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供应链模式下制造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模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在企业采购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正确选择供应商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供应商选择的模糊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供应商的选择也成为造就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对供应商管理理论做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供应商选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进行供应商的分析与选择,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供应商选择体系,不断优化企业的供应网络。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供应商评价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供应商评价选择流程,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供应商评价选择模型。同时结合某电力设备制造企业-YL公司的实例进行分析,对供应链管理下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供应商评价和选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供应链管理时代的到来,作为供应链源头的供应商评选问题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交货期和提前期,制约着整个供应链的发展。供应商的选择问题牵动着供应链上每一个节点企业的神经,实施供应商的选择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好的适合的供应商能够优化整个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的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思想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引用,而供应商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大供应商选择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供应链下的供应商管理,分析了供应商选择的方法,并提出供应商选择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6.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和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智 《现代商业》2011,(14):136+135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日益加剧,世界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供应链管理(SCM)逐渐被视为企业竞争的战略核心,传统的供应商关系已不再适应激烈的全球竞争的环境。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已经由对立逐渐地成为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本文从供应商评估和选择等方面,分析了供应商管理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做好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竞争白热化,市场不断萎缩、利润不断降低的状态下,家电制造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尤为重要,这个环节影响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利润,文章从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现状、开发和准则、选择的方法、管理研究和流程、管理方法的原则和内容五方面进行了概述,优化了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服务型制造是指生产与服务相结合的制造业新的产业形态,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模式,它以供应链的服务价值为核心,通过制造产品和服务顾客相融合创制出完全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服务系统。产品服务系统(PSS)的特征有四:产品依附于服务;服务价值创新;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完全个性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企业应把供应商作为企业资源的一部分进行管理,以实现供应链整体的成本最低,收益最大.因此,成功地选择供应商,与供应商进行协作,是对企业能力的一种支持,并使二者由于优势互补产生\"1+1>2\"的\"双赢\"效果,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伙伴关系中的关键问题——供应商选择问题,ELECTRE法即优劣系数法其基本思想是对任意两个备选方案,分别计算它们之间的优系数和劣系数,并通过引进一对控制参数,通过对优、劣系数的控制参数的比较和判断来确定方案的优劣。这样逐步淘汰劣方案,最后剩下一个或几个满意方案。而本文就采用了此种方法对供应商选择问题进行分析,方案获得了良好的排序效果,从而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博弈论的供应商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供应链中存在供需关系的上下游企业之间除合作之外最主要的关系还是竞争关系,他们从各自利益出发,在合作过程中会隐藏私人信息进行博弈,从而容易导致合作关系的解体,供应成本增加。本文对此展开了深入分析,从机制设计层面提出了以实现真正合作双赢为目标的供应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罗明  刘元洪  马卫 《中国市场》2007,(41):96-99
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的垂直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低端位置,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竞争力不强,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适应现代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对信息化的要求。因此,构建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就很有必要。基于WEB和工作流管理系统,提出了一种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和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13.
王立刚  迟红娟 《中国市场》2007,(41):115-117
制造企业的材料采购是很重要的环节。本文运用系统的方法,提出了在制造企业供应链采购管理难点和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完善信息网络,建立采购信息数据库;重视采购成本的综合考虑;从对采购商品的管理转变为对供应商的管理等策略,期望为制造企业的采购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何晓兰 《中国市场》2007,(45):93-94
本文综述了国内供应链管理中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的研究现状。从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两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和总结。最后,结合我国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中的实际问题,指出了现有研究中仍存在的空白和薄弱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生产性服务作为服务业的主导,因为具有高成长、高集聚、高辐射、高就业的特征而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业企业由于缺乏对生产性服务的正确认识与合理的资金投入,仍然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低端。从企业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入手,对制造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实证研究,为制造业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制造企业动态管理模式主要因素的分析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加升  李柏洲 《商业研究》2005,15(24):58-62
动态管理模式系统是一种要素、结构、目的、功能都可以不断变化的自组织系统,是在既定的规则下,让个子系统主动变革、自组织学习,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对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提炼出影响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主要因素,为建立动态管理模式系统,研究因素间的互动关系和管理模式变革的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供应链成员企业利益分配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文娟 《中国市场》2008,(10):64-65
本文笔者基于通过对供应链内涵扩展和延伸的分析,分析了成员企业获取供应链合作利益的要素和权重条件,研究了供应链成员企业利益的合理、公正的分配途径;深入探讨了供应链收益的二次分配方法。文章对提高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现行采购机制的外部特征是各企业的采购各自为战,企业间缺乏采购环节的联合和沟通,出现重复采购、采购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企业正在探讨企业间联合采购的可能性。本论文提出了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实施协同供应的模式应是联合采购融合共同配送。本论文通过剖析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供应物流现状,对企业实施协同供应的组织结构、运作管理、资金流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供应链的现代库存管理方法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上组织流、信息流、物流的不畅是导致供应链库存不当的重要原因。为消除供应链库存现象,要从主要思想、产生背景、优劣势、实施前提条件、适用范围、模型六个方面进行现代库存管理,即供应商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20.
We model a supply chain consisting of a national brand manufacturer and an independent manufacturer, both of whom are potential suppliers of store brand to a single retailer. The retailer serves two customer segments—a quality sensitive segment (high type) and a price sensitive (low type) segment. The retailer serves these two segments by targeting the national and store brands to the quality and price sensitive segments, respectively. When the national brand manufacturer supplies the store brand he internalizes the effect of store brand quality on the national brand's retail prices. This leads the national brand manufacturer to choose a lower store brand quality than the independent manufacturer. This decrease in store brand quality has the benefit of increased revenues from the high type customers along with an associated cost of decreased revenues from the low type customers. Thus, when the benefit outweighs the cost the retailer chooses the national brand manufacturer to supply the store brand. We show that the retailer will choose the national brand manufacturer to supply the store brand when (a) the size of the high type customer segment is large relative to the low type customer segment, (b) the valuations of the high type customer segment is large relative to the low type customer segment, and (c) the retailer's margin requirement on the store brand is not very high. Over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etailers who serve a bigger sized quality (price) sensitive clientele would have the national brand (independent) manufacturer supply the store br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