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翔 《华糖商情》2001,(34):20-20
目前葡酒市场处于淡季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虽然葡酒在个别地区(如贵州)情况不错,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平淡是当前葡酒市场最突出的特点。那么,厂家和商家应该如何对待葡酒淡季呢?对这个问题很多经销商做了回答,归结起来只有一个字——等,等待葡酒旺季的来临。旺季何时能来?大多数经销商认为现在离旺季已经不远了,国庆节、中秋节、春节,都是旺季。  相似文献   

2.
《糖烟酒周刊》2007,(34):125-125
中原逐鹿,群雄纵横,八仙过海,各显神技,当今的酒类市场用这16个字来形容实不为过。市场细分越来越精细,“店中店”、“盘中盘”、“领袖意见”等等营销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穷尽厂家智慧,绞尽商家脑汁,“酒类市场竞争太惨烈”,“市场太难做”,声声长叹,不绝于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本届重庆糖酒会上,最大的亮点就是进口酒品牌参展数量明显增多,而且经销商对进口酒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强,可以预计,进口酒热潮将有可能席卷中国酒类市场,从而对中国酒类市场的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网络制胜,终端为王”几乎成为酒类市场操作的神话!不惜代价垄断旺销酒店,启动消费,带动分销和零售终端销售.从而占领市场,也几乎成为酒类企业市场的操作定律!  相似文献   

5.
阿九 《糖烟酒周刊》2007,(17):45-45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充分了解徽酒板块在酒类行业的影响力与活跃度;分析徽酒的营销专长与市场战绩;并预测未来徽酒市场走势。采用随机调查方法,选取全国部分省区的酒类主流经销商访谈调研,收集调研问卷160份:并进行相关市场调查资料补充。徽酒在全国各个地方的品牌认知表现不同,相对而言,安徽、河南、山东等地经销商对徽酒认知度较高,而且比较看好徽酒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糖烟酒周刊》2004,(23):B002-B003
2004年6月9号下午,笔者接到了呼和浩特市红火批发部李经理的电话。李经理说:“我们是一家以批发配送为主的酒类供货商,网络也很健全,最近正在和一家东北的酒厂洽谈总经销的事情。但在洽谈中我感觉有些条件不太合理,一是厂家希望我只做配送,厂家操作市场,但要给我定任务;二是厂家做市场的思路我感觉做不起来,他们主要做通路  相似文献   

7.
唐延久 《糖烟酒周刊》2004,(43):i022-i022
纵观中国市场的全局,厂商关系是各个行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但是传统的白酒厂家、商家对接模式已经难以实现现代市场的运作要求,更难以承载整个产业的发展要求。因为现代企业所真正追求的,是合作双方的长远发展。也就是真正的“双赢”,但当前多数酒类企业却无法做到。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推进,生产方和经销方的不断成长及其评辩能力的逐渐提高,以及基于WTO的观念冲击,整个行业正在深思和探索一种崭新的更为有效的合作模式,也就是致力于研究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8.
吴华 《华糖商情》2001,(22):6-7
经销商(或称代理商)是厂家沟通市场、打开市场的主器媒介,而一个合理有效而科学规范的经销商政策,是厂家寻取打开市场金钥匙的重要手段。下而是台湾某名白酒品牌为抢占大陆酒类市场,构建市场网络而向全国诚征经销商,并为此制定如下经销商的政策制度规定。希望能对酒类厂商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刘员 《糖烟酒周刊》2004,(47):B019-B019
1982年商业部撤销之后,我国酒类流通市场一直处于缺乏统一有效管理的状态。商务部近期着手建立酒类市场长效管理机制,这对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都是好消息。浙江是我国酒类销售的重点省份,经销商要密切关注国家在酒类流通方面的新政策,提升经营水平,应对流通环境的系列变化。下面重点介绍国家商务部在酒类流通管理方面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酒类市场中一批大型经销商的年销售额都超过了1个亿,有一部分销售额超过5个亿,其销售能量几乎等同于一个中型生产厂家。这些超商所做的事情,似乎已经不单纯只是代销厂家产品了,他们有更远大的理想与目标,据说某些经销商公司制定了年销售额达50亿的目标。在这些超级经销商面前,厂家的位置应该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1.
商标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杀手锏,因此无论商家和厂家,都视商标如企业生命,总是千方百计探寻好的商标牌子。韶山“毛家”商标牌子这两年就成了市场抢手货。“毛家液”商标爆天价“毛家液”是韶山市华盛食品饮料厂于1994年注册的酒类商标。该商标注册成功后,很多生产厂家看中了它的巨大市场价值,纷纷向持有人请求转让,最后被湘潭大唐盛世休闲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泽良以高价受让。最近,朱泽良告诉笔者,去年以来,仍有不少商家找到他,请求转让“毛家液”商标,有的居然出到了100多万元。不过朱泽良非300万元不肯出手。他说他一直看好“毛家液”商标,…  相似文献   

12.
春节前,记者在石家庄市内的几家大型超市里都看到一个几乎相同的画面,就是顾客一边把大量的白酒往购物篮里放,工作人员一边不停地往货架上摆货。一家商超的酒饮主管告诉记者,一个月之前他们就着手酒类和饮料的备货、促销等工作,从1月16日晚开始,酒类、饮料的销售量开始直线上升,比平时增加了6倍以上。再从整个市场上看,春节前白  相似文献   

13.
马腾飞 《糖烟酒周刊》2005,(12):A002-A002
今天白酒把历史文化演绎到了极致,而奶酒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奶酒同样是酒,这点与白酒、啤酒等是平等的。所以我认为奶酒也可以以文化为卖点,打造一种新的文化酒。就酒类市场操作看,酒与文化天生是不可分割的。再看奶酒品牌:龙驹、一代天骄、射雕英雄等,每个品牌名称都包含了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奶酒企业可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打造一种新的文化概念。  相似文献   

14.
大平 《糖烟酒周刊》2007,(28):47-48
战略目标市场的选择是很多企业在进行全国化的关键步骤。有的企业是通过建立样板市场来影响其他区域市场的开拓,有的是通过跟当地商家强强联合推出新品来打造新的市场,而有的就是瞄准目标市场进行市场跟随策略。所谓跟随策略,其实就是对具有某种市场效应的区域市场采取跟进策略,比如黑土地在山东济南销量较好,随后就会有系列东北酒紧跟而上。口子窖在南京的市场得到了认可,很多徽酒也迅速进入分得了一杯羹。  相似文献   

15.
经销商说     
《糖烟酒周刊》2005,(48):20-20
有些经销商还是不懂得如何宣传并包装自己。比如.在看待市场宣传时,一些商家认为“做广告、做活动.当然.最好还是厂家出钱”其实,现在一些有远见的经销商已经投资了自己的广告宣传。因为.他们都注意到了增强自身品牌影响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元月16日,江苏省酒类流通协会130多个会员单位的代表共聚南京,参加了“江苏省酒类流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江苏省放心酒销售诚信单位表彰会”,会议表彰了131家获得。江苏省放心酒销售诚信单位”称号的酒类企业。  相似文献   

17.
四川的小角楼酒是一家地方白酒企业主打品牌,该企业诞生于80年代中期,是四川的产酒基地县之一的平昌县的支柱企业。随着酒行业竞争的加剧,地方酒在市场上的表现是日益衰弱,不论是品牌力量,还是营销表现,地方酒都是步履维艰。对于厂家来说:如何守住家门口的一亩三分田,又如何取得向外拓展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地讲,多年来,厂家和商家都仅仅是把合作放在书面和口头上,实际执行中一直操纵合作的是相互博弈。厂家在博弈中,要的是控制;商家在博弈中,要的是支持。所以我们看到的现实就是:厂家时时担心失去控制,商家经常抱怨支持不足,于是创建忠诚客户和共同营造品牌,都成了一种说辞,相互利用成为实现控制和支持的唯一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最大的排场消费莫过于婚宴。新婚迎嫁乃一生中的大事,无酒不成宴,有宴必有酒,新婚的喜宴从十几桌、二十桌到四、五十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婚宴市场巨大的空间,成就了不少以此为专业市场定位的酒类企业,也加剧了该市场的竞争态势。在如今竞争已成白热化的情形下,能否在婚庆市场之外寻找到第二条白酒专业市场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0.
《糖烟酒周刊》2004,(46):B030-B032
有人说,新徽酒品牌对酒类市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对白酒营销从感性认识到规律性认识做出了探索性的一步。首先是对白酒的消费心态的开发上.在酒盒里加入促销品(如打火机)、上促销小姐、包装上的改变都给白酒消费带来了更多的顾客价值:其次是充分利用了酒店终端的价值;其三是在产品有了一定的消费基础时打开商超渠道;如果说酒店消费是战前动员的话。那么商超渠道才是影响消费者瞬间购买形成规模销售的主要渠道。其四是在酒店和商超渠道之后控制流通,而不是放任自流。这四点平衡让白酒营销在区域市场上走向成熟。但是纵观新徽酒的系列操作手法,更多的是停留在应对市场的策略性行为:不计成本的终端投入、重视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规划,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赌徒心态。如何赢取大市场。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如何在落后川酒几个回合的形势下尽快缩小差距甚至后来居上。是值得徽酒集体深思的问题。从几个亿到几十亿、上百亿不是一个数字的累加,而是理念的转变和飞跃.是战术巨人到战略巨人的脱胎换骨,是规则内到规则外的天壤之别。那么目前红红火火的徽酒营销死穴在那里?下一步该如何走?解剖徽酒从解剖他们代表品牌的样板市场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