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苗炜 《现代商业》2007,(29):30-32
大量金融研究文献表明,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表现出某些偏好。本文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180家蓝筹公司的季度数据(2004年中报到2007年中报)证实了中国个人投资者存在对于持有低价股的偏好,进一步研究了这种低价股的偏好对于股民投资收益率的影响,以及探究了这个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各类市场资金风险偏好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市场资金配置体系,研究了该体系构建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了行为金融学上对股市泡沫的研究状况,进而从投资者对待风险的角度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假说入手,分析了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数学特征,并运用效用理论进行推导得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是引起股市泡沫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首先介绍了行为金融学上对股市泡沫的研究状况,进而从投资者对待风险的角度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假说入手,分析了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数学特征,并运用效用理论进行推导得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是引起股市泡沫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以下简称《中报准则》),要求全部上市公司自2002年1月1日起执行,这对于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进一步提升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独立观贯穿始终。从世界各国会计准则来看,关于中报编制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种观点:独  相似文献   

6.
周莉 《财经界(学术)》2010,(3):136-136,138
我国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除特殊情形外,施行的是自愿审计制度.本文结合美国中期报告的审核制度,分析了我国中报审计制度的发展历程,并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自愿聘请审计师时其中报实行审计的可能动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商》2015,(32)
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应该分散其在金融市场的投资组合,以此降低资产风险水平,并能获取较高的收益率。然而,现实中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并非如此。由于投资受到投资主体个人非理性行为和决策的影响,金融市场常出现异于经典金融学理论的金融行为。本地偏好(home bias or local bias)是行为金融理论对传统投资组合理论的有效补充。Kenneth R.French and James M.Poterba(1991)首次从地理的角度考察了跨国投资的本地偏好,其研究发现:对于1990年世界最大的五个股票市场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德国,国内投资者对本国股票的持有比率均超过80%,表现出强烈的本地偏好。本地偏好是现代金融市场中常见的一种重要的投资现象,对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资产定价和价格发现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抓取的P2P网贷平台人人贷中借款目的为"企业用途"的数据,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建立二元逻辑回归方程,对小微企业在互联网融资过程中投资者形成的身份偏好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将借款人身份分为工薪阶层和小微企业主两类,发现投资者存在对借款人的身份歧视现象,进而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释.研究认为,由于信息披露不足与信息不可信,投资者认为具备"小微企业主"这一身份的借款人的借款存在较高的风险,从而形成了投资者更愿意支持"工薪阶层"借款的投资偏好.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P2P网贷平台和政府部门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222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数据,本文在假设命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问题平台不同于正常平台的显著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投资者对于平台特征的识别.结果表明:平台背景、注册资本等特征变量并不能显著反映出正常平台与问题平台之间的区别,而管理层信息无披露、年化收益率高及没有第三方资金存管则是问题平台的显著特征.研究还发现,我国网贷市场中的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较低,他们偏好注册资本高、收益率低的平台,而忽视了管理层信息披露、资金存管等信息.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基金是我国机构投资者中的重要一员,由于其与中央政府的密切关系,其行为更加受到其余投资者的关注,且对于市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文将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通过对社保基金投资偏好,羊群效应二方面来考察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1.
信托投资公司是我国一类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而且具有私募的性质,研究信托投资公司的投资行为对于促进私募基金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以实证为基础,从投资偏好、羊群效应和窗饰效应三个方面对我国国信托投资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信托投资机构投资行为的主要特征:行业分布和个股分布的集中度高、换手率小、与其他机构投资者相比具有明显的羊群效应等.  相似文献   

12.
郑崴 《商业会计》2011,(20):44-45
不同的股票投资者对股利政策的偏好不同,本文从投资者性质、年龄、地域、职业情况等方面对投资者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类投资者对股利政策的偏好和各种股利政策的适用投资者,并提出了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者细分和实行不同股利政策的方法,以期为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5家股权众筹平台的数据,在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问题平台不同于正常平台的显著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投资者对于平台特征的甄别.结果表明:管理层信息无披露、新闻曝光量低是问题平台的显著特征,而正常平台与问题平台之间的成功项目数、第三方资金存管等特征变量区别并不明显.本文还发现,股权众筹中的投资者风险甄别能力较低,他们偏好成功项目数高、有第三方资金存管的平台,而忽视了管理层信息披露、新闻曝光量等信息.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除特殊情形外,施行的是自愿审计制度。本文结合美国中期报告的审核制度,分析了我国中报审计制度的发展历程,并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自愿聘请审计师对其中报实行审计的可能动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企业投资偏好的行为财务学理论 行为财务学的研究主要在两大领域:金融市场和公司财务.在金融市场上,主要研究企业的投资行为和对异常现象进行解释;在公司财务方面,主要研究投资者及管理者非理性的公司财务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超常规战略指导下,机构投资者发展规模迅速壮大,同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逐渐作为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为保证中国资本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把握不同机构投资者的择股偏好很有必要。因此,本文从择股因素、择股行为和择股后效果等方面说明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问题,以42篇相关内容的研究文献为样本,对研究机构投资者择股问题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能够为引导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理性科学投资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投资者关系职能是上市公司中一项普遍存在的重要职能,但理论研究非常缺乏。本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框架,从财务目标、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回顾总结了投资者关系职能现有的研究成果,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各层面的绩效衡量指标,提出从投资者关系顾客细分、投资者关系产品细分和投资者关系顾客产品偏好的视角研究投资者关系职能,归纳了投资者关系产品的细分方法,并构造了投资者关系职能的平衡计分卡模型,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融资是其经营决策的重要内容,不管公司的经营规模、组织结构有多大差别,都很难摆脱对于资金短缺造成的困境和对于长期资金的渴求.因此,怎样有效地筹集资金就成为了上市公司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通过这些方式所筹集资金占总融资的比重,就构成了公司的融资结构,并表现出其融资偏好.本文搜集了从1998年到2011年资本市场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在此期间所体现出来的融资偏好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发现其仍然存在较强的股权融资偏好,并通过建立模型来寻找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因素和更深层的原因,提出改善股权融资偏好的各种对策和建议,试图从中找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路线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对于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在尚未成熟的资本市场投资者更偏好股票股利,而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则更偏好现金股利。在实践中,我国投资者更倾向于在股票领域获得股利,对相关股利政策的偏好顺序依次为股票股利、混合股利、现金股利;再融资行为能够抵消股利政策的一部分市场反应,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只有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有效合作,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和股利分配政策,才能真正稳定证券市场。从市场监管层面看,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上市公司投融资决策和股利分配政策,加大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审批和监管力度;从投资者层面看,应客观认知各种融资、再融资方式,以企业自身评估为依据,理性进行投资决策;从上市公司层面看,应立足企业实际能力,合理选择融资方式,以连续稳定的股利发放为原则转换融资方式、选择融资渠道,科学制定股利政策,最终使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在可持续发展的收益预期中稳定获益。  相似文献   

20.
谢霏 《致富时代》2010,(11):5-6
中国创业板市场启动以来.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的纷纷关注。本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了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7个指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例,结合2010年中报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远远低于预期,公司高成长的背后也蕴藏着高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