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现象日益严重并受到广泛的关注.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盈余管理、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看,盈余管理是事务所变更的主要动机,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主导地位使盈余管理由动机成为现实,而由此引起的事务所变更将会降低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研究发现,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都是影响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重要因素。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随着公司两种方式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大,出具更差类型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市公司除特殊情况外可以自愿选择是否进行中报审计。本文使用2001—2005年自愿选择进行中报审计的445家 A 股上市公司和其配对样本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公司进行中期报告审计的决定因素和中报审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我们发现,公司的 ROE、财务杠杆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前十大对中报审计的购买有显著影响。考虑到中报审计可能是上市公司自选择的结果,我们进一步采用 Heckman 的两阶段模型方法来控制中报审计决定的内生性。研究发现,尽管自愿审计公司的中报显示更低的非正常应计利润,但没有证据表明这是由于审计造成的,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盈余质量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中报审计。  相似文献   

5.
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角度考察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质量,发现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鉴别会计盈余管理的程度,这种鉴别的能力与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关。相对操控的经营性应计利润而言,注册会计师在对以操控非经营性应计利润为手段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审计质量。另一方面,审计质量还和盈余管理的方向有关,虽然注册会计师对以增加利润为目的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更加敏感,但是与对负向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比较,并没有体现出更高的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广泛存在于中国上市公司中,公司经营管理者会基于多种原因进行盈余管理。本文以2011~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过剩自由现金流(高自由现金流,低成长性)、审计质量和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拥有高自由现金流但成长性低的企业(过剩自由现金流)更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而高的审计质量,例如利用"十大"进行审计可以抑制盈余管理,并且对过剩自由现金流引发的盈余管理程度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沪深两市的房地产公司为样本,对企业贷款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银行在制定贷款价格时,在企业财务困难的情况下,贷款成本与盈余管理程度是正相关关系、与外部审计质量是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与西方市场仅能观察到事务所变更不同的是,中国资本市场还同时提供了审计师变更的佐证。基于此,本文应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资产专有理论,从审计师和事务所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特有的审计师/事务所变更行为,并结合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进一步分析这种行为的原因和后果。文章通过对比签字审计师离开事务所并带走客户的公司与签字审计师离开事务所没有带走客户的公司后,发现在审计师跳槽之前,公司的盈余管理越强,越会跟随审计师到新的事务所,表明客户资源的控制权归审计师而非事务所所有。并且,我们还发现,这类公司在审计师变更前的审计质量更差。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审计理论的研究手段和现有成果,并对于规范审计师行为和提高审计独立性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晴川 《上海会计》2014,(10):20-21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既包括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还涵盖具体项目的审计成果质量,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审计质量管理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质量标准,制定审计项目控制程序或政策,以使各项管理和业务工作按照预定目标和程序运作,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对于充分发挥审计职能,规范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强化审计质量管理,是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以投资绩效为被解释变量,审计质量为解释变量,盈余管理为中介变量,选取201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审计质量、盈余管理与投资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审计质量与投资绩效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盈余管理在审计质量与投资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本文的研究为提高上市公司投资绩效,完善资本市场投资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达 《时代金融》2014,(3):248-249
利用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2011年财报数据,将盈余管理区分为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两种方式,分别度量、探寻审计意见与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均显示审计意见揭示盈余管理能力有限,我国审计市场质量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普遍认为,审计不仅能够查出企业的错报,还能识别并遏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为了检验审计质量对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利用2008-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用行业专长和事务所规模和品牌作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用分行业分年度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出的操纵性应计项目作为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对审计质量和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总体而言,审计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审计质量越低,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特别是2008年的数据,显著的支持了研究结论。但是,2009-2010年的经验证据并不能充分支持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这可能与我国特定的审计市场不是充分竞争的市场、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不够完全独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创业板推出至今,业绩下滑、财务造假问题层出不穷,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Benford法则是揭示自然界数字内在规律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Benford法则,检验创业板公司在IPO时是否存在盈余操纵现象,以及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的内在关系。通过实证检验,本文得出结论,企业在创业板IPO时存在正向的盈余管理,且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集团共同审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一直是理论与实务界争论的重点,本文基于不同类型盈余管理的视角,以2005-2018年我国A股集团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集团共同审计对于不同类型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集团聘用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对下属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但对真实盈余管理有着明显的抑制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共同审计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制度环境较差、聘请“非四大”事务所和距离总部位置较远的集团上市公司样本中更加显著。研究为集团共同审计的监督与治理效应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证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文献一直把盈余管理看成同质风险,而本文把盈余管理按属性划分为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和机会主义盈余管理,采用1999年至2008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审计师能否对不同属性的盈余管理做出差别反应,并表现在审计意见决策上。研究结果发现,在同样进行了盈余管理的样本中,审计师能够区分不同属性的盈余管理,对高风险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应计额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大于低风险的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的应计额。  相似文献   

16.
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审计委员会可以提高盈余质量;从债务融资角度看,盈余质量对降低债务成本起作用。前者发生在会计信息的生产阶段(上游),后者出现在会计信息的使用阶段(下游),根据信息传递的有用性可知,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会影响会计信息的使用过程。基于此,本文研究了盈余质量对债务成本的影响,并考察审计委员会对这种影响的作用。结果表明,盈余质量越低,债务成本越高,二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是,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及运行,并没有增强债务成本和盈余质量之间的这种相关性,意味着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还未发挥应有的职能。进一步研究表明,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盈余质量和债务成本之间的相关性更低,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发挥更弱。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应计盈余管理研究基础上加入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进行对比。基于博弈论视角将二者动机进行比较,再根据二者动机的异同分别提出建设性方案,为盈余管理的监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伍利娜 《会计研究》2003,(12):39-44
审计收费作为客户与注册会计师之间重要的经济联系,是审计研究的重要对象;而在资本市场与会计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盈余管理问题也引起了广泛而高度的重视。那么,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是否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收费呢?自2001年开始,上市公司需要在年报中披露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情况,本文选取了2001年报按照证监会要求披露审计费用的282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公司盈余管理的表现之一,即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处于“保牌”区间,是年度财务审计费用的显著影响因素;此外,公司规模、是否由国际5大(4大)所审计显著正向影响年度财务审计费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分析着手,结合实例,探讨了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沪市上市公司2010、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及盈余质量数据考察了内部控制审计是否能够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即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发现,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要高于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上市公司在决定是否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时存在自选择问题,在控制自选择问题后,结论依然不变。另外,我们还发现首次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显著高于上一年度,即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提高公司会计盈余质量。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法定要求,以提升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