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周期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悦 《浙江金融》2006,(8):59-60
传统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对方不履约的风险,但是这种解释没有代表信用风险的真正本质[寇日明等,20001]。究其原因,一是违约只反映风险的一个侧面。这在80年代未和90年代的经济周期中表现得尤其为明显,许多国家的银行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都公布大额利润,但在经济周期下降阶段,随着大量借款人违约,银行频繁出现损失报告。二是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的迅猛增加。信用衍生产品在市场中交易,对每日价格的变动很敏感,而价格变动与衍生产品隐含的债务人违约可能性相联系。因此,信用风险不仅包括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还包括交易对手履约能力下降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s,CDS)是一种分散、转移和对冲信用风险的重要金融工具,既具有信用风险缓释的功能,也是信用风险传染的媒介和载体。在CDS创新机制与交易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CDS交易对手间信息不对称性、CDS创新扩散、CDS交易等不同的视角探究了CDS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传染机理,深入剖析了CDS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传染的原因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对我国CDS市场发展及其信用风险传染控制对策制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愿意或者不能全部履行其合约的责任时,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它既包括违约风险又包括市场方面风险。违约风险是对交易双方不能履行合约可能性的客观评价,而市场方面风险则是指诸如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债务人信用评级的降低等因素,致使其债务的市场价格下降而造成的损失。信用风险理论相对来说,不如市场风险理论发展迅速,这不仅是因为信用风险既要考虑市场风险和违约风险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直接违约或交易对手信用水平、履约能力的变化而使债权人资产遭受损失的风险。与此相应,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决定于贷款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一、信用风险是我国银行业的主要风险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交易对手或客户不履行义务的信  相似文献   

5.
李志强 《征信》2016,(11):71-75
交易对手风险主要存在于证券融资交易业务和场外衍生产品业务(OTC Derivative)中,其中以场外衍生业务表现尤为显著。在2008年金融危机从发端、发展到最后演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交易对手风险被视作违约风险的传染源和市场波动的放大器,展现了巨大的破坏性。归纳交易对手风险研究的演进过程,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带给市场的动荡及可资借鉴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产品,信用违约互换试图为投资者提供固定收益投资的违约保护,但是在市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该产品却使得信用风险更广泛地分散在固定收益市场中,从而构成了信用风险向体系性风险转化的潜在基础。除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策略等技术因素外,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能否有效扩展实际上是有赖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卖出方是否具有实际最终偿付能力;二是市场对于产品核心风险的评估与产品定价机制是否具有客观而统一的标准;三是买方机构的营利来源及大规模购买产品的意愿。信用违约互换技术上的设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衍生产品的操作风险,但从根本上讲并未有效化解交易相关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在2007年9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中,信用违约互换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风险散播到更大范围的市场层面,引起了体系性风险的扩大。该文的案例分析,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次贷危机所凸显出的风险控制对于金融业务与产品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衍生品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它将信用风险从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并使信用风险变得可以交易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尽管信用信息缺乏、金融法规不健全、债务交易二级市场滞后等问题限制了我国信用衍生工具的发展,但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迅速提高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信用衍生工具将成为我国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信用风险产生于资金的提供者及使用者的已签合约或者是一种或有合约的交易过程中,是金融市场上最为古老和基本的一类风险.它是指在金融交易中交易对手违约或信用品质潜在变化而导致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从来源看,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交易对手风险和发行者风险两种类型,前者主要产生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和金融衍生交易中,后者主要是和债券相联系.  相似文献   

9.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的发展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发达国家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监管的先进经验,能够有效防止市场系统性风险,维护市场稳定.可以在权重法下缓释资本、允许作为合格衍生工具、增加产品体系、加强商业银行管理水平建设等方面加强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0.
自2016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市场交易中的巨亏事件频繁发生,国际知名的摩根大通、法国兴业、瑞士银行也未能幸免,出现了多起巨亏案例。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市场化经济的背景下,金融市场业务增长迅速,不断增大的市场交易量、更加复杂化的产品结构、交易对手和客户的到期违约行为,都使得交易的信用风险逐年提高,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风险防控就成为了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核心挑战。本文从金融市场交易的特征出发,从产品、交易渠道、交易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与剖析,找出金融市场交易的信用风险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定向设限、保险金、黑名单等方式,从控制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发生前后进行监控。以求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的管控,提供一个可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控制风险。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的分类,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其中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狭义的信用风险就是信贷风险,即借款人未如期偿还借款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广义的信用风险则是指因所有客户违约而引起的风险,包括:资产业务中借款者未按时还本付息导致的资产质量恶化;负债业务中存款者大量提款造成挤兑,加剧支付困难;表外业务中交易对手违约导致或有负债转换为表内负债等。  相似文献   

12.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为市场参与主体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管理信用风险的手段,但若使用不当,可能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本文在分析全球CDS市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CDS合约特质、违约风险的不稳定性、交易集中和信息不对称四个角度,分析CDS产品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为了完善中国的CRM市场,必须丰富产品品种;引入影子银行体系,优化投资者结构;完善CRM市场的定价机制;完善中国的中央清算机制,由市场选择估值方法,健全信用评级体系,提高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银行可运用信用衍生工具实现信用风险向市场风险的转化,给银行带来了跨监管框架的套利空间。本文梳理了现行巴塞尔框架下我国信用衍生工具的信用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监管规定,并以Archegos案例中的总收益互换(TRS)工具为例,总结了当前的监管漏洞及银行对潜在风险暴露计提资本不足带来的套利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信用衍生产品因其可交易性、高流动性和杠杆效应等特征,对于信贷资产的定价、风险转移以及收益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实,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的主要结构形式、运用信用衍生产品进行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为了规避风险,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快速增长,但其本身又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如何有效监管是我国一直在研究的问题,16年11月28日,银监会《衍生工具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资产计量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中亦可看出,金融衍生工具监管问题在我国所受的重视,然而由于我国衍生产品交易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在很多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以及现在出现的监管方面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用衍生产品有关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明华 《金融论坛》2005,10(3):45-51
本文结合信用衍生产品与保证、保险以及银行风险参贷业务的比较,细致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的法律性质,并就我国商业银行参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应注意的法律问题进深入探讨。本文认为:信用衍生产品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及缓释银行监管资本要求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我国有必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创造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及市场环境;商业银行在参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本文还就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如何合理参照适用ISDA制定的标准文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前面几篇文章都是假设每个产品与产品发行者的信用级别是相同的,但这些产品都有一个缺点,就是必须利旦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如果交易对手破产了,那已经达成的交易必然会受到影响。如果交易市场估值你是赚钱的,也有可能因对手破产而拿不到钱;但如果你是亏欠的,交易对手清偿后,必然会追索到你,进行交易平盘处理,所以你一直暴露于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下。目前这种风险只能利用信用混合产品设计才能对冲掉。信用衍生产品目前在国内还比较陌生,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国外该类产品的发展情况,我们相信,那些关注信用风险的交易者一定会大有收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完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对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和促进直接融资市场发展部具有积极意义。当前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性条件已基本具备,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于信用风险分散和转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场外衍生交易清算机构高度集中了场外衍生交易的交易对手风险和操作风险,若丧失清偿能力可能引发或加剧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机构应当在衍生交易清算机构的成员资格、风险管理、违约管理等方面对其加强风险监管。监管机构应在清算机构公平公开的成员准入要求与控制成员对清算机构和其他成员带来风险之间实现平衡,对同时参加若干清算机构的成员施加较高的最低资本要求;加强清算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和投资风险监管,要求清算机构建立危机后业务恢复、清算持续机制;在违约管理制度设计中应避免追加保证金要求引发成员的流动性危机乃至加剧金融系统内流动性危机,以及因非违约成员对违约基金增加出资限额不明确而产生的成员之间的风险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投机交易失败、套期保值交易不当等问题.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亏损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内部控制制度失效,违规操作造成重大损失;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风险管控机制缺失;专业人才缺乏,国际投行欺诈;国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滞后,有效监管不足等.上市公司要防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风险,必须强化风险意识,正确运用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各类风险;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金融衍生产品从业人员投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