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物业管理》2009,(8):80-81
从2002年开始创业,华通热力集团在北京市首创"合同能源管理一供热运营托管"和"按需供热节能运行"的商业模式.经过7年的发展,集团迅速发展成为北京地区民营供热领域的领军企业,年产值达到3.5亿多元.那么,华通热力是如何取得这样快速的发展和辉煌的威就呢?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华通热力集团总裁赵长春先生,探寻到华通热力快速发展的三个"法宝".……  相似文献   

2.
<正>从2002年创业至今,北京华远意通热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通热力")历经13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员工数量上千人、签约合同总面积达数千万平方米的专业供热企业。而这一切都起源于华通热力人的节能梦想。近日,笔者深入华通热力,探寻其不寻常的13年节能逐梦之旅。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华远意通热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通热力")成立于2002年,是集供热承包运营、合同能源管理、节能供热投资、节能技术研发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是国家发改委首批备案的"合同能源管理推荐单位",是国内最早专注于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公司。华通热力依托其专业的研发团队、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在技术管理领域的不断创新,目前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2项,形成了完整的供热节能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2015年1月9日,在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华通热力与北京建筑大学合作研发的"防腐高效低温烟气冷凝余热深度利用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科研团队受到了参会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华通热力成为中国供热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相似文献   

5.
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一种文化最本质的规定,是一个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生命力的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也是引领企业发展之魂。是社会的方向盘、国家的稳定器、民族的导航仪。没有代表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企业就没有发展的正确方向;没有社会主义核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家励精十年图治的专业供暖服务商,华通热力现已发展成为北京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民营技术型企业,其员工规模已达2000余人、年产值近7亿元、管理项目近400余个、签约总合同面积5000多万平方米。面对数量众多的管理项目和如此庞大的管理面积,华通热力是如何做好运行管理来保证这些项目平稳、安全运行呢?近日,本刊独家专访了华通热力运行管理中心总经理杜红波。通过采访得知,华通热力在运  相似文献   

7.
华通热力作为北京地区供热节能领域规模最大的一家民营企业,以创新、和谐、共赢、持续提升的雇主品牌引领行业的发展。本文从华通热力雇主品牌构建、雇主品牌建设和职业全生命周期雇主品牌管理等角度阐述了雇主品牌在华通热力的发展,以崭新的视角和平台化品牌建设的独特思维方式诠释了传统行业在新常态环境下雇主品牌的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华通热力集团从2003年起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和北京的一些物业服务公司合作进行供热项目的节能托管运营,为双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华通热力集团供热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以及节能案例。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9月1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随着上市宝钟的敲响,北京华远意通热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通热力",股票代码002893)正式登陆深市中小板,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城市集中供热第一股。创立15年,身处传统行业的华通热力一路砥砺前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在华通热力总裁杨勇看来,创新思维是推动华通热力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0.
<正>伴随着北京市"煤改气"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供暖改革的不断深入,2002年,北京华远意通供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华通热力")正式成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华通热力通过长期的市场调研和竞争经验,发现要想降低成本,获得更加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除了在管理方面不断加强外,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有针对性的进行节能改造,是降低运营成本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供热企业坚持把企业文化的融合创新放在兴企之本的高度,构建以"送万家温暖、建和谐热力"为核心的供热文化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执行力建设,形成科学、和谐富有时代精神和行业特点的供热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2.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人,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这个人的精神、灵魂。没有企业.企业文化将无所依存,无所附和;反之,没有文化,企业本身将没有灵魂和内涵,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精彩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德江曾说过:"文化不仅是精神的需求、教育的需求、传承的需求,而且是一个民族的魂,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繁衍、生息、发展的命脉。"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其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和动力。促进单位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单位的重要任务,因为文化就是单位的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自信展示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高度自信的文化价值,国有企业正是这种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载体。新时代国有企业应当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坚定的理想信念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起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不忘来路,走好前路,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以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将其转化为未来的发展优势,助力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做大。  相似文献   

15.
龚渤 《企业研究》2015,(2):56-5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当今时代,如何在风起云涌的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战略转型发展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文化立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核心价值体系,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终极信念,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战略任务之一。为推进实施转型发展,近年来,我院提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魂系。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强势文化"的入侵威胁着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的独立性,作为文化弱国的我国应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建设,提出应对之策,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中把握民族文化建设要旨,使民族文化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十五"以来,陕西省民营科技企业数量以每10%左右的速度增长,形成了海天天线、海星集团、蓝溪集团、开米公司、步长制药公司等一批有竞争力、有比较优势的民营科技企业.目前,陕西省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陕西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同时,民营科技企业在保持继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管理缺乏科学化、缺乏持续扩张的动力、融资渠道的单一化、技术创新滞后等等,但关键问题是民营科技企业现有的企业文化并不能从根本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没有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因此,阐释陕西民营科技企业文化所具有的特征,就成为陕西民营科技企业重建企业文化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高文华 《上海企业》2012,(12):69-71
任何社会都会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企业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是非标准和共同的荣辱标准。这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一、企业文化理念的形成和认同上汽企业文化建设积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  相似文献   

19.
李萌 《现代企业》2022,(3):128-12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发展壮大离不开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核心竞争力和基业长青法宝,也是增强企业整体实力、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南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树牢文化自信,把先进的文化理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创新企业文化管理,以"智联价值,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