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高校的科研和生产力量逐步走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致使高校教育经费由财政拨款的单渠道来源,变为从科技服务收入,校办产业收入等多渠道筹措;另一方面,随着我们国家摒弃“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传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正发生着重大改变。教育经费由过去单一的财政拨款转变为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培养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投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社会捐资助学等各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向受教育者收取一定的培养费用已被社会广泛接受,高校的非上级财政拨款收入比例不断提高;高校从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获得的科研及科技服务收入也明显增加,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悄然发生变化,正向非全额拨款事业核算单位转变。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六十八条规定,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根据本法规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高等学校的一种,以下简称“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学费、校办产业的收入、社会捐助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体制和投入渠道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教育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5.
高校财务的重要任务是,一方面要千方百计筹集更多的发展教育资金,另一方面要把教育资金管好、用好.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在目前教育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固然重要,而对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教育经费筹措再多,但管理使用不善,损失浪费严重,则失去了筹措意义。高校财务管理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合理的问题——暂付款所占比例过大。暂付款占用愈多,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校办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校办产业在带动技术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弥补教育经费不足以及促进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明晰校办产业的产权关系,改革完善校办产业  相似文献   

7.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教育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一个“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教育的税务,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正在形成。教育投入的增加,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省基本上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一个苏南以实施教育现代化,苏北以教育促小康的伟大工程正在全省展开。但是教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财会通讯》2009,(7):79-80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建立起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校办产业投入、社会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立现代校办产业产权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校办产业在为学校弥补教育经费不足、安置学校富余人员及教职工家属、提供教学科研实习场所和为师生员工的生活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成绩,作出了贡献,但校办产业受体制的束缚,长期固守着“国有”的概念,缺乏生机与活力,困扰着企业的发展。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已经成为具有法人地位的办学实体,  相似文献   

10.
一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投资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单纯依靠国家投资转变为“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简称“财、税、费、产、社、基”等六大筹资渠道。以河南省为例,1979年全省教育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等学校适度负债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已逐步从计划经济条件下单纯依赖国家投资办学转变为“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新体制,形成了“财、税、费、产、社、基、科、贷、息”等九种筹资渠道,贷款已成为高等学校筹集资金、适度负债发展的一种方式。本文仅就高等学校适度负债发展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义务教育经费筹措、拨付不到位,教育部门要求增加教育经费的呼声甚高,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发展教育事业,通过多种渠道,广泛筹集资金,其中以法令法规形式强制执行的主要包括财政拨款、征收教育费附加等。同时明文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的1.5个百分点,保证公办教师工资和属政府支付的民办教师补助费按时足额发放,并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在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简称“三个增长”。各级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3.
高校仅办企业(文中所指为工业企业)作为高校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今已生机勃勃地发展起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九三年二月底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是筹措教育经费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校办企业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企业发展速度的快慢,因而求取显著的经济效益乃成为各企业所求的直接目标。一、强化内部管理,奠定坚实基础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产品内在质量形成和价值凝结的过程,是市场竞争的根本,是产生效益的内在决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所属的企业(简称“校办企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创办初期一般规模较小,其主要目的是为高校提供科研、实验场所。随着社会主动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校办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校办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教育经费的不足,增强了高校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办法筹集资金的新格局,高等学校的校办产业蓬勃兴起,成为高校办学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校办产业的发展,对于弥补教育经费不足,拓宽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改善教职工待遇等都起了积极作用,给高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校  相似文献   

16.
目前,教育经费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增加教育投入是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根本措施,为保证以各级财政拨款为主,其它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教育投入体制和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我们从三个方面抓了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审计。1.完善教育经费审计制度。为命名教育经费审计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根据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经费审计监督的意见》,结合我省原有的教育经费审计制度及其动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我省教育经费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地方高校在教育经费筹措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初步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其它多渠道为辅的教育经费筹措制度。虽然地方高校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筹措教育经费的局面,但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地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地方高校要不断完善教育经费筹措多元化之路,通过财政、经营、社会、收费等各种途径,积极拓宽地方高校教育经费筹措渠,实现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法》颁布以后,关于教育经费的法律条文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社会许多方面,特别是教育界都希冀这方面的法制建设能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从而依法规范教育经费的筹措和管理,保证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本文在此作些浅显的探讨,并希望有益于加快我国教育经费的法制建设,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存在问题 教育经费是发展教育事业的资金保证,多  相似文献   

19.
在对中小学校财务收支审计中,看到一个奇怪现象:一方面,学校行政的教育经费使用支不抵收,另一方面,其所属校办产业的利润,却未足额上缴校方。作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发现问题主要在于学校对校办产业财务管理上的失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在20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4%。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而从具体执行来看,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至今未能实现4%的目标。有报道说,1999年,发达国家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的平均水平为5.2%,发展中国家也达到了4.4%。可见我国与国际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差距。高等教育数量的快速增长和质量的保证都必须以经费水平的提高为依托。美国教育行政专家罗林庭格曾经说过,“学校经费如同教育活动的脊椎”,教育投入的不足必然会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