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金属在黄河中游输送和迁移的水质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进行了有毒物重金属铅等在黄河中游天然河道中的输送和迁移的水质模拟研究,重点研究了大量泥沙对其运动和归宿影响及水质模型的率定和检验方法,完成了重金属在不同水情期,不同含沙量,泥沙不同冲,淤格局,不同流量下的水质模拟,模拟结果与水体实际监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以黄河原水为介质,以11种多环芳烃作为受试化学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水样中的多环芳烃生物降解过程,测得生物降解半数时间(T50),用专业软件计算11种多环芳烃的分子结构描述符,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生物降解半数时间与分子结构描述符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半数时间与其分子量、最低空轨道能量和偶极矩相关;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在黄河水中的QsBR模型为lg T50=-0.505+0.014Mw+0.217 |ELUMO|+0.926μ.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不断深入,POPs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解决POPs对水环境污染的过程中,水质数学模型已逐渐成为重要工具.根据POPs的迁移转化行为,初步选择了几种水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选择WASP7水质模型,对黄河内蒙古段POPs迁移转化规律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4.
黄河兰州段污染物经济损失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河兰州段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环境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和研究方法选取适当模型与参数,确定黄河兰州段排污收费基准值为0.84元/t,等于污染物治理费用和水污染损失值之和。构建环境经济与污染物总量的关联指标体系,为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中成本核算、交易价格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河水体中泥沙与污染物迁移转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永  周艳丽  李群  姜胜利 《人民黄河》2006,28(11):28-29,32
黄河泥沙对水质有着显著的影响,给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带来一系列不同手其他河流的特有的问题和困难。在黄河多沙水体监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水体中重金属、耗氧有机物、有毒有机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等的迁移、转化和归宿。科学研究黄河水环境问题,必须结合水环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水化学和水利工程科学(主要是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等多门学科,充分研究黄河泥沙的特点、理化特性和黄河泥沙与污染物问的作用,确立科学系统的多沙水体前处理方法和豁测技术.才能对黄河水质污染状况作出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从数学特性角度分类,河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模型可分为确定与非确定性模型,并正经历着由确定性模型向非确定性模型发展的转变。从确定与非确定性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河流水质模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着重介绍了WASP、QUAL、RMA4等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灰箱模型、神经网络算法等非确定性模型的原理及其在国内的应用。针对河流中某个特定污染体系(如底泥、潜流带)或某类污染物(如重金属、石油类、营养物质等)的迁移转化模型也有大量研究成果。河流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是模糊数学和不确定性分析技术的应用,与人工神经网络和GIS的结合,状态变量和组分数量的增加,以及三维数学模型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杰  张国珍 《人民黄河》2008,30(5):41-42
对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结合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了黄河兰州段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显示:大肠菌群、挥发酚、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总磷严重超标.为寻找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建立了环境容量模型,从而确定各类污染物的环境容量.计算结果显示,酚的允许环境容量已接近于零,油类污染物已超过承载力,因此应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8.
黄廷林  任磊 《水利学报》2004,35(10):0125-0128
本文建立了一维河流石油类污染物“解吸为主”的动态水质模型。模型方程中考虑了河流悬移质、推移质泥沙和底泥与石油类之间发生的吸附\解吸的动态过程,以及河流弥散作用对石油类污染物在多沙河流中迁移的影响。模型还考虑了底泥解吸与泥沙解析在速率上的差别,使模型更加精确实用。运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得了模型方程法的解析解。用室内烧杯试验的方法确定出了研究区域内的污染底泥解吸常数kdw;结合室内水槽动态试验,对解吸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一维多沙河流污染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解吸过程。  相似文献   

9.
挟沙水流中石油类污染物输移转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维数学模型模拟了挟沙水流中石油类污染物输移转化现象。在所使用的数学模型中引入了基于固-液两相流基本守恒关系得到的吸附态、溶解态污染物输移转化方程,用以反映泥沙运动、河床冲淤与污染物输移转化的强耦合过程。文中对水槽及天然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输移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本文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泥沙运动、河床冲淤对污染输移的影响,可用于挟沙水流中石油类污染物输移转化的模拟。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泄漏的石油类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一直是环境水力学研究的难点.根据石油类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征,针对其在水体中不同阶段的运动动力学特征,分别从油膜在水体表层的扩展迁移过程、水体表层油膜的风化过程、油膜污染物向下层水体的扩散过程、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物理试验、常用溢油...  相似文献   

11.
黄河河口水沙运动的二维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针对黄河河口河道水沙潮波的特点,从水流连续方程、运动方程,泥沙运动方程出发,补充了潮流挟沙能力的计算公式,建立了黄河河道河口二维数学模型。以1982年实测资料,从潮位过程、流速大小和方向及海底冲淤变形等方面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典型水沙条件下黄河河口泥沙运动规律的模拟研究。其结果揭示了黄河河口清水沟所处海域的潮流潮汐特性和泥沙输移规律。这些成果与实测资料以及卫星遥感分析结果一致,进一步表明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论黄河干支流悬移质粒径与含沙量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干支流资料表明,河流中悬移质泥沙粗细的变化既有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变粗的,也有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变细的。本文分析了黄河干支流泥沙粒径与含沙量关系的不同资料,提出了较大含沙量情况下泥沙粒径与含沙量的统计关系,解析和讨论了所推导出的悬移质泥沙粒径与含沙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黄河口海洋动力特性与泥沙的输移扩散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首先对黄河口潮流、余流、风暴潮等海洋动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黄河口泥沙的输移方向与数量,指出黄河口的泥沙在洪枯季节综合的结果是向东北方向扩散,在目前河口海洋动力条件下,有大约40%的泥沙输往深海.本文还提出了选择最佳河口流路入海方向,充分利用河口海洋动力,提高海流输沙量,稳定河口流路的河口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黄河河口潮流和泥沙淤积过程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东风  张红武  钟德钰  吕志咏 《水利学报》2004,35(11):0074-0080
用有限元方法对黄河河口海域的潮流海洋动力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通过对典型时刻河口潮流流速矢量图和流速等值线分布图的分析计算,验证了黄河河口门外以及渤海湾和莱州湾交界点存在的两个高流速场;通过入海泥沙淤积厚度等值线平面分布及其变化过程、淤积厚度沿入海流路纵向的变化过程和海底典型高等线+1m,0m和-1m变化过程对河口海岸冲淤、海底变形过程进行了动态跟踪模拟和分析,所得结果与实测资料和遥感解译图像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冲积河流系统中,水流在不规则床面上产生的漩涡对泥沙悬浮效率影响很大.基于漩涡流的运动特征及床面形态控制数m,本文研究了水流阻力与床面形态运动之间的关系.同时,在Bagnold泥沙悬浮效率(η_(sl))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床沙质输沙能力公式,对其中的η_(sl)C_*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的η_(sl)C_*与1/m的关系,能够反映床面形态由低能态到高能态区的发展过程.研究提出的输沙公式,经黄河下游调水调沙试验等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特别是相对平衡条件下的实测值吻合较好.在输沙能力公式研究中引入反映床面形态控制参数是一种新的尝试,该方法在研究中显示出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黄河调水调沙对河口及其三角洲的影响和评价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分析了黄河调水调沙运用期进入河口的水沙条件,然后从三个方面包括防洪形势、生态环境变化、岸线变迁等,对黄河调水调沙运用对河口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概括总结,文章最后指出:调水调沙作为河流治理最具生命力的举措和发展方向,如何发挥其更有效的作用,应切实注意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①调水调沙运用应注意解决多目标、多效应的协调和实现;②在进行调水调沙运用时,还应着力塑造相对有利的包括河床边界条件在内的其它相关条件;③应着力加强水文水情和河床演变趋势预报工作,科学决策调水调沙运用的时机和方式;④应科学对待调水调沙运用进入河口的泥沙问题。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全沙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正交坐标系下,建立了能较好拟合长江口边界的平面二维潮流和全沙数学模型。应用1996年洪、枯两季大、中、小潮水文泥沙资料和1995年、1996年地形及8310和8615台风暴潮引起的南北槽淤积资料,对长江口的潮位、流速、流向、含沙量特别是南北槽的地形变化和航道回淤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全沙数学模型较好地复演了长江口流场、含沙量场和地形变化。  相似文献   

18.
黄河源头地区泥沙来源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为吞吐湖泊,是黄河源头二大主要湖泊。扎陵湖、鄂陵湖等众多的湖泊的滞洪拦沙,使大量泥沙淤积在湖泊中,黄河源头控制站黄河沿站实测输沙量、含沙量、输沙模数也难以全面反映整个黄河源头产沙状况。在统计分析黄河沿站实测输沙量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黄河源头泥沙来源和分布。黄河沿站泥沙主要来源于鄂陵湖出口—黄河沿站区间,同时估算了进入扎、鄂二湖沙量,年平均进入扎、鄂二湖泥沙量约为13万t左右,大部分淤积在扎陵湖内。黄河源头输沙模数呈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认为在鄂陵湖以上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一般为5~10t(km·a),鄂陵湖出口以下多年平均输沙模数在20~40t(km2·a)之间。  相似文献   

19.
黄河河口海岸二维非恒定水流泥沙数学模型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曹文洪  何少苓  方春明 《水利学报》2001,32(1):0042-0049
针对黄河河口海岸岸线变化剧烈和含沙量变幅大的特点,开发和建立了适合黄河河口海岸应用的平面二维动边界非恒定水流泥沙数学模型。验证表明,本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黄河河口海岸泥沙输移和冲淤变化,为研究和解决多沙河口海岸的泥沙问题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输沙量的沿程变化规律和计算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1950-2002年实测输沙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和排沙比变化特点,参照能够反映黄河特点的考虑上站含沙量的输沙率公式,建立了黄河下游逐河段的输沙量和排沙比计算公式。实测资料的验证表明,本文建立的输沙量和排沙比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精度,可以作为分析水沙变异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泥沙输移规律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