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志鹏 《商》2013,(16):372-372,333
在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使我们不得不去深思我们人类的行为。当今争论最大的就是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之争是不可避免的,研究清楚这两个主义,对于我们解决环境问题,为人类找到一条合适的出路是有很大意义的,当然这也是最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2.
游凤娟 《商》2013,(15):390-390
随着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全球气候开始变暖,这是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面l豳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为应对这一挑战,“低碳生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科技突飞猛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人类也正面临人口的急剧增长、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原始人类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居住于洞穴之中,随着人类活动领域扩大,人类学会在地面搭盖,用以遮日避雨,这搭盖过程就是建筑施工。进而,为抵御风寒与猛兽,搭盖又有了四周围护(墙),这就出现了原始的房与屋。  相似文献   

4.
原油本身没有意义,它的意义在于被人类发现、开发和利用,人类这种行为本身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当原油这一有限资源被透支再加上人类无限的贪念,同时又被货币标签后就自然而然的从有限资源演变成了商品、筹码和工具。人们开始通过各种“高智商”行为对其“掠夺”和“利用”,即使在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些行为是在对赖以生存的星球进行恶意透支后,这种行为还在继续,对人类来说是不是一种无奈的致命错误?而支持这一行为的最大原因还是二个字——“贪婪”!  相似文献   

5.
王文正 《浙商》2011,(15):108-108
无疑,“ILOVEYOU”是李书福找到的第一种人类表达情感的共同方式,而这一次,他找到了音乐,这一人类共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时空限制     
刘强 《中国汽车市场》2013,(25):6-M0001
毋庸置疑,在这个宇宙中.人类的最大限制来自时间和空间。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限制会交融在一起,让人类受尽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  相似文献   

7.
李小飞 《消费导刊》2014,(7):166-166
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的存在,但这也不意味着人类中心主义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本文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进行简单地梳理,力求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有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后,两样技术深刻的更改了人们的生活,这两样分别是互联网和手机通讯。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不再是一个高深、新鲜的事物,而是为人类日常生活提供便捷服务的工具,伴随着人类越来越高的要求,网络新技术的更新速度令人目不暇接,因此这篇文章试图探讨一些网络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石伶俐 《商界领袖》2003,(10):34-37
微软一起为人类做着巨大的贡献,一边成了人类的公敌;另一个IT巨无霸IBM却享受着种种赞美,俨然成了人类最好的朋友。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0.
纵观历史,人类之间的财富掠夺、社会的文明仿佛都由一种叫做“黄金”的贵金属而起,财富掠夺的历史是残忍和血腥的,这是随着人类“私有观念”的形成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资源和气候危机,可能会第一次让人类转变一种观念: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增长必然是同步的。相反,人类应该重新回归到对资源有限性的思考上。所有的领导企业都无法忽视这一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其实在科学上是可以走到一起的。因为在科技进步的牵动下,全世界的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就导致了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每年消耗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碳这三大能源物资的总量已达15亿吨,其中1/3以上提供给了全球数以百亿计的动力机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发明了机械,机械的使用造福了人类。  相似文献   

13.
范素平 《商业科技》2009,(28):53-53
能源和气候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两大危机,而这两方面都与高碳排放有关,高碳的排放对地球环境产生严重破坏。为造福当代,优化人类生活环境,我们必须倡导低碳经济。城市居民生活中碳足迹及危害严重,如何减少碳排量不容忽视。加大宣传,提高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倡议在日常生活中过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一则关于“狮子和羚羊”的寓言,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演绎得淋漓尽致。在狮子与羚羊的生死争斗中,双方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抵御能力和应变能力,才不会成为“失败者”,最终得以生存下来。这给了人们很多的启迪,因为在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中,残酷的市场竞争又何尝不是如此!优胜劣汰这一自然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市场法则。  相似文献   

15.
6月 26日是人类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来自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消息说,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已绘制完毕并向全世界公布。   据悉,“工作框架图”的质量与数量大大超出了预期,不仅覆盖了 97%的基因组,而且 85%的基因组序列已经被组装起来。这为研究人类遗传物质多态性提供了资料。值得一提的是, 50%以上的序列接近完成图标准, 20%的序列已经达到完成图标准,已有数千个基因被确定,数十个致病基因被定位。科学家认为,这为到 2001年 6月完成所有测序工作奠定了基础。   人类基因组约含 6万到 10万个基因,由约 30亿个碱基对…  相似文献   

16.
低碳城市建设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反常的气候变化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灾害。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近代人类推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观念,过多地使用化石(高碳)能源所造成的结果。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目标,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生态,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这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闻华 《商》2014,(10):271-271
语言自诞生以来,其演变过程和人类认知过程同步,深刻受到认知规律的影响。其中理想化认知模式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成了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从人类历史来看,无论是科学发现还是技术革新,许多科学理论和新概念本身都是受这一模式的影响。本文以理想化认知模式入手,以科技语言为研究载体,探寻中英两种语言如何受各自理想化认知模式的影响,从而在科学领域表征上的异同,找到其中差异的规律和特点,为提高科技翻译效率和准确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21世纪国际经贸与环境发展的三大趋势 从斯德哥尔摩到约翰内斯堡,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人类整整走了30年,这30年,是为类历史上不平凡的30年,是人类理性又一次觉醒和复苏的30年,是人类文明走向绿色文明的30年。目前,绿色浪潮席卷全球,已经并继续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9.
粮食价格──一个恒久的话题蒋勇军,李强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从古到今,从上到下,无不受到人们的重视。"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语人人皆知,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无所不能的人类似乎可以制造出所能想象到的任何东西,然而能够使人活着...  相似文献   

20.
从对四部相同题材小说、影视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两性争战之所以历史久远、旷日持久,其根源在于人类本性中的占有欲和统治欲,这是一种动物式的本能。人类的理性在许多方面抑制了人类的动物性。然而虽抑制却未根绝。我们对历史上一切争取解放的呼声包括女权主义的呼声都有重新审视的必要。事实证明,任何一种性别对另一种性别的压制都不能达到人类自身的解放。人类要平息两性纷争,就必须克服本性中的自私和贪欲,实现两性之间的平等互助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