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开辟了中国和沿海国家的海上交通,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使团与海上各国的文化传播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文章主要从物质文化、技术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论述郑和下西洋对海上文化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贸》2004,(10):88-88
公元1405年,明成祖命三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下西洋,前后出使七次,到达30多个国家.大大发展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联系和经贸往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加强航海知识和海洋知识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同意,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摄影、绘画书法国际大赛”具体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3.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和平之旅,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文化资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21世纪,我们重振中华海运强国、海洋强国的雄风,谱写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睦邻友好、和平与发展的新篇章,应当和世界人民一起积极发掘和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伟大功绩明朝规模庞大的郑和船队,自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中,七次下西洋,战胜了"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贸》2004,(12):81-81
公元1405年,明朝官吏郑和作为和平友谊的使者率领庞大船队下西洋前后出使七次到达30多个国家,大大发展了中国与这些匡家的联系和经贸往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促进对外交流和发展经贸关系:经国家新闻主管单位同意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绘画书法摄影国际大赛。具体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在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画展上,画家章震宇的作品《郑和下西洋》成为观者瞩目的焦点,画中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一个庞大的船队正靠向目标的彼岸,画面构图大胆,笔墨灵动,不失为一幅气势磅礴的佳作。  相似文献   

6.
黄新亚 《中国经贸》2005,(12):82-83
根据中国传统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居于优势地位的历史事实判断,郑和七下西洋的成功,与他掌握有当时国际上普遍需求的中国商品有密切的关系。为此,一个国家输出商品的能力,确实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贸》2005,(7):2-5
明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人类航海先河,做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这18幅连环画集中表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动人场面,刘重日文,金刚山、王铁成、郭军琪画《中国经贸》杂志社策划。  相似文献   

8.
远航之迷     
600年后重新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一件密切联系现实需要的史学研究工作。因为郑和所开辟的航线,不仅是沟通了东方与西方这两个地域。而且是实现了以贸易为首要目标的文化交流。只有当我们汲取无数经验教训。确立了坚持市场经济观念.并且不断接近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一体化目标.才能够体会到郑和所开辟的事业.实在具有“无以过之”的价值。为在今后发展中国经贸事业的工作中继承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本刊特邀丝路文化专家黄新亚先生围绕郑和下西洋问题作系列专论,更希望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这一历史课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内,有一幅古城堡(耶稣堡)的照片。文字说明的内容是据《郑和船队》一书写的,说郑和曾到达东非慢八撒(今译蒙巴萨)。图中的古堡现为蒙巴萨历史博物馆。我在儿时就曾听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明初的中国正值从封建社会的巅峰滑落之际,科技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依然处在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太仓市浏河刘家港--太仓港是明代郑和船队出海的集结起锚地.600年前,郑和每次下西洋前,都要把浏河天妃宫修葺一新,"舣舟寺下",祭祀妈祖.浏河天妃宫作为江南地区最古老、最负盛名的妈祖庙和郑和下西洋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如今已成为太仓旅游人气最旺的景点.  相似文献   

11.
融入WTO的中国,唯有竞技潜能,方可存续根和认同。在15世纪,中国人曾有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展示自己的才华。一个叫郑和的人率领着明朝政府的船队七下西洋,完成了时代的奇迹。这七次壮举曾被认为是中国寻求世界范围承认的努力。而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公元1842年8  相似文献   

12.
徐钢 《港口经济》2005,(1):38-41
历史上,福建一度是蜚声中外的国际性港口大省和航运强省。早在宋元时期,泉州港不仅是当时中国第一大港,而且是仅次于亚历山大港的东方第一大港、世界第二大港。福建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最重要集结地,福建港口在郑和航海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从明代中叶以后的几百年来  相似文献   

13.
600年前的7月11日,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航海家和外交家郑和七下西洋首次出航的日子。郑和当年途经的亚非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纪念活动。我国更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联合17个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隆重的纪念活动,从今年起将这一天定为“航海日”,同时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  相似文献   

14.
刘重日 《中国经贸》2004,(12):82-82
郑和死后不久短命的宣宗皇帝在位不到十年便”驾崩”了.长子朱祁镇继承了皇位天顺年间.也曾想派人再“下西洋”.被朝臣们阻拦了.没能如愿。到他儿子宪宗时,于成化九年(1473年).意欲重下西洋向兵部调阅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资料。三日不得”兵部尚书项忠慌忙追问库吏回答是“丢失了”。  相似文献   

15.
记忆研成     
郑和下西洋,七次远行,打通了中国到南亚、西非的商业通道,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的茶叶、陶瓷、丝绸成为欧洲贵族社会追捧的时髦物、奢侈品。此后400多年中,中国茶一直丰富着欧洲主流社会生活的品质。600年后,以"红岁"品牌为系列的中国红茶,再一次成功进入欧洲高端市场,成为商贾巨子、名流权贵,趋之若鹜,争相抢购的珍稀饮品。姚研成,将让中国茶文化改变欧洲主流人群饮食习性,再次提升欧洲文明。  相似文献   

16.
“三宝太监下西洋”是我国明朝初期对外关系的一件大事.也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2005年是郑和远航600周年,为弘扬华夏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爱国进取,和平睦邻之一贯精神,增强对青少年自尊自爱的文化素质教育,本刊特邀请明史研究造诣颇深的刘重日先生撰写系列文章.对郑和做深入介绍,以此纪念这位世界航海的先导者,世界最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  相似文献   

17.
刘重日 《中国经贸》2004,(10):86-87
史书记载,在明朝永历二十一年间。在明朝的各国使节和商人计有1200人之多。可谓盛况空前。但随着郑和下西洋的偃旗息鼓。“万国来朝”的局面嘎然而止。  相似文献   

18.
一、南京下关滨水地区的发展历程 南京下关滨水地区经历了由兴盛到衰退,今天又复兴的历程。 南京下关历史悠久,是一个古老的港埠,早在六朝时期就建有“白石步”码头,被称为“东晋以后江建要地”;宋元时期,这里建有漕粮仓库、驿传水站、龙湾都船场、水军船寨,成为官商水运和修造船舶之要地;明代,这里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始发地,更是经营“漕运、竹木、米薪、百货之流往来如织”的繁华商市。  相似文献   

19.
海上丝路     
海上丝路是有大量中国商人参加的、与东南亚和南亚土著居民关系极其密切的,对世界古代社会影响巨大的文化汇集之所。郑和七下西洋.其实是中国明朝政府企图取代民间.直接经营海上丝路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海洋的帮事.已为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同样的,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说法也已根深蒂固,本文关注的是,郑和下西洋与歌伦布航海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些人们平时所忽视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