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财政部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企业提供了完整和公认的内部控制框架,同时以法规的形式要求上市公司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本文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从企业层面详细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以及对从企业层面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给予了一定的指引.  相似文献   

2.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它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对控制的监督5个基本要素组成。为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规定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确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可见如何按照规范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自评已成为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工作。目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依靠调查表、流程图和叙述法等基于主观判断的定性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效率较低、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百分制评价方法,对内部控制用评估打分的方式进行量化,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3.
沪市上市公司2008年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五部委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文简称<基本规范>)和2008年12月上交所发出<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这两部政策的规定,对<通知>中所规定的269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这269家公司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存在如下一些问题:鉴证报告名称不统一;审核标准混乱;审核对象不一致;鉴证态度和意见类型的问题;鉴证区间不统一;很大一部分报告的使用权限没有得到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的鉴证责任没有明确规定.对于这些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5月22日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七章五十条。要求上市公司于2009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  相似文献   

5.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合理保证。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结合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企业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过程中应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重庆 《财经界(学术)》2011,(10):192-192,194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其功能与管理价值已经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企业管理系统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当务之急。文章通过简单介绍内部控制的框架理论,从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出发,分析了当前通信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内部控制概念的正式提出可追溯至2008年6月,出台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继而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至此,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规范、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并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但是,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开展与推进,多数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要素认识出现偏颇,重视程度也是不平衡的,难以正确评价企业自身控制环境、控制风险、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保障等潜在薄弱环节,不能满足《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所要求的诸如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等目标。  相似文献   

8.
2011年以来,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其配套指引,首先从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开始施行,并已逐步扩大到了沪深主板上市的公司。根据内部控制规范要求,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企业,需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提高内部控制的信息质量。本文基于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变革,结合上市公司内控披露的实际状况,系统分析内控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从公司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角度探讨改进的对策,进而提高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锂 《商》2013,(12):37-37
随着近几年一些政策的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随之出台,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并要求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要不定期的进行自我评估,但是,在真正的实施中,效果和预定的相差很远。本文主要详细的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同事深入分析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风险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晓琳  齐建锋 《商》2014,(7):26-26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我国2011—2012年证券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样本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发现证券业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进行良好,所披露的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基本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然而,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据此,本文给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度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提高资本市场透明度,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建设规范。2006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先后发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公司董事会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注册会计师评价意见。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虽然《指引》要求强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不成熟,深交所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要求在本所上市的公司均须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仅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披露审计报告。由此可见,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属于强制性披露范畴,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目前仍然属于自愿性披露范畴。本文对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07-2009年度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较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较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是保证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制度安排,尤其是在强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政策导向下,企业需将其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营公之于众,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的有效实施必然会降低管理层财务报表舞弊现象,规范企业日常行为,降低财务报告审计风险。自我国内控制度起步以来,虽体系建设步伐较快,但部分上市公司内控形式化现象明显,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内控体系存在缺陷,对财报审计意义有限。本文探讨了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与相关审计报告对财务报告审计的借鉴意义并总结出财报审计主体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能够有效缓解经济效益差、会计造假行为严重、企业违规违纪现象等问题。本文简要论述了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实施的必要性、实施状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有效建议,希望能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4.
冯梅笑 《北方经贸》2013,(3):126-127
随着内部控制规范的颁布,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由自愿性披露改为强制性披露,本文主要对深市上市公司2009年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进行了分析,特别关注其内被控制缺陷信息披露情况,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经历了自愿披露和强制性披露的发展历程。在自愿披露阶段,《会计法》既没提出内部控制概念,也无法指导内部控制实务。2006年发布了《上交所内控指引》和《深交所内控指引》,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信息进入强制性披露阶段。2010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执行内控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且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该指引与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已基本建成。但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仍然需要经历一段艰辛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以说相当于中国的《SOX法案》。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2006--2009年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856家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检验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与未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在当年及在此之前5年财务报告质量的差异,以及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考察了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质量和投资者保护的影响。我们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在当年及在此之前5年均显著高于其未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从长期来看,投资者能据此对盈余进行区别定价。这表明,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明显的信号发送作用,内部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财务报告的质量,并强化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上海证券交易所最近表示,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度报告仍存在七大问题。首先是业绩预告不规范现象仍屡禁不止。其次,部分公司仍然存在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其他问题还包括: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参差不齐,评判尺度不一,部分非标审计意见运用存在不当;董事、监事以及高管薪酬的披露不统一;部分公司未能按照年报准则要求披露实际控制人情况;关于独立董事履职情况的披露,偏于笼统和流于形式;董事会关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存在内容过长、格式不一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效实施,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并如实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内部控制与企业运营相结合,通过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企业运营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收益最大化。针对企业运营过程不同环节,发现企业各部门职能管理分配不够均衡、忽视内部财产控制、风险防范力度不足、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弱化以及预算控制不够科学等现象存在,通过全面分析提出开展岗位职能分配合理化、加强内部财产保全控制、规范风险防范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以及对预算控制实施全面优化等内部控制策略,为加强企业运营中内部控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焱  姚海鑫 《商业会计》2012,(20):57-59
本文对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进行梳理,将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历程归纳为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初步成型三个阶段;从披露方式、责任主体、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评价标准、是否需要注册会计师审计并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等角度论述各项规章制度的发展情况;最后试借鉴美国的做法对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