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突出了内部评级法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各商业银行已纷纷开始了内部评级工程的建设。通过对A银行内部风险评级的实例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距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还有差距。为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商业银行应在评级系统、基础数据、专业人才、管理体制等方面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瑞士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核心是违约率的统计及测算。花旗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由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两项内容组成。从长远发展看,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内部评级体系是必然趋势。因而应加强内部评级体系的开发研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风险评级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增强监管当局监管水平和导向作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两维评级体系。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授信评级是其内部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经营效益。目前,学术界和银行界从不同的角度对银行授信评级作出了探索,部分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实践。本文引入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思想、理论与方法,从评价模式和评价要素两个层次,系统地探讨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在授信评级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在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时,应用“三维立体”模型并引入状态空间划分理论,以克服其现有缺陷。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在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人为因素大、随意性大,管理不规范、质量效率低下,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到位。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建立和完善系统的授信业务管理体系;明确部门职责及接口,提高管理效率;统一标准,规范业务操作。这样将使得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职责更加明确,授信业务操作流程更加规范,并提高授信业务从业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由银行内部各种制度、方法、措施、程序等因素组成的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控制机制。完善的内控制度应包含相互制约、严密有效的组织机制、健全的授权授信制度、完善的财会控制体系、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及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健全商业银行内控制度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内控制度是一种动态机制;要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制度和科学的岗位责任制;加强贷款管理,防范贷款风险;实现稽核科技化、信息化,提高稽核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企业集团具有与单一企业不同的公司治理、控制机制、空间组织结构以及融资特征,这使得商业银行对其进行信用评级更为复杂。信息不对称是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风险防控的主要障碍。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风险防控应以控制权为基准对集团客户进行整体信用评级,建立统一授信风险控制体系;大力发展银团贷款,建立银行信息共享合作机制;探索供应链金融创新,逐步化解非关联担保;强化贷后资金用途管理,建立健全集团客户信用预警预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信贷已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其面临的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也逐步显现出来。商业银行应建立个人信用评级制度和个人信用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消费贷款的担保制度和消费信贷风险转移机制,建立银行内部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实行浮动贷款利率和提前偿还罚息,尽快制定和颁布消费信贷法规,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纷纷开始重塑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体系,以更好地发挥信用评级在经济金融中的作用。我国应借鉴美国和欧盟在信用评级监管框架方面的经验,立足我国国情,从监管目标、监管内容、监管部门的权力、监管方式等方面构建我国的信用评级监管体系;同时,为推动信用评级市场的规范发展,我国还应健全法律体系,建立信用评级认可和管理制度,完善信用评级监管组织体系.强化信用评级机构内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系统的量化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综合授信额度的风险管理,存在许多不足这处。根据授信风险管理的内在,必须科学地界定授信风险管理过程,建立功能强大的授信风险管理系统,合理地确定风险量值,才能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正在开始逐渐拥有定价权。然而,合理贷款定价一方面需要外部基础参照系,即收益率曲线体系;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基于当前我国银行所面临的情况,笔者具体论述了必须加快构建定价权的上述内外部基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国家企业内部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评级体系对于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以及危机有着预测作用和控制作用,有效减少企业内部的风险经营。但是现阶段,我们国家大部分的企业在财务风险体系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不能够真正从本质上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所以应该针对目前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能够完善企业内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在运营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在实际控制过程中,通过贷前控制能够得到最为显著的控制效果。基于此,本文就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贷前控制的主要风险要点进行了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授信对象的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信用风险,并依此提出强化贷前调查控制体系、完善贷前审查模型、推进差异化贷前审批模式三种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有效金融市场的经验数据表明,一家上市公司能否获得银行的信用授信,暗含银行对公司财务状况的评价,信用授信信号会给公司股价带来正向效应.而从国内的实践来看,受制于外部市场环境和自身评级技术的制约,国内银行评价公司财务状况的标准和水平相对于国际先进银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授信评级体系还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授信决策的科学性需进一步提高.文章运用国内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结合理论和实践选取衡量公司偿债能力的关键财务指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分析关键财务指标和银行授信决策之间的相关度,进而对国内上市公司的银行信用授信信号的有效性进行论证,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探讨银行信用授信信号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银行信用卡因持卡人和银行的信用状况、欺诈冒用造假、管理、操作及服务等方面的原因而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而且远比传统银行业务风险更大、更隐蔽。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信用卡风险管理运行机制。首先,信用卡的办理应严格措施;其次,应进行严格的授信管理;其三,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其四,建立社会协作网;其五,建立必要的损失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存在七个方面的问题:粗放的经营作风: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执法环境;没有全面及时的风险评估;分散授信、多头授信的分权制度;内部稽核部门名存实亡;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内控不重视和没有建立基本的信息交流渠道。解决的对策是:培育内控意识;进行银行工作ISO化;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建立统一的授权、授信制度;保证内部稽核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强化央行对内控的监管和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6.
张海峰 《西部金融》2007,(12):14-15
银行与借款人、银行与银行之间乃至银行内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扭曲商业授信管理行为,降低银行风险管理质量,导致大量融资风险损失.为此商业银行应根据"激励兼客"原则设计对策,加强客户尽职调查和审查,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评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及银行同业的合作,有效识别虚假信息,合理设计融资合同.银行内部应统一授信,并尝试推广主银行制与银团贷款.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促进信息披露对提供虚假信息的企业、中介机构,以及不及时提供共享信息的银行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对在这方面做得好的主体给予融资政策等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的缺陷,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很多企业未形成风险意识,以及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普遍薄弱。结合新颁布的《内部会诉控制规范》,就如何完善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笔者提出:应加强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供规范标准;应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企业负责人的内部控制观念;应加强企业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系统;应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科学、合理的完整;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应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公司AIG受次贷危机的营销,被美国政府接管.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其自身资金运用不合理,进一步导致资产负债匹配出现问题以及自身对风险控制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在于金融监管真空和信用评级体系的不完善.AIG困境给我国保险业的启示在于:在注重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保险资金、完善保险监管和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  相似文献   

19.
国外信用评级制度与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比较成功的主要是美国和欧洲。我国的信用评级存在诸如缺乏信用评级意识、信用评级机构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级指标和方法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借鉴欧关经验,利用各种措施增强社会各方面的信用评级意识,建立健全信用评级组织体系,尽快扩大信用评级覆盖面,提高信用评级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重点做好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使信用评级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金融危机前美国评级监管体系、金融危机中关国信用评级及监管存在的问题、金融危机后美国评级监管体系的改革与思路,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加快征信立法以规范促管理、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完善评级机构制度建设、保持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