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际"标准"产业目标,发现长株潭"3+5"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现状与国际"标准"产业目标结构差距较大,国际"标准"产业目标结构不宜作为其产业调整的近期目标结构.最后,结合长株潭"3+5"城市群内各市的发展现状,制定了各市产业调整的近期目标结构.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中国自然保护区“封闭式”保护的演进逻辑,结合云南省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封闭式”保护模式案例,讨论该地野生亚洲象肇事事件的成因。结果发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封闭式”保护模式为野生亚洲象保护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象群数量增多。但是,这种保护方式,一方面忽略了已有的人象相处模式,另一方面没有加入对亚洲象生存空间承载力的考量,进而造成了亚洲象食物来源减少、生存空间岛屿化等问题,导致亚洲象与周边社区冲突不断。因此,十分有必要重新审慎这种模式的不合理之处,探索“封闭式”保护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区域结构状况,关系到地区旅游经济优势的发挥和总体协调发展;根据浙江省旅游产业区域结构具有旅游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旅游设施的空间分布不均等现状特点,提出了建设旅游中心地体系带动区域旅游发展、创新品牌建设提升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创新区域旅游合作增强区域合力和影响力等优化浙江省旅游产业区域结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别山区域旅游竞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竞合是近年来国内外区域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别山是我国典型的跨省界旅游地,其区域旅游发展有别于一般的区域旅游.从竞合条件、竞合方式、竞合内涵、竞合效益等方面认真分析了大别山区域旅游特点,认为该区域旅游竞争性虽强,但区域合作的潜力更大,并提出大别山区域旅游"横向合作 纵向开发"的发展模式和相应的竞合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基于耦合协调度理论,通过选取2005-2014年19种数据指标来反映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基本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实证分析了近10年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在现有的经济体制和基础上,辽宁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长期处于耦合发展的初期;但10年来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增长幅度都很大。  相似文献   

6.
7.
探究区域"三生"功能共生融合效应是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为例,在构建"三生"空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算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长江经济带"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并通过Moran’s I指数对其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情况较好,呈现出由轻度失调到基本协调的波动上升趋势;长江经济带城市功能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明显区域差异性,呈现出"东高西低"特征,但其差异逐渐缩小;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具有较强的集聚效应,高—高聚集区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低—低聚集区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内陆省份。  相似文献   

8.
首先,在林业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森林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林业-旅游"生态产业链的理念和理想模型。然后,分析了该产业链对农户可能产生的功能作用:增加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户收益增加;鼓励农户亲环境行为,促进生态宜居实现。最后,提出提高农户适应产业链发展的保障体系:建立政策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户适应性提供明确的制度指引;建立经济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户适应性提供稳定的财政扶持;建立服务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户适应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信息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户适应性提供便捷的资讯网络。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我国森林公园组织结构设置的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森林公园作为企业应根据市场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适于森林公园经营管理特点的组织结构模式。并以陕西省平利县千家坪森林公园为例,对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适合森林旅游特点的组织结构提出了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0.
11.
阐述了构建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对大连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大连市旅游系统进行空间结构分析,得出了其旅游空间布局不平衡、旅游中心地体系不健全、旅游发展互动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大连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的5种途径:加强各旅游区的空间合作、构建一体化的旅游圈、构筑便捷畅通的旅游交通网络、构造结构完善的旅游空间格局、统筹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2.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以人均GDP为衡量指标分析湖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湖南省县域经济处于空间集聚过程中,经济空间结构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模式。通过模型对经济空间格局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表明,湖南省县域间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不显著。HH型县域集聚区内部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作用有限,区域经济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HL型县域与相邻县域呈负相关,其经济发展剥夺了外围县域的发展机会;LH型县域获得高水平发展县域的辐射获得很快发展,有向HH型转变的趋势;LL型县域之间的经济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水产品产量结构与人力资源结构是渔业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的基础内容,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2000-2013年舟山市水产品产量结构和渔业人力资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产品产量结构的综合得分总体趋势呈上升,第一公因子是捕捞因子,第二公因子是养殖因子;渔业人力资源结构的综合得分总体趋势呈下降,公因子是其他因子。建议调整舟山水产品产量结构,发展远洋渔业及海水养殖产业;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应向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贸易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浅析西藏水电开发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巴桑  戴林军 《水利经济》2011,29(4):25-27,54
根据西藏产业结构和水电能源开发现状,分析了西藏水电能源的储藏量及开发程度,指出水电能源的开发能够极大地促进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明确西藏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必须大力发展第二产业,进一步论证了水电开发能加快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正确引导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西藏水电成功开发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文基于区域海洋主导产业的内涵及特征构建了区域海洋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组合赋权方法对区域海洋主导产业进行客观评价;最后引入Delphi法,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区域海洋主导产业进行选择,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海洋主导产业综合选择模型从理论与方法上结合了主客观分析的优势,避免了单一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可以为海洋主导产业的识别与选择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论文在分析2000~2011年间环渤海地区国际旅游经济产业构成和该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环渤海地区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效益进行分析,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刚性部门创汇能力仍占主导地位,购物、游览和娱乐等需求弹性大的部门后续发展形势可观.通过构建多部门经济模型,环渤海地区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演进变动对国际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环渤海地区各地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国际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滨海旅游后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广东省所辖21个地级市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并按主导性、差异性、稳定性和景观差别性原则进行必要处理和整合,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组合系数法进行土地利用结构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此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差异,研究结果呈现以下规律:土地利用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南部沿海城市向中北部城市依次递减,而土地利用的集中程度则大致相反;土地利用的组合类型与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呈正比例相关,经济越发达的南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数越大,反之,经济不发达的北部山区,组合数很小。  相似文献   

18.
兰州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其利用结构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发展和演化;而产业作为土地价值的体现形式,它的结构调整也同样影响着土地利用的变化;以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系数指标和回归分析法,探讨了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界定了城郊结合部范围,阐述了土地利用结构生态优化的概念;以福州市仓山区为例,选取1989,1996,2003和2010年规划期4个年段,从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实例分析;应用生态学思想,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多目标,提出仓山区土地利用结构生态优化的措施并构建了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生态优化的一般模式以及应用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