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做大做强"都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大"和"强"是对比"量"和"质"的关系,到底是先追求"质",还是先追求"量"?企业应该是先做大还是先做强?对于这个问题,理论界一致的公认是:企业应该先做强,后做大,大而不强是虚胖,虚胖的  相似文献   

2.
执著就是     
在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盲目的多元华冲动下,只能在现实中碰一鼻子灰。多元还是专业,或者说先做大还是先做强,一直是中国企业的艰难选择,当然也包括中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的话很精到,苔花虽没有牡丹的绚烂,但也要严谨正式地盛放一回。再小的事业也要用心去经营,去运作。毋庸质疑,全能冠军固然耀眼,单项冠军同样风光荣耀。单项未必意味着僵化守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先介绍了"互联网+物流"的概念与企业应用情况,及长沙市小微电商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互联网+物流"下的长沙市小微电商企业发展环境与趋势做了SWOT分析。最后提出"互联网+物流"技术推广下的长沙市小微电商企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牛勇平 《江苏商论》2010,(8):150-152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的是产权问题、治理结构问题和权力继任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解决。创业期和成长期的家族企业应选择的以下三种主要成长模式:家族企业在要素构成层面的"泛家族化"、企业在治理机制层面的"家族行为企业化"、企业在产权状态层面的"家族(核心)资本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5.
嵌入全球价值链是否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更好选择是当前颇具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一个话题。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结合倾向评分匹配对该问题做了较为细致的解答,以期为中国企业走出"价值洼地",进而实现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供微观经验指导。结果显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确会使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生"溢价",并且,该效应在时间上存在延续性,在程度上具有渐进性,但这种提升作用很有可能仅是企业通过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管理模式等非技术性创新因素简单"改进"劳动生产效率而非以技术性创新因素实质提升资本生产效率以及深化资本的结果;不同嵌入路径下企业生产率的获得情况存在差异,其中,先出口然后再以中间品进口进一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所获得的生产率收益最大;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单单局限于事后,亦同样存在于事前,这可能与其在嵌入之前所做的筹备工作有关。  相似文献   

6.
周勇 《上海商业》2012,(11):16-17
过去三十年,中国零售业主要围绕"规模"与"管理"两个目标交替发展。按照"小规模与大规模"、"粗放型与精细化"两个维度,可以把中国的零售企业大致分为四类:LF型、SF型、SE型和LE型。2001年商务部出台中国流通20强以后,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推动下,引发了一场持续几年的有关"做大"与"做强"讨论,达成了一些套话式的共识,如"先做强后做大"、"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500强里唯一活到200多岁的老寿星,杜邦基业长青的秘密在于——它一直将做企业等同于做人《商务周刊》:马克思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是血淋淋的。对于企业来说,先做一家"坏公司"完成原始积累再回馈社  相似文献   

8.
海底捞火锅如今是家喻户晓的中餐火锅品牌,近几年更是发展迅速,快速扩张的背后需要强大的资金保证和支持,在餐饮企业上市难的背景下,海底捞选择"曲线上市"的策略,使母公司顺利上市。通过介绍海底捞集团的业务发展过程和面临上市难的问题,阐述了海底捞选择先将其关联子企业上市,再将其主体公司在港交所上市,这种"曲线上市"的原因和具体上市全过程。为使企业上市成功,"曲线上市"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不要盲目做大、盲目扩张,先争取在局部或某几个点上做好做强,形成区域优势,在一个区域变成绝对老大。如果中国能够多一些这样的强势企业,即便外来的势力如何强大,又奈"本土企业"何?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直接的产品、技术等"硬性"的竞争转向间接的文化、理念等"软性"的竞争,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选择中的影响越来越大。黑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的企业文化根基不牢,体系不健全,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要想使黑龙江省的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必须按照企业文化塑造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1.
"人走我不走,杀出新血路。"这是叶茂中这厮想提醒企业的一句话。企业的生存首先是市场和竞争对手的选择,然后是营销思维的选择。一旦选定了市场和竞争对手,那么就必须在营销思维上和竞争对手"反着走"。不是试图做得比竞争对手好,而是要区别于它。大企业  相似文献   

12.
朱志砺 《大经贸》2011,(4):13-13
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有十几年历史了.总的来说,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先出去"做海外投资,已经是国内大中型企业的必修课了. 海外投资,从形式上说,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对国外已经存续的企业收购兼并,另一类是投资方到东道国去新建一个企业.习惯上,我们把新建企业叫做"绿地投资",意思是...  相似文献   

13.
谭旭红  李笑洁 《商业研究》2004,(12):150-151
西方规范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融资顺序是先内部融资后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首先是股权融资,然后才是债务融资,这是由股票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原因决定的。因此,解决办法是要进行产权改革,将国家股退出股票市场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不要盲目做大、盲目扩张,先争取在局部或某几个点上做好做强,形成区域优势,在一个区域变成绝对老大。如果中国能够多一些这样的强势企业,即便外来的势力如何强大,又奈"本土企业"何?  相似文献   

15.
"跟单员不仅要把控生产前期的预算和生产过程的品质监控,还要严格检验后期产品质量。只有十分透彻地了解这个产品,你才有条件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贸跟单员"有句话说得好:要做总经理,先做跟单员。可见,外贸跟单员在企业外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什么是跟单员?暂且引用一下书面化的定义:外贸跟单员是指进出口贸易合同签订后,对贸易合同订单下的货物,在原料采购、生产  相似文献   

16.
《商务周刊》2009,(5):69-71
《商务周刊》据说您离开联想移动时,是在戴尔、惠普、方正、海尔四家PC企业之间选择了方正科技,为什么您做出这样的选择?蓝烨:先更正一下,当初我是在戴尔和方正之间做选择,惠普和海尔真没有谈过,都是外界传言。其实选择是从怎样适合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反正各有利弊。从平台来看,戴尔是规模很大的企业,  相似文献   

17.
童士豪  李默涵 《创业家》2012,(12):124-128
启明创投童士豪对那些有可能做大的企业最感兴趣。他为何看中凡客、小米?为何错过去哪儿、YY?过去的五年,我投资了13家企业,第14个正在进行。我们习惯投早期,投的时候,大部分企业都不到五十个人。我的习惯是先想清楚方向,该做什么,再去做,不是急忙跟风。选好正要起飞的市场是第一,也是最重要的选择。此外,我们对于自己和其他用户会喜欢用(被投企业)的产品,就算它没有收  相似文献   

18.
借助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熟的市场机制及其跨国企业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自己的企业,还是先在像"金砖四国"这样的市场上做大,进而拥有相关市场上的话语权,这对于正在国际化征途中急行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先动优势     
在互联网热度最高的1997—2000年上半年,无论是在线零售、搜索引擎、门户网站,还是其他与网络相关的企业,奉行"先入行,先掘金"的比比皆是。人们普遍相信,"先开枪,再瞄准"是最明智的选择——具体干什么都无所谓,只要抢在别人前面就能赚钱。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中央企业"走出去"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将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里生存发展,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打造竞争力,是中央企业持续发展、做强做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