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企业加入技术创新网络,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网络中其他企业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网络中的界面问题,是阻碍合作网络中的知识转移的一个瓶颈,知识转移及界面管理的研究已经成为创新管理的热点问题,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做出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
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除了受外部诸多不可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之外,创新个体的行为对技术创新的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创新个体的行为往往受自身因素、情境Υ态和组织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了技术创新活动中错误行为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文章通过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人因失误的产生机理,认为创新个体所处的情境Υ态错误和组织错误通过个体因素触发形成了潜在型人误,并最终表现为显现型人误。进而建立了技术创新不同层面致错因素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型,从而为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更好地辩错、防错和化错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基础,以突破农业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造知识产权和重要标准为目标,形成的共同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合作组织.在对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界定及属性、构建动因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从创新人才、创新投入、创新环境等方面探讨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运用回归分析对影响因素的相关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剖析,并从联盟发展的政策环境营造、研发经费渠道拓宽、合作创新机制构建和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等方面提出促进联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我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保持持续增长的关键,它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对技术创新起支撑作用;市场创新推动和促进技术创新;观念、教育、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创新系统相互作用,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烟台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 ,选择创新战略时不仅要把握“以某一创新战略为主 ,其它为辅”的选择方向 ,建立动态组合战略 ,而且要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不断修正组合战略 ,在不同的技术创新阶段采用不同的创新组合战略。合作创新、引进创新与兼并创新是中小企业实施成功技术创新的有效战略模式。政府部门要保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现 ,就必须排除创新障碍 ,尽快地建立经济组织机构和制定政策。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烟台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选择创新战略时不仅要把握“以某一创新战略为主,其它为辅”的选择方向,建立动态组合战略,而且要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不断修正组合战略,在不同的技术创新阶段采用不同的创新组合战略。合作创新、引进创新与兼并创新是中小企业实施成功技术创新的有效战略模式,政府部门要保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现,就必须排除创新障碍,尽快地建立经济组织机构和制定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合作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并对中小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分析。文中设计了负反馈的合作创新控制系统模型,分析了渐进式和突变式创新关系和作用。最后对中小企业合作技术创新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一切创新资源在相关组织机构之间流通共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不少,但是如何系统地研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评价也成了一个问题.本文结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的度量、评价方法、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进一步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的灵魂所在,对于矿业企业来说其管理创新是矿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矿业企业管理的实质在于创新.矿业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包括思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等.从矿业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展开论述,提出了实行矿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MSCM)的新思路以及矿业企业要营造节约型企业文化;组织机构要精干、职责明确;要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经济理论和现代经济学已经证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实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与经济一体化、制度与经济一体化的简单过程,而且是一个具有众多不确定因素需管理的过程。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管理形式本身就是创新的一种特殊资源,管理创新是创新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电子政务中跨组织协同服务过程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服务层、业务流程层、工作流程和资源层构成跨组织平台主体,以信息安全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为保障的跨组织协同服务信息共享协作体系模型,并设计了电子政务跨组织协同服务的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基于Web服务的工作流技术的业务流程集成、应用系统集成等机制,为创新驱动跨组织电子政务协同管理、提高政务协作质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企业面临的环境是不断演进变化的,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与动态环境相匹配进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从企业动态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强调系统的、动态的、过程的和辩证的观点,在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整合的基础上构建企业动态技术创新体系:基于技术积累的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与其网络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企业动态技术创新体系,指导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互动机制及对产业升级的传导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些经济文献对技术创新与需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具代表性的是:熊彼特的“技术创新诱导需求”理论和施穆克勒的“需求引致技术创新”理论。本文认为技术创新与需求是复杂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从反映技术创新和需求动态变化的S曲线中探讨了两者互动的内在机制。这种互动通过一系列效应带动了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技术创新问题,许多学者从技术创新系统的建立、运行机制和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于技术创新扩散过程模式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而一个好的技术扩散路径和模式对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本文对一些代表性的技术创新扩散过程模式进行了回溯和简要分析,对现阶段技术创新扩散理论进行综述,分析了影响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的因素,目的在于总结合适的技术创新扩散过程模式,发挥企业的创新扩散优势,提高其创新扩散的绩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原有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型的分析,提出一种新的适合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模型,即“未来需求预测——综合期望收益”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16.
对嘉兴市范围内的国家级基地进行了实地调查,以此为基础,从潜在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成果市场竞争能力等四个方面,对嘉兴市的6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静态评价和动态考察,并据此提出了提升基地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我国1999~2010年的行业面板数据,从工业行业和行业技术水平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垂直专业、人力资本与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促进了20个工业行业和13个制造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提高,并用垂直专业化的滞后变量验证了其结果的稳健性;从行业技术水平的角度看,垂直专业化也促进了劳动资源密集型、低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人力资本及其吸收能力显著提升了各行业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1998—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5大行业15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将技术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实证分析了自主创新、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与外资研发四种技术创新路径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四种技术创新路径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并不完全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自主创新、国内技术购买、外资研发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U型或倒U型关系;自主研发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效率,而且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采用多种技术途径相结合的方式比单纯依赖一种技术方式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2011—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时间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以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强度、人力资本、金融发展为控制变量构建模型,实证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市的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各市的科技创新对本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市的科技创新对邻近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科技创新空间外溢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扩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一个通过投入各类技术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系统过程。技术创新扩散使一项技术创新的潜在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促进技术经济系统向高级化发展。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有效温床,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动力源泉,产业集群增强了技术创新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