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空白背书不记载被背书人 ,以持票人为票据权利人。空白背书票据转让形式灵活、多样,可满足持票人或受让人的不同需求。而我国《票据法》不承认空白背书,既有碍票据的流通,也不能适应加入WTO后的客观需求,故应在《票据法》中增加空白背书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票据业务在银行结算业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我国票据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应通过健全有关法规制度、建立票据专营公司、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等措施,使票据业务在规范的环境下健康有序地发展,进而促进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稳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空白背书不记载被背书人 ,以持票人为票据权利人。空白背书票据转让形式灵活、多样 ,可满足持票人或受让人的不同需求。而我国《票据法》不承认空白背书 ,既有碍票据的流通 ,也不能适应加入WTO后的客观需求 ,故应在《票据法》中增加空白背书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4.
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请求与抗辩关系,在民法中也存在,在合同法中做了专门的规定,而票据抗辩与民法上的抗辩有很大差别,有自己的特点,票据为流通证券,票据的一个重要机能就在于流通。为了保证票据的流通性,票据上的权利转让通过背书方式进行,票据的转让远较普通债权的让与频繁,如果适用民法上有关抗辩的规定,即票据转让,债务人对原债权人的抗辩,对新债权人仍有效,这就会使受让票据的人望而生畏,必然使票据的流通成为不可能。因此,票据法不能适用民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票据伪造是一种票据行为的异常形态。票据伪造行为产生票据瑕疵,使票据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变化。文章通过比较英美票据法体系和日内瓦统一票据法体系在票据伪造法律效力方面的异同点,分析我国《票据法》对票据伪造法律效力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我国《票据法》应将票据伪造人扩大至出票人和背书人;增加被伪造人对伪造票据行为予以追认的权利;区分付款人对出票人签章和背书人签章的不同审查义务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票据业务发展迅速,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风险,有效控制风险是促进我国票据业务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商业银行对票据市场的过度竞争、利益上的驱动、社会信用体系及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等,是造成我国票据业务风险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相应地,加强票据业务的监督管理,完善银行内部法人治理机制,加强社会信用秩序的建设,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商业票据(指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在背书转让过程中,因各承兑行对有关法律、法规理解的差异,对商业汇票背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使得票据到期得不到正常回款,对不能正常回款的票据无人愿意接受,从而影响商业票据的正常流通.只有不断完善会计制度并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是解决票路畅通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票据市场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格局,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规范,不配套等问题,作为我国票据市场主要市场交易工具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不加快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需要在完善基础条件,改善运作环境,提高商业信用,修改有关规章,改变监管思路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9.
票据质押虽为我国法律所允许,但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质押背书的法律性质向来存有争议。本文以质押背书产生的法律关系为切入点对此展开分析,进而结合银行的票据实务剖析了质押背书所创设的法律效力,在此基础上,文章综合国际上的票据立法及我国的立法实际,建议我国应对票据的涂销进行规定,以促进票据质押这一担俣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票据法》及《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等相关法规自颁布实施以来,有力保护了票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票据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维护了金融秩序及金融安全。但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票据的流通性不足、票据的信用功能欠缺及部分票据行为的可操作性不强等矛盾日益显现,为了完善票据使用业务,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认识:一、关于票据的使用和受理(一)票据背书的连续性引发的风险及改进办法。票据法规定,只要持票人以背书连续而取得票据,即为合法持票人,合法持票人可以是出票人,也可是收款人或背书连续的背书人。背书连续主要是指背书在形式上连续,如果背书在实质上不连续,如有伪造签章等,付款人仍应对持票人付款。因此,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如冒用他人票据的行为,指行为人擅自以“合法持票人”的名义,支配、使用、转让自己不具备支配权利的票据的行为,包括以盗窃等非法手段取得或拾得他人的票据而进行使用,也包括无权代理或越权代理使用他人的票据,还包括将他人委托代管的票据进行使用。如伪造他人签章将拾到的票据背书给自己,使背书不连续的票据具备连续的形式,然后到银行提示付款或贴现等。若失票人未及时办理挂失止付,或未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银行柜面...  相似文献   

11.
票据背书伪造损害了票据的流通和信用功能,本文从国内法和国际法层面比较了两大法系、日内瓦公约及联合国国际公约对票据背书伪造的不同规定,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别及原因,并从票据流通及信用功能实现的视角建议我国今后在票据背书伪造的立法规制上应吸收大陆法系善意持票人的合理内核,建立起以保护善意持票人票据权利为主,兼顾其他票据当事人利益的责任承担机制.  相似文献   

12.
苏治 《新智慧》2007,(11):74-75
背书禁止,主要是指出票人或者背书人在票据上记载禁止转让票据权利的文句,从而限制票据的流通性。对于出票人禁止背书转让字样的记载位置,我国现行《票据法》及其司法解释并没有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颁布施行的《支付结算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出票人的禁止背书字样应当记载在票据的正面位置。而出票人将禁止背书转让字样记载在票据背面时如何处理,则没有现成的规定予以规范。笔者认为,将禁止背书转让字样记载在票据背面是一种瑕疵行为,效力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13.
票据的相对抗辩权是票据债务人对特定债权人(持票人)拒绝履行票据义务的权利。这种权利包括:1)票据债务人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行使的抗辩权;2)票据债务人对恶意取得票据的持票人行使的抗辩权;3)票据债务人对无价对价或不相对当价的持票人所行使的抗辩权;票据的相对抗辩权,是票据债务人享有的一项特殊的权利,对保护债务人的自身利益,打击票据违法行为,防范票据风险,增强票据流通安全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票据市场的特征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票据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信用基础不健全、品种单一、价格机制不灵活、中介人缺乏等问题。本文将对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现状、特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培育和完善票据市场的对策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票据市场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法律法规的一些规定严重制约票据融资、企业直接融资,票据市场监管机制存在统一协调不够、权限划分不尽科学的问题等,在这种情况下,票据市场在短期融资市场中的灵活性、普惠性、传导性特点难以充分发挥,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功效大大降低.应建立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和票据风险联防网络,完善监管规则,实行差别监管制度,推动票据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略谈发展我国票据贴现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贴现市场是实施货币政策的必要基础,我国票据贴现市场发展滞后,形成了政策“瓶颈”。应加强法规建设和规范管理,推行贴现利率市场化,建立票据专营机构,规范票据抵押贷款,建立统一规范的票据贴现市场。  相似文献   

17.
李传双 《新智慧》2009,(2):20-21
一、应收票据贴现是否终止确认的判断标准应收票据贴现,是指票据持有人将未到期的票据在背书后送交银行,银行受理后从票据的到期值中扣除按银行贴现率计算确定的贴现息,然后将余额付给票据持有人的一种融资行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相关规定,如果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则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18.
票据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具体运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票据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引导中小企业票据融资市场走向规范、有序、高效的道路,其可行的政策选择主要有:切实坚持商业汇票的真实贸易背景原则,加强对票据的合规性管理;积极稳妥地发展票据市场工具,在重点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的同时,开展融资性票据的试点工作;尽快建立健全区域性的统一票据市场;加强票据融资的风险防范等:  相似文献   

19.
票据保理作为保理业的一项创新形式,在供应链金融背景下市场前景巨大,但实践中亦存在合规性风险,对此应区分对待。光票债权不是适格的应收账款,直接票据保理名为保理,实为贴现。先保理后票据具有真实交易背景,一般不存在合规风险,保理商可依法行使票据权利。先票据后保理的合规性应结合基础关系约定、当事人合意等因素具体判断。应通过完善票据信用信息披露制度、推行电子化贴现等方式逐步完善票据贴现市场,可为票据保理业务的健康发展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20.
票据贴现作为一种发展速度快、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业务,不仅已成为国内各家银行抢占市场份额、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收入与盈利的竞争焦点,也逐渐成为不法分子骗取银行资金的一个新的突破口。本文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业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