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北方经济》2006,(9):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内蒙古牧区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2.
单平  敖仁其 《北方经济》2006,(17):26-2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同时也是内蒙古牧区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为此,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牧区发展研究院承办了"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以及各大科研院所的30多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现将与会专家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牧区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牧区发展滞后,与牧区发展研究成果不多,牧区发展研究方法单一,牧区政策农区化有重要关系。牧民增收、牧业发展、牧区和谐亟需"实践、理论、责任心"三位一体的研究成果支撑。盖志毅教授新著《新牧区建设与牧区政策调整——以内蒙古为例》在牧区发展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他对牧区发展研究方法的整合创新,对促进相关研究领域的科学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北方经济》2006,(17):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内蒙古牧区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5.
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重大战略思想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央在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必须从牧区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内蒙古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路子。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解决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关系到农牧民、畜牧业和内蒙古的经济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的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农业和牧业生产的布局特点以及建设与改革中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使得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实现我区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寻求战略突破。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牧区是什么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重大战略思想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央在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必须从牧区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路子。  相似文献   

8.
苏向东 《北方经济》2006,(12):76-76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涵盖了农村牧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全部内容,阐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向,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然而,对内蒙古广大的牧区来说,新牧区的路应该怎样走?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和对策?笔者认为由于草原在牧区的特殊地位,首先应立足于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中西部草原,地域辽阔,草场沙化退化严重,基础设施落后,牧民居住分散,社会主义新牧区怎么建?采用什么模式才能因地制宜,用较低的成本、较短的时间,按中央要求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自治区关注探讨的焦点问题,也是全国同类型省区和中央期盼解决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牧区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牧区发展滞后,与牧区发展研究成果不多,牧区发展研究方法单一,牧区政策农区化有重要关系。牧民增收、牧业发展、牧区和谐亟需“实践、理论、责任心”三位一体的研究成果支撑。  相似文献   

11.
《北方经济》2006,(11):8-11
“十一五”伊始,党中央做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确立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总体建设目标,这一决定将对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内蒙古将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加快农村牧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一、正确认识呼伦贝尔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呼伦贝尔市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是呼伦贝尔牧区草地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目前为止保存较好的天然牧场之一,呼伦贝尔牧区四季分明的自然气候条件和草地资源的多样性及营养性,为当地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二是呼伦贝尔牧区是游牧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居住着巴尔虎、布里亚特、斡鲁特蒙古人和鄂温克、达斡尔等祖辈游牧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积累了草原畜牧业丰富的经验和生产技术,他们具有最珍贵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六大以来,央连续4年下发了指导“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今年1号文件的主题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拟结合内蒙古“三农三牧”工作实际,谈一谈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重点和根本的粗浅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战略部署,是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带有根本性的大事。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摆上重要日程,做为重中之重来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王富强 《北方经济》2011,(13):42-44
民族经济工作是乌兰夫民族工作中的重要方面,主要是指乌兰夫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后,领导内蒙古各民族人民建设和发展内蒙古牧区经济工作。乌兰夫牧区经济工作思想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得到创造性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提到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内蒙古的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在全面学习领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探讨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这一重要课题。在锡盟,建设新牧区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能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北方经济》2010,(15):15-15
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村牧区发展.是内蒙古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关键所在。中央当初提出新农村建设时就强调要把“生产发展”作为首选目标,而且三令五申,建设新农村不单是建村庄,重点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也曾指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一、内蒙古新牧区的内涵和特征(一)新牧区的内涵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尽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整体面貌。2006年2  相似文献   

19.
正一、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一)综合性与系统性的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要能全面反映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发展现状.要综合、系统、全面地考虑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及其内在联系,要涵盖内蒙古农牧区现代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考察。(二)客观性与代表性的原则指标的建立坚持科学客观的原则,要能客观实际反映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实际。同时反映各项经济发展指标是多方面的,因此,指标的选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自治区各盟市自然条件等诸方面的差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不同地区显示出多样性、存在着特殊性。从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主要表现为农村、牧区和林区三种不同类型,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针对不同类型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指导方针和工作措施。结合呼伦贝尔的实际和我们对牧区的调研分析,谈谈对新牧区建设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