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现代企业制度是否适合一切企业?当市场需求不足时,企业应如何培养自身竞争力以适应客观环境?中小企业到底优势何在?企业如何利用政府的职能发展自己?不久前,在全国非公有经济代表人士培训班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面对民营企业家们的提问侃侃而谈。南存辉(浙江正泰集团董事长):现在普遍认为企业都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私营企业也要由家庭管理变为社会化管理。但从实际看,比如我们温州,许多企业并没有搞现代企业制度,但经营管理水平并不差。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吴敬琏:我觉得现在有些企业家和基层领导同志对企业组织形式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2.
《上海企业》2012,(6):5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吴敬琏在2012创新中国高峰论坛上发言:现在我们面临的各种微观的经济问题和宏观经济问题,它的症结和根源都在于我们这60年来所用的增长模式。增长模式转变要从哪里转到哪里?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就是用索洛改写过的生产函数来解释。索洛研究发现,在美国20世纪的经济增长中有一个因素是劳动和资本不能解释的,这个因素就叫做"索洛余量A"(Solow Residual A)。索洛给它的定  相似文献   

3.
营销首先要明白谁是我们的消费者,管理同样首先明白管理对象的“身份”。正如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开宗明义所讲:“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先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制度安排重于技术演进——访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掀起了自主创新的讨论热潮。有人认为自主创新主要应靠技术演进,还有人主张自主创新主要应靠制度创新。对此,人们莫衷一是,争议较大。为此,本刊记者就此问题专程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 吴敬琏教授首先表示,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制度安排的作用重于技术演进自身。只有建立充满活力的新体制,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创新,才能最终建成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5.
樊纲 《西部财会》2006,(5):61-63
站在历史的高度 有关改革的争论其实历来存在,我想说两个观点。第一,我总是希望有关的讨论能够抓住真问题,在理论上有新的进展。第二,我主张建设性地讨论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发现问题、批判现实是很容易的,在中国谁要想发现问题太容易了,不容易的是提出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上一期文章的结尾处,我们给读者留下一个案例:“谁说了算?”。此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是:任何销售奢是对人的销售,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对人。在那个特定的销售过程中,资深教授和技术人员要比资产处处长更具影响力,原因在于他们是专家和权威,在技术因素并不完全明朗,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专家和权威的观点、意见、建议要比资产处处长的主张更有说服力、更加可信。那些败北的公司将销售重点集中于资产处处长身上,是犯了“上错花轿嫁错郎”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吴敬琏与厉以宁,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日前,这两位受人敬仰的经济学家在电视节目中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功与遗憾,并分别提出当今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问题。他们的观点,发人深思。同时,我也想向朋友们谈谈自己的感晤。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家吴敬琏曾在《中国市场》杂志上撰文回忆到,粉碎“四人帮”后,孙冶方、于光远、薛暮桥等一大批经济学家把改革的取向指向了市场,我也成为其中的一员。   1980年,在由薛暮桥等人起草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中,明确提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优势、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济”。在对《意见》作说明时,薛暮桥曾语重心长地讲道:“在我们起草这个文件的时候,深深感到所谓经济体制的改革,是要解决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应当建立什么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开篇第一句话:“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我想换一种说法,对于做互联网产品的人来说,“谁是我们的用户,谁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这个问题是从事互联网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Reiko 《政策与管理》2008,(1):110-110
我并不自大,所以我把“我是谁”这样一个标题改成“群像图”,坦白地说就是给自己找个组织。做这样的一篇文章,就是把自己再重新归类,同时也让看杂志的读者们,抽出2分钟重新审视一下——我到底是谁?不要被这个问题的哲学性吓倒,我们要探讨的并不在此。虽然我很明白,当一个人处于正常的状态下,一般不会把这个问题放到台面上。夸张一点儿说,只有该人被车撞了,被砖头砸了,被门挤了,自由落体了,  相似文献   

11.
李佐军是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带的硕士研究生,他在校读书期间就很勤奋好学,对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等具有强烈的研究兴趣。他在硕士毕业后尽管辗转多个单位,但始终未放弃学术研究。特别是在考上博士研究生后,在导师吴敬琏研究员的精心教导下,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承担大量工作任务的同时,仍然矢志不渝地进行理论研究。现在他终于拿出了这本具有相当分量的著作。作为老师,我对学生在学术上的每一点进步都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欣慰,因此欣然为本书作序。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归根结底要靠改革来推进。他表示,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促进结构优化需要有两条:一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二是要用改革来清除制度障碍,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创业的制度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中国已经谈论了至少28年了,但是没有能够转过来。吴敬琏认为,问题出在:  相似文献   

13.
《经济管理文摘》称载经济学家吴敬琏的文章说,什么是法治?包括像我们这样的人在内,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弄不大清楚。最近人民大学一位老师写了一些启蒙文章,有好多知识在里面。他在人民大学讲课,讲到议会没有权力修改《宪法》,我以前就不知道。更麻烦的是,我们没有法治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2011,(12):33
前不久,新浪财经面对面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专访中吴敬琏谈到了关于现代经济与专业人员的关系问题。他说,不能忽视老百姓的力量,特别要注意这一条。有的人很悲观,说这个怎么可能呢?权利都在既得利益者手中,他们不会改自己的,那么我们就等着吧。但是不要忽视老百姓的力量,特别要注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中国新时代》2014,(9):28-28
"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不彻底,近些年,资源环境恶化、GDP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等问题相叠加,未来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系统性危机。"——这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所阐述的观点。他表示,从2009年以后,中国负债率超常增长,2013年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国民资产负债涉及企业、居民、各级政府三个主体,中国负债以企业和政府债务为主,超警戒线后系统性风险增大。“往前看三十年,我们大部分人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改革的阻力是特殊的既得利益者。”吴敬琏说,未来几年,如果遵循经济学规律合理布局,大多数人仍是改革受益者。  相似文献   

16.
营销首先要明白谁是我们的消费者,管理同样首先明白管理对象的"身份".正如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开宗明义所讲: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先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观察:幕后缘由——财务造假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总会计师》2011,(6):33-35
“由上市公司虚假信息造成的损失一定要追究个人责任.把责任放到CEO和CFO身上,而不应当由公司来承担。”这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早年就坚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转眼之间,跟画家黄茂榕先生相识已经有十多年了。记得那是我去著名书法家赵逢明老师家,看到墙上挂着两幅画儿,一幅牡丹,一幅石榴。设色明丽,水墨淋漓,其笔墨功夫不在我认识的一些名家之下。我问这是谁画的,赵老师说:这人叫黄茂榕,就是我们本市的画家。并且很郑重地对我说:我认为这是咱们市最好的花鸟画家。  相似文献   

19.
观点企业在探寻使命的时候,总会溯本归源,从历史中寻找至今还流淌在企业血液中的精神因子。我在给人筑家近年来,企业在探讨自身企业文化时,使命作为重要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使命是我们终极责任的体现,它回答了"我们为何存在,为谁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房地产导刊》2014,(10):23-23
正吴敬琏:货币多发房价就会涨"货币发多了,房价就会涨。"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房价过高其实是货币现象,用政府手段来控制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国内发行的货币是GDP的200%,从长远来看,"限价令"并非一个正确的决策。同时,吴敬琏对国内的经济学常识也有些看法。一提宏观经济就是"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吴敬琏认为:这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观点,跟我们国家的现实不符。他说,就是这种思想让国家动不动就加大投资,中国的大手笔(四万亿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