价格改革,深化港口收费改革,落实《港口收费计费办法》,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五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化出租汽车改革,选取有代表性的城市开展试点,创新对互联网平台新兴服务业态监管的模式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促进城镇化跨越发展。理论与实践证明:加快推进广西城镇化跨越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必然选择;是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创造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是缩小城乡差别、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对促进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从广西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入手,通过对国内外财政促进城镇化建设的经验进行归纳,并结合广西实际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广西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政策措施:一是以推进城镇规划为基础,提高城镇化建设投资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二是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调整和完善城乡财政政策制度;三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和完善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四是以强化管理为支撑,构建科学严密的财政城镇化建设资金监管制度;五是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六是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促进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现代化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反思得出两点认识: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只是科学技术问题,也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相联系。二是已经历的几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目标设定单一化,没有从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和发展现代农业相统一的要求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与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关系;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与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关系;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与农民在生产中主体地位的关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解决好两大问题: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调动农民积极性;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规模经营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7.
农民增收的制度约束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制度性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农民组织的缺失、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由此建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联产承包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现有的不足等方面。要对现有制度进行“矫正”:一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二是以户籍制度的改革为突破口来推进一系列的改革;三是推进农村地权改革提高土地经营的规模,四是实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一、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应当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2003年以来,福建省在推进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在林权配套改革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基本完成了林权明晰任务;二是在林业投融资改革上取得突破,开展了林权证抵押贷款,实现了产权交易,将森林资源变成了活的资产;三是林业合作组织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较大发展,组建了家庭林场、股份制林场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了各类营销协会、科技服务组织、资源评估中心和伐区设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四是在规范森林资源流转上取得突破,促进了林业生产要素的规范、有序流转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盘活了森林资源.林改后,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出现了"争山争苗"造林的喜人现象,林业得到了发展,林农生活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9.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2014—2023年间围绕制度建设这一主线,全面深化改革经历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三个重点不同的时段,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历史性制度建设成果。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明确目标的改革、高位推进的改革、整体设计的改革、制度建设与制度运行并重的改革,正是这些特征推动了改革进程中的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也为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制度始终关乎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按照建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四个节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曲折而艰辛的萌芽、探索、改革与深化改革四个阶段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建党百年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逻辑包括始终贯彻以农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渐进式推进、实现土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重视土地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结合.而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协调整体推进、改革重心从以所有权为中心转向利用权为中心、土地功能从注重生存保障转向发挥财产功能、土地制度改革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农村土地制度探索与改革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仍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稳定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