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农村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入城,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积极稳妥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加快了我国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步伐。但从各地的情况看,农民大规模的进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农民进城难,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慢的问题比较突出。可透析出的几点缘由农民进城难、进城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未彻底打破,农民还难以进城。1958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及一系列补充规定,形成了城乡分割…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地矛盾突出,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引导农民进城,转移农村人口,成为我国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然而当前的土地政策-家庭承包制却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民进城的制约。因此,创新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发展农地股份公司制将成为引导农民进城,推动农村进一步繁荣、稳定、发展的农地制度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4.
农民怎样进城,何时进城,进城农民如何生活,滞留乡村又如何保持基本的体面和尊严?尊重农民作为理性的利益者,从农民的角度考察农民进城的态度,由“关注农民”转为“农民关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一个村的视角来看农民进城的态度,从较小的范围即微观上进行具体描述以便更接近于乡村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加速农民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工业化、城镇化大潮中,农民进入城镇经商、打工或因土地被征用为成为了城里人。然而,在户籍制度、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受教育、住房方面却受到种种限制。为了使进城农民真正享有城市市民待遇,就必须创新户籍管理制度,减少农民进城落户的种种限制,创新就业制度,打破城乡就业壁垒。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将新市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范畴。建立面向城镇所有成员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创新教育制度,让进城农民的子女入学享有市民子女同等待遇;创新住房保障制度,让新市民能住上经济适用房。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 1 .3亿 ,加入WTO以后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还会增加 1 0 0 0万人的失业。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路问题 ,既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也是非常紧迫的现实性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就业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按照中央的部署,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已成了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作为具体执行这项任务的重要职能部门,不但参与了有关政策文件的制定、规划工程的出台,而且还要督促把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在做“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特别报道时,本刊记者就这个专题采访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张凤桐。 相似文献
9.
农民市民化——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而农民市民化则是一条有效途径。然而,我国目前仍存在着制约农民市民化的制度因素,作为经济拉长动态过程中的内在变量,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则是促进农民市民化和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农村人口转移的动力机制及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为78444万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55019万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0.1%.农业部课题组运用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法来计算种植业所需劳动力数量,结论是中国现阶段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约为1.96亿人.按1998年中国农业劳动力3.48亿人计算,剩余劳动力达1.52亿人.面对上亿的剩余劳动力,仅靠增加农业投入来缓解这种压力,其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就中国的经济现状来看,这种投入非常有限.所以,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办法就是转移-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 相似文献
11.
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收益与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认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民对能长期彻底地转移到城镇的愿望是强烈的,城乡经济社会水平的显著差异具有巨大的吸引作用,但影响其实现这一愿望的困难和因素也是十分复杂和深刻的。人口迁移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城市收入和迁出成本的差异,同时,农民个人和家庭因素也是决定其能否进城就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切实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进城就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城镇化水平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但目前农民进城就业环境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从而制约了农民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与速度。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 ,应以体制改革为先导 ,以完善管理和服务为基础 ,以增加就业岗位的政策促进为前提 ,以城镇化战略的推进为动力 ,由此来降低农民进城就业的风险与成本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向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13.
14.
<正>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农民以土为本、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而且目前承包地有各项补贴,所以多数农民不愿意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进城落户。大部分农民工由于工作不稳定,害怕放弃宅基地和承包地后,如果一旦失业,在城市无法生存,想再回农村时又没有退路,生活没有保障。 相似文献
15.
16.
“三农”问题 ,最根本的就是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问题 ,要改变这种状况 ,只有实现农民的充分就业 ,把沉淀在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而在转移过程中 ,最大的障碍就是制度约束。因此 ,只有进行制度创新 ,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7.
农民增收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农业税减免后我国“三农”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我国现有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是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只有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合理界定和安排农用土地产权,实行家庭承包制与合作经营制相结合制度,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土地制度,农民收入才有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