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在企业内部都有一份或大或小、或精美或普通的文化内刊。仔细留意一下这些不同企业的内刊内容,我们会发现不同企业之间的差距。 办企业内刊,与办企业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各自的目的和作用不同罢了。一本好的企业内刊,不仅可以凝聚企业员工的士气,而且可以发展和开拓企业员工的才气;不仅可以给员工一个很好的教育与交流的平台,而且给企业与客户交流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如果您热爱物业服务工作并且对掌握行业信息抱有极大的兴趣,那么,浏览丰富多彩的行业内刊应该是不错的选择。近些年,随着行业日益成熟,内刊文化应运而生。许多内刊在塑造企业品牌形象,传播物业服务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从业员工的良师益友。为了更好的展示中国物业管理行业文化,促进行业内刊互动、交流,《中国物业管理》特别推出"内刊展示"栏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以为,企业内刊只有不断传播企业文化,把推动企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才能彰显自己存在的价值,获得强大的生命力。《中土物业》是中土物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土物业")所主办的一本企业内刊,从创刊之初的《明洁之窗》报纸到现在的《中土物业》杂志。多年来,这本内刊在传播公司企业文化、展示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内部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这本内刊的主编,笔者从每期杂志主题的确定、稿件的筛选、  相似文献   

4.
《西部财会》2004,(3):55
常听到父母们这样抱怨: “我的孩子长这么大,什么都不会干,就会花钱!“我觉得,说这话的父母,是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孩子.在如今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钱的社会里,如果孩子真的会花钱,应当说是一大长处.实际上,父母们所抱怨的是孩子们不会花钱、乱花钱.……  相似文献   

5.
《英才》2003,(1):20-25
张剑现在独立全权管理远铃公司,我全权管理远大,就是这样的格局。我们在管理上、经营上没有任何瓜葛。在财产上就不要说了,我不想对别人说我们的财产。对外界可能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我们员工就有了。他们天天猜测这个,会造成我们内部的混乱。我喜欢有专业性的发展,张剑的知识面很广,难免不集中。在这个专业方面我比任何人都强,绝对不夸张。在同一个平台上,没有哪家企业能拉走我们同一个订单。我觉得全世界没有竞争对手。我们这个行业是永生的行业。  相似文献   

6.
正吃过晚饭,老公看电视,我看报纸。突然,我看到报纸上大标题里有"离婚率提高四成"的话,我一把夺过老公手中的遥控器,认真地对他说:"老公,你说咱俩会不会离婚?"老公想了想,坚定的说:"不会!"我把报纸递给他说:"你知道吗,现在已经是离婚时代了,北京的离婚率高达39%!"老公沉思了一下  相似文献   

7.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将目光投向飞行员和航空公司的劳资纠纷。2005年,我们曾经关注国航西南分公司飞行员李建国的辞职巨额赔偿事件(详见本刊2005年9期)。我们相信,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在这个特殊的行业里,面对飞行员这样的特殊人才,航空公司急需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建立畅通的企业内部沟通机制和合理完善的行业人才流动制度,或许是航空从业者的当务之急。否则,东航集体返航事件就不会是一个句号。  相似文献   

8.
王冉到底是不是说过这句"嚣张"的话?——"我只穿阿玛尼。我觉得只有穿上阿玛尼的时候我才最像我自己。"他支支吾吾.有点不好意思:"我从入投行开始,基本就是穿阿玛尼。这个行业里,很多人会选择这个牌子。这个牌子的形象就是投行的形象:内敛、有型有款.但相对保守。反正做投行的绝对不会穿紧身Prada。"  相似文献   

9.
天下     
我并不会把注意力放在竞争者身上,而是更关心市场转型。从事某个产业,而行业里没有一个很好的竞争者,你就不会感到很兴奋。在任何一个行业,不但有现在的竞争者,还有未来的竞争者。我们最好的竞争者都在中国。不过,我觉得不用花很多时间谈竞争,我们主要谈的是协作,谈市场转型。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成功的企业,都离不开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一份优秀的企业内刊就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最有效的载体和对外交流的桥梁。内刊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其实就是忠实记录了一个公司的发展史,现代企业内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品牌文化价值。如何办好内刊是很多成长型企业或知名企业在不断探讨的一个常新话题。本人通过十年的办报  相似文献   

11.
俞敏洪 《乡镇论坛》2009,(30):37-37
在北大时我有很多苦闷,一是普通话不好,二是英语一塌糊涂。我英语水平很差,在农村既不会听也不会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我也记得自己进北大前连《红楼梦》都没读过,所以,看到同学们一本一本书在读,我拼命地追赶。结果我在大学差不多读了800多本书。用了5年时间,但是依然没有赶超我那些同学。  相似文献   

12.
袁辉 《宁夏审计》2007,(4):56-56
案头放着一本崭新的《宁夏审计》像往常一样,在处里不少的内部交流刊物里,我会最先、最认真地看她,从封面到封底,透过字里行间,我找寻着一个个的熟悉的的名字,在插页图片里找寻熟悉的身影,这些都常常把我带回往日的时光中。  相似文献   

13.
前一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颁奖典礼,在给一位业务员颁奖时,我问他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他告诉我是MDRT,他说只有登上MDRT的领奖台,才会感觉到自己在寿险行业里真正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企业内刊作为企业的舆论阵地,是企业文化的外在体现之一,是展望行业趋势、反映企业业绩、传播企业文化理念的重要舞台。如何打造优秀的企业内刊,营造企业舆论阵地,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本文从打造优秀企业内刊的意义入手,重点介绍如何写作"新闻化"的企业新闻,打造有生命力的企业内刊,提出完善内刊工作机制、提升通讯员队伍素质等实用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果一本内刊所关注的话题与这家企业的经营管理毫无关系,与员工没什么瓜葛,似乎很难界定这算不算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内刊.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们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杂志上提供的经验介绍为我们提供了帮助,启发了我们。我在和同行交流的过程中,常常把《中国物业管理》杂志比作行业发展中的一盏指路明灯,它总是在指引着我们在行业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尤其是对于我这个曾经担任过消防、地产企业高管的人来说,进入物业管理行业后怎么开展工作成为  相似文献   

17.
张越越日记     
偶然在“张越访谈”的休息室里,听到几个倩丽的女孩儿压抑不住的笑声,凑近才知她们正在读张越老爸专为她写的日记。有人念了几句,便引起一片欢快的笑声,张越爽朗的笑声随即盖过了所有人的声音。这本日记是一本60年代的精装笔记本,靡页上刚劲洒脱的“张越越(张越儿时昵称)日记”被钢笔描得结实而张扬,开篇一页上首的“张越越纪事”极是匆忙和愉快。从日记上我们很快读到了一个父亲。事后张越用调侃的语调说:“我爸特别怪僻。他在我印象中永远是一个古怪的、不和人交流的人,他常常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别人视而不见,比如他看书时,你可以在他旁边闹、玩、喊叫,你随便跳,他不理你,但他一旦放下书和你说时,大家都会很怕他。我爸在工厂工作,我妈在报社工作。他们性格截然相反:我爸沉默寡言,不与人交流,是江西人,我妈爱说爱笑,经常家里有一帮朋友,是天津人。后来我就不与我爸住在一起,免得经常出事儿!他整齐,我特乱。他无数次地扔了我的作业,经常是我头天晚上做好的作业,第二天就会发现没了。他说这都是没用的!”张越拿起茶几上一张记着电话和留言的纸条无奈地说。“他的理由是:太乱了,你为什么不收拾好!我气极了就大声跟他喊:‘请你不要干涉我的生活方式!’”瞧!这父女俩,不是冤家不聚头。  相似文献   

18.
《英才》2005,(6)
记者:美国媒体用“直言不讳”、“富有攻击性”等词语形容你,你同意吗? 贝尼奥夫:我同意。在IT行业里,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必须标新立异。通过富有攻击性的话语,有震撼力的标语,你才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IT行业的特性。可以说。在过去五年里,我们的表现是行业里最突出的。记者:谁是你崇拜的人? 贝尼奥夫:我刚刚看到关于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电视节目。我很受震撼,孙中山在 1911年的演讲里说,醒来吧,世界正在改变,  相似文献   

19.
在去年我刊举办的房地产企业内刊会上,安佳置业的范经理极力向我推荐吕冬,说她是一个很独特的例子。不仅楼盘卖得成功,很快就做到了销售经理的位置,而且对售楼情有独钟,生完孩子刚3个月就又返回了销售舞台,演绎着其精彩的人生。后来,吕冬又将自己的简历和照片发给我,简历写得很认真,看得出,有一定的文字功戎。直到元旦后,我才前去采访吕冬。说实在的,吕冬的长相并不如我想象的那般姣好,但是,与她交流却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相似文献   

20.
声音     
一年以前人们问我,奥运会以后中国经济会不会衰退?股市过热的情况会不会崩溃?楼市会不会崩盘等等,那个时候我还不是很确定,我不知道经济的波动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周期。但是在今天,在经过了这些调整之后,我现在确实比较有信,已地说,奥运会以后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