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忠慧 《魅力中国》2010,(3X):182-183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2.
闫岗 《理论观察》2001,(2):74-7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范畴的群众文化事业,同样肩负着提高人们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培育“四有”人才的任务。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着力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说,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在这里我们着重谈一谈关于思想道德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一、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1、加强思想建设,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国人民。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对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战略任务和要求,而这一跨世纪行动纲领的实现,与构建现代行政道德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种属概念联系。党风廉政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构建现代行政道德体系则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要完成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工程,必须抓住构建现代行政道德体系这个关键环节。把拍戏规化行双边化作正作为犄神文明仁设重申之贯的立论论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其根本任务,因此,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5.
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马兆民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主要目标提了出来,并明确指出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部署了...  相似文献   

6.
李文龙 《魅力中国》2010,(18):93-93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是丝兰教育的启蒙教育,因此应将素质教育贯彻于化学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7.
史振业 《发展》2007,(11):38-39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是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为基石.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说: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为以互联网为载体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说: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为以互联网为载体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在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恩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实际,坚持了共产党代表的先进性道德要求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性道德要求相结合的方针,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审计机关是国家政权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政府联系社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加强审计机关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必须不断地提高审计干部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努力造就机关精神文明的软硬环境 ,注意把握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四个问题 ,把审计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地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中师精神文明建设也面临着挑战c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某些消极方面会反映到师生的精神生活中来。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开展,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对未来中学教师的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社会发展对中师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措施是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把中师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一、运行机制是中师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保证。精神文明要不断发展,必须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运行机制。健全…  相似文献   

14.
从1996年到2010年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个时期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综合国力有较大增强,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有一个大的改善。同时要求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一个大的发展: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5.
(一)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邓小平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发展生产力",①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②,这说明,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但思想道德建设是它的核心内容,它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所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7.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关系。处理好这个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反之,不但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有害于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重要影响。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摆不正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中一切向钱看…  相似文献   

18.
林森 《魅力中国》2011,(4):220-2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怀美娜 《魅力中国》2010,(33):216-2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0.
“科普”是指“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其基本含义是“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提高公众的科技文化素质”。近年来,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我国一直重视科普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普方针、政策: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经济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